锅盔制作技艺

锅盔制作技艺

锅盔源于三国,据说三国关羽驻军博望,因缺水欲弃城,诸葛亮以锦囊贻之,关羽一看,信内写道,“多用干面,掺水少许,和成硬块,大锅炕之,得食为盔,以饷将士。”关羽令军士如法炮制,果然得盔,大如盾牌,食之脆酥可口。甘谷的锅盔创始于清光绪末年,品种有干面锅盔和油锅盔两种。

锅盔是颇受甘谷人喜爱的风味面食,而尤以县城做工最佳,具有经久不变味、不易破碎等长处,便于携带,是出门旅游、居家享用的上佳面食。制作时,先把精粉发好,加入一定比例的碱水,再填入大量的干粉反复揉制,直至面团揉压成绸子一般绵软,才切成4~6斤重的面剂子。面剂子反复揉压,使其更加光滑绵软,然后加入有关调料,擀成圆饼形,并在饼面精心旋出箍纹,抹上菜油,上鏊烘烤。油锅盔是把精粉发好后,添加干面揉制时,加入适量蛋清、植物油等,反复揉压,使其与面揉制时完全相融,再上鏊烘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