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狮

舞狮

舞狮据说起源于南北朝宋文帝时期,将军宗悫为了打败林邑王范阳的象军而用麻布做了许多假狮,并涂上各种颜色,每只狮子由两个士兵隐藏其中。两军对垒,假狮张牙舞爪出现在大象面前,象军吓得掉头乱窜,宋军大获全胜,此后舞狮便成为一种娱乐。

舞狮时一般三人,一人持灯在狮子前舞动,狮子则由一个人舞狮头,一个人舞狮尾,狮子做出懒洋洋的姿态,舔毛搔耳环视左右。随着舞狮人的一声巨喊,狮子昂首仰视,似乎兽性大发,接下来翻滚、跳跃、扑闪,像要一口把灯吃下去。这时,狮子与舞狮人进行一场对抗游戏,狮子必欲吞下灯,舞狮人百般戏弄,随锣鼓把狮子惹得时而狂躁,时而无奈,千姿百态,妙趣横生。最后舞灯人把灯放在地上,狮子张口去吃,却似乎被烧,做出咂舌弄嘴的样子几番试探,终于扑过去将灯一口吃下。在农村,有的人家孩子体弱多病,就让狮子咬一口,意在避邪消灾;还有人家请狮子到院子里转一圈,也是同样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