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改掉伦敦土话不可

2.非改掉伦敦土话不可

詹姆斯·法拉第是一个很开明的人,尽管自己身体不好,家里的经济十分拮据,但他热爱孩子,想方设法让孩子读书

那时英国的启蒙教育老师特别重视教孩子说话

当时的英国推崇这样一种时尚:凡人想要当官,必须先学会拿腔拿调说话。在交往中,必须说上流社会通行的官方英语。假如不会说官方英语,休想找到一份上等的职业。要知道,一个人的语言习惯是天生的,要想换一种腔调说话,有时比学一门外国语言还困难得多。

迈克尔出生在伦敦南郊,长在伦敦城里,同样遇到了这样的困难。虽然他生来能言善辩,但要他说起地道的官方英语来,就一筹莫展了。

有一天上口语课的时候,女老师首先叫起了他:“迈克尔,你念一下‘罗’这个字。”

“沃!”迈克尔重复地念了几遍。

“不,不是‘沃’,是‘罗’。”女老师念了一遍。

“沃!”迈克尔使出全身力气又念了一遍。

“你读你哥哥的名字:‘罗——伯——特’!”

“沃——伯——特!”迈克尔不知所措地重复了一遍。

女老师见迈克尔几次把“罗”念成“沃”,表现出不高兴和不耐烦的样子。

突然,女老师把脸一沉,大声喊叫迈克尔:“听着,跟我说,罗——伯——特。”

向来不服输的迈克尔,此刻像受了莫大的屈辱似的,泪水夺眶而出,头低了下来。

“迈克尔,你耳朵聋了吗?我要你跟我一起说‘罗——伯——特’。”

没有回答。

迈克尔装着没有听到的样子,没作回答。顿时教室里鸦雀无声。此刻,女老师的脸上像布满了乌云。她从上衣兜里摸出一块硬币朝迈克尔的哥哥罗伯特吼叫:“罗伯特,你过来!”

罗伯特身不由己,慢腾腾地来到老师跟前,一声不吭。

女老师气鼓鼓地把刚才掏出的那块硬币,就是当时英国流行的货币半个便士,塞到他的手里,厉声甩出了一句:“赶快去,到隔壁的杂货摊上买一根手杖来!”

“干什么用?”罗伯特以略带不满的声调反诘道。

“不用问了,叫你买你就去买!”

其实,罗伯特心里非常明白:因为自己的弟弟迈克尔说不清自己的名字,老师让他去买手杖是为了教训他弟弟。

与弟弟同甘共苦的罗伯特心里非常清楚,无论如何不能这么做。罗伯特心里想着,假装朝教室门外走去。

突然,他停住了脚步,猛一回头,看了女老师一眼,表现出不满的神情。他一抬手,把那半个便士使劲朝老师的方向扔去,二话没说,领着弟弟就跑回了家。

爱尔兰人是不屈不挠的。罗伯特和迈克尔的血管里流着爱尔兰民族的血液,从小就养成了不甘受人欺负,干什么事情都不服输的倔犟性格。回到家里,弟兄俩义愤填膺地向妈妈诉说了事情的经过,并发誓从今以后再也不去女老师教书的学校读书了。

妈妈十分同情孩子的处境,向来不向人低头的母亲答应了他俩的请求。她四处奔波,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他俩转到了一所公立学校。其实,玛格丽特早就想把罗伯特兄弟俩转到这里,因为这儿学费比私立学校要便宜一些。从此以后,迈克尔下定决心,一定要在这里改掉伦敦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