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桃李满天下
4.桃李满天下
皇家学院作为英国享有盛名的学府,它以开设各种专题演讲报告而驰名。在皇家学院,演讲分成三大类。一类均安排在每天的下午进行,请一些知名专家,比较系统地讲授一些通俗的科学课程。法拉第作为常住在院内的教授,作过很多次这样的演讲,场场爆满。一位听过他演讲的人向他请教:“作通俗演讲的人怎样才能获得成功?”
法拉第幽默地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来听通俗演讲的人,你要假定他一点知识都没有。”接着法拉第举出这样一个例子,他曾劝一个年轻的演讲者:“如果你对听众说,要是我松开手,这块石头将掉在地上,那么就请松开你的手,让石头掉下来。”应该说,通俗、生动,这是法拉第作通俗演讲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在欧洲各国,他们特别看重星期五这一天。因此,在皇家学院,还有一种叫做“星期五晚间讨论会”的演讲形式,这是1825年由法拉第教授任实验室主任后发起举办的不拘形式的科学集会。这种讨论会,内容鲜活,形式多样。凡是皇家学院的人都可以带家属子女参加,院外的学者和热心科学的人士也可以到这里来交流心得体会。主讲人有时是皇家学院的学者,有时是院外或者是国外的科学家。他们往往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专题作演讲。有时他们报告自己的新发现、新发明,有时也谈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和推断。有的甚至介绍某一学院的发展新动态。报告没有时间限制,可长可短。一般在报告结束后开展各抒己见的座谈讨论。
法拉第不仅发起创办了“星期五晚间讨论会”,而且是这个讨论会的热心的组织者和参加者。从1825年发起到1862年法拉第退休,他一共主讲了100多次。他讲课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有他的主攻专业物理学和化学;还有他在度假旅行时见到的动物、植物,以及种种自然现象。除给听众介绍过电、磁、力线等内容外,还给听讲者介绍过电动织丝机、人工制造红宝石、煤矿通风、悬浮在液体或者气体中的微粒所做的永不停止的无规则运动。镜子生产中玻璃镀银、灯塔中使用电池作光源等问题,也深受听众的欢迎。
好多亲戚朋友知道法拉第很忙,平时不便打搅,都等到星期五晚上来听他的演讲,顺便也来看望他。每次只要有亲戚来听他演讲,法拉第都坚持在演讲和讨论结束之后,把亲戚朋友邀请到楼上休息一会儿,此时萨拉已为来客准备好了茶点。
法拉第喜欢孩子,尤其喜欢开启少年儿童智慧的天窗。于是,从1842年开始,法拉第在皇家学院专门开设了“圣诞节少年科学讲座”。每年的圣诞节休假期间,他专门为少年听众举办一系列科学讲座。他一共讲了19年,法拉第著名的科普读物《蜡烛的故事》就是根据他1860年的演讲稿整理出版的,这本书被翻译成了世界各国文字。
法拉第举办的“圣诞节少年科学讲座”,真是为孩子们准备的一个欢乐的集会。每到这一天,孩子由父母带领早早地来到演讲大厅,孩子多的时候,大厅里挤得水泄不通,有时连过道里都站满了人。
每次,法拉第都准时地出现在孩子们中间,每当他出现在讲坛上的时候,总会响起长时间的掌声和欢呼声,他的每次讲课都能引起孩子们的极大兴趣。
法拉第讲课的最大特点是边讲边做表演,情景交融,使人耳目一新。有一次,他演讲的题目是电磁铁。开始,孩子们以为他的磁铁不过能吸住地上的铁钉罢了,并没有引起太大注意。
可是法拉第没有简单地这样做。相反,他作了如下演示:他先在没有磁性的软铁上用铜丝绕上线圈,通上强大的电磁,然后对孩子们说,这个电磁铁磁性强得惊人。孩子们开始并不信。
只见法拉第慢慢地弯下腰拿起脚下的一个铁桶,连同铁桶里的煤块一起挨近电磁铁,忽然“当”的一声,铁桶被吸在了电磁铁上,待在那里一动也动不了。电磁铁下面吊着一桶煤,就像个大吊车似的,逗得孩子们哈哈大笑起来。
法拉第像个魔术师似的,“当、当”几下把捅火棒、火钳、煤铲一股脑儿扔到电磁铁上,它们都像被胶水牢牢地粘到上面似的,一动也不动。孩子们被逗乐了,法拉第也笑了。法拉第就这样年复一年地跟着孩子们一起度过了欢乐的时光,不同的是,孩子们在欢歌笑语中长大成人,而法拉第在欢歌笑语中变成了白发老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