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6.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19世纪初的英国,民用燃料和照明已开始煤气化。那时的煤气,是用鲸鱼或者鲸鱼脂肪裂化制成的。煤气只要压缩到30个大气压,就可以装进铁桶里,送到各家各户使用。
压缩煤气的公司在工作中发现,在煤气压缩装桶的过程中,桶底总有一些黏稠的液体凝聚起来。1825年4月,公司把这种液体的样品送到皇家学院实验室,请法拉第分析。这时法拉第的哥哥罗伯特已经脱离铁匠行业,正在经营煤气压缩,他和法拉第谈起了这个问题,引起了法拉第的兴趣。
法拉第接受这个任务后,采用分馏的方法,把这种液体慢慢地加热煮沸,在不同温度的条件下,得到了不同成分的挥发物。这种黏稠的液体是一种很复杂的混合物。当它加热到八十几摄氏度的时候,挥发出的气体比较单一。从这种气体凝聚而成的液体中,法拉第提炼出了一种没有颜色的透明液体。这种透明液体在五六摄氏度时,凝结成美丽的白色晶体,在80摄氏度的时候沸腾。这是一种新的物质。法拉第运用巧妙的实验技术,测定出了这种物质的化学成分和化学性质。他给这种物质取了个名字叫“重碳化氢”。
这种物质当时并没有引起科学界的关注。9年以后,德国化学家米彻希利(1794—1863)研究了这种物质的各种衍生物,并且把它取名为“苯”,后来才引起世界化学家们的重视。
1856年,18岁的英国青年化学家柏琴(1838—1907)发现了苯胺紫染料,才开始了苯在染料、香料、医药等各个工业部门中的广泛应用。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法拉第的不少发明和发现都是在许多年以后才得到应用和推广的。记得在他发现苯的那一年,法拉第参加了皇家学会一个委员会的工作,开始了对光学玻璃的研究。1829年,法拉第还在皇家学会的贝克讲座上以《论光学玻璃的制造》为题作过演讲。当时在英国科学界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只有最出色的科研成果才能到贝克讲座上宣读。应该说法拉第的这次演讲是当之无愧的。如今光学玻璃的用途越来越广,但可能有很多人都不知道,它是由自学成才的法拉第发明的。有趣的是,1845年,法拉第又发现了磁致旋光效应,到了这时,他发明的光学玻璃才真正进入使用阶段。
法拉第的研究领域是极其广泛的。他对合金钢进行过深入研究。1931年,庆祝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1]100周年的时候,一位著名的冶金学家在皇家学院的实验室里察看了当年法拉第试制的各种各样的合金钢样品。他万万没有想到,这种合金钢在那潮湿的地下室里放了100多年,居然还没有生锈。他经过化验分析确认,在这种合金钢里含有大量的铬。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实际上就是一种“不锈钢”。没想到一个重要的新发明,竟然在地下室里沉睡了一个多世纪,才终于重见天日。
法拉第在实验室里埋头苦干,研究出来的成果一项接着一项。对于这些,作为他的老师戴维是最清楚的。尽管戴维教授在与法拉第工作过程中也有过不愉快的时候,但他对法拉第的研究精神和科学态度以及他对自己的尊重不能不说是满意的。1825年2月,戴维提名让法拉第担任皇家学院实验室主任,这就是最好的说明。
1826年年底,戴维因劳累过度瘫痪了。第二年他辞去了皇家学会会长的职务,到欧洲大陆去休养。这次,他的妻子没有陪他去。很遗憾,阳光灿烂的意大利、山明水秀的瑞士都没有治好戴维的病。经过两年多的辗转漂泊和病痛折磨,1829年5月29日,戴维在日内瓦去世。据说,就在戴维住在瑞士养病的时候,他的一位好朋友去探视,问戴维一生中发现了多少化学元素,最伟大的发现是什么?戴维回答说:
“我最伟大的发现是法拉第。”
很遗憾,戴维教授去世时,年仅50岁,他的生命节奏如此之快,他所做过的事情别人活上100岁恐怕也做不完。作为第一代致力于应用科学研究的化学家,确切地说,戴维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
曾记得,十几年前,戴维第一次把年轻有为的法拉第招来皇家学院工作,当时法拉第这样说过,他渴望从事科学研究,是因为要追求真理。十几年一晃就过去了,法拉第正在用自己的行动实践自己的诺言。
有一位哲人这样说过,人总是要回到他第一个恋人身边,法拉第最初爱上了电,如今,他又恢复了对电的如痴如醉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