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言

2016年4月,《浙南本草新编》出版后,不仅深受广大读者喜欢,而且有效地推动了浙南本草在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中的发展。温州市中医院、瑞安市中医院等中医医疗机构创建了药用植物百草园,成立中医药科普教育基地,组织中医药工作者到野外采集药用植物标本,温州市多所老年大学、市图书馆举办浙南本草讲习班,开展中医药知识普及宣传教育活动,激发了广大群众了解中药、学习中草药的热情。

作为本书的编写者,在听到对本书赞誉声的同时,更多的是看到了本书还存留许多不足和疏漏,深感自己的责任、使命之所在,为此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温州地处东南沿海,地形多样,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植物种类繁多,药用植物资源丰富。有许多具有浙南特色的中草药,如:柘树、榕树、商陆、虎耳草、中华常春藤、毛茎紫金牛、百两金、虎舌红、娃儿藤、白马骨、石见穿、水团花、阴行草、六棱菊、疔疮草、刺利光、白藤梨、白背叶、山六厘、血水草、针金根、兰花根、文殊兰、三脉叶马兰、香椿等,还有平时常用的半夏、香附、射干、野灯心草、太子参等,以及列于“浙八味”之中的浙贝母、麦冬、元胡和列于“新浙八味”的铁皮石斛,都未收载在《浙南本草新编》之中。为了能最大程度地拾遗补缺,我们在温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支持和鼓励下,《浙南本草新编(续编)》得以批准立项,再次组建编委会,开展续编工作。

《浙南本草新编(续编)》历时近两年,分上下两篇。上篇新增正名药物176种,插图200幅;下篇特别选录中草药单方、验方2762首,供读者应用参考。在本书附篇中,有药物名称索引及对《浙南本草新编》的勘误内容。《浙南本草新编(续编)》是《浙南本草新编》的继续,请广大读者在阅读本书时,参阅《浙南本草新编》植物形态术语图解、主要参考书目等附录内容,并敬请读者对本书错误、疏漏之处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再版时修订提高。

《浙南本草新编(续编)》编委会

2018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