蓖麻Ricinus communis L.

蓖麻 Ricinus communis L.

【别名】 蓖麻子(《唐本草》)。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2~3m,茎直立,绿色或稍紫色,具白粉。单叶互生具长柄;叶片盾状圆形,径15~30cm,掌状中裂,裂片5~9,卵状披针形至矩圆形顶端渐尖,边缘有不规则锯齿,主脉掌状,侧脉羽状;叶柄长10~20cm。花单性,雌雄同株,无花瓣;圆锥花序与叶对生,下部雄花,上部雌花。蒴果近球形,长1~2cm具3条纵槽,有软刺,成熟后3裂。种子矩圆形,光滑,有斑纹。花期6~8月,果期8~10月。

img

蓖麻

【生境分布】 栽培于房前屋后向阳处,各地都有分布。

【采集加工】 干燥成熟的种子,名蓖麻子;种仁油、叶及根亦可入药。寒露后摘取未裂的成熟果,晒至果壳开裂,揉擦使种子全部脱出,筛取种子。叶及根夏、秋季采,分别晒干或鲜用。

【性味功效】

1.蓖麻子:味甘、辛,性平;有毒。消肿,排脓,拔毒。

2.蓖麻油:润肠通便。

3.蓖麻叶:味甘、辛,性平;有小毒。消肿,拔毒,止痒。

4.蓖麻根:味微辛,性平。祛风活血,止痛镇静。

【用法用量】

1.蓖麻子:外用种子适量,捣敷患处。

2.种仁油:10~20mL,顿服。

3.蓖麻叶:外用鲜叶适量,捣烂外敷或煎水洗患处。

4.蓖麻根:入汤剂,水煎服30~60g。

【应用参考】

1.胃下垂,子宫脱垂:蓖麻子适量,捣烂外敷或加烧酒少许,做成饼状,厚约1cm,径约1.5cm,贴敷头顶百会穴,子宫脱垂亦可敷脐下关元穴,用绷带或布包扎固定,敷贴3~5小时,不宜过久,以防皮肤起泡。每天1次,连用3~5天为1疗程。

2.产后胎盘不下:蓖麻子适量,捣烂,或加酒糟少许,贴足心涌泉穴,待胎盘落下即取去。

3.疮疖痈肿,瘰疠:蓖麻子或叶适量,捣烂外敷,每天1次,每次敷3~5小时,亦可酌加食盐少许或白矾3g,拌匀外敷。

4.竹木金属异物刺入皮肤:蓖麻子适量,酌加桐油或血余炭,捣烂外敷。

5.大便不通,肠内积滞:蓖麻油10~20mL,顿服。

6.治烫火伤:蓖麻子、蛤粉等分,研膏。汤损用油调涂;火疮用水调涂。

7.风湿性关节炎,四肢酸痛:蓖麻根15~30g。水煎服。

【附注】 蓖麻子有毒。据报道,儿童口服生蓖麻子4~6粒即可致死。中毒症状多发生在口服蓖麻子后1~3天内,短则食后2小时即出现,首先可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血尿、脱水及持续性呕吐等急性胃肠炎症状,其次有头痛、嗜睡、惊厥、昏迷、四肢麻木,继而出现上肢动作失灵,下肢不能站立,精神变态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此外又可发生黄疸、尿闭、蛋白尿等情形,最后因脱水、惊厥、心力衰竭而死。死亡多发生在中毒后6~8天。解救方法:目前尚无特殊治疗,可按中毒之一般原则处理,如催吐、反复洗胃、导泻或高位灌肠,每天服小苏打5~15g;静脉滴注5%葡萄糖、生理盐水,或维生素B1、C、K,皮下注射抗蓖麻毒血清、输血,必要时可用止痛剂、解痉剂与强心剂,此外应采用护肝饮食及药物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