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尾芋Alocasia cucullata (Lour.) Sehott

尖尾芋 Alocasia cucullata (Lour.) Sehott

【别名】 卜芥,假海芋,观音芋(温州)。

【形态特征】 多年生粗壮草本,高可达1m。根状茎直立或横卧,具须根及明显叶痕。叶基生,聚生状,叶片盾状着生,宽卵状心形,长15~25cm,宽9~15cm,顶端长渐尖,基部心形或近截形边缘波状全缘,侧脉4~5对,下部各对似呈基出脉;叶柄长30~90cm,绿色,肥厚,基部鞘状。花茎由基部抽出,顶生1肉穗花序;佛焰苞淡黄色,长15~30cm,下部似筒状,上部似舟形;肉穗花序稍短于佛焰苞,下部的雌花部分短于上部的雄花部分;雄花具4个聚药雄蕊;雌花子房1室。浆果肉质红色,花期春、夏季。

img

尖尾芋

【生境分布】 生于村落附近,沟边,肥沃阴湿地。瑞安、平阳有分布,庭园有栽培。

【采集加工】 根状茎入药。全年可采,刮净须根和外皮,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备用。

【性味功效】 味辛、微苦,性寒;有大毒。解毒,消肿,止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剂3~9g;外用根状茎适量,捣烂敷患处。

【应用参考】

1.流行性感冒、伤寒、肺结核:尖尾芋根状茎3~9g,水煎服。

2.无名肿毒、毒蛇咬伤、毒蜂蜇伤:尖尾芋鲜根状茎适量,刮去粗皮,捣烂敷患处,每次5~10分钟。蛇伤敷伤口周围。

【附注】 尖尾芋根状茎生用有大毒,内服需用盐水炒焦或久煎(6小时以上,煎剂呈红色),以减少毒性。尖尾芋以茎干最毒,皮肤接触液汁后发生瘙痒,眼与液汁接触能引起失明,误食茎叶引起喉、舌发痒,水肿,流涎,胃肠灼痛,恶心,呕吐,腹泻,出汗,惊厥,严重者窒息,心脏停搏而死。解救方法:皮肤中毒,可用米醋洗涤。内服过量,可饮米醋250~500mL或饮生姜糖水;或用秤星树(梅叶冬青)根250g,水煎服;或静脉注射糖盐水和止痛剂等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