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茱萸
Cornus officinalis Sieb. et Zucc.[
Macrocarpium officinale(Sieb. et Zucc.)
Nakai]
【别名】 山萸肉,枣皮,萸肉(通称)。
【形态特征】 落叶小乔木或灌木,高4~10m。树皮淡褐色,小枝圆柱形或带四棱光滑无毛。叶对生,卵形、椭圆形或椭圆状卵形。长5~12cm,宽2~7cm。顶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全缘,侧脉5~7对,弧曲;花先叶开放,簇生于小枝顶端;苞片数枚,花后脱落;花两性;萼片4;花瓣4,黄色;雄蕊4;子房下位,2室。核果长椭圆形,长1.2~2cm,熟时深红色有光泽,鲜时外果皮革质,中果皮肉质,内果皮坚硬为核,果核内具种子1~2。花期3~4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 栽培于向阳土层深厚、肥沃湿润的黄壤夹砂土。浙南地区少有野生分布,仅有少量人工栽培。
【采集加工】 立冬前后摘取肥壮红润的果实,先用文火烘半干,冷却后把果核挤出,然后再烘干或晒干。药材山茱萸以色红润,皮肉肥厚,无杂质及焦黑为佳。
【性味功效】 味甘、涩,性温。补益肝肾,收敛固涩。
【用法用量】 入汤剂,6~12g;大剂量可用至30g。
【应用参考】
1.肾虚阳痿、滑精、腰酸:山茱萸、补骨脂、当归等同用。
2.肾虚、心脾不足之遗尿:山茱萸、桑螵蛸、黄芪、茯神等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