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农业比较效益,提高农业竞争力

(四)提升农业比较效益,提高农业竞争力

根据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提高农业比较效益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的一个根本支撑点,低效率的长期存在将会拖累产业市场竞争力的“后腿”。一是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整合涉农高校、农业科研院所、产业化龙头企业、技术推广单位、科技示范基地、生产大户等科技资源,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开展全产业链技术研发集成,构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开展水资源优化配置与规模化节水灌溉、农业机械化技术集成与农机农艺融合配套农机具研制、农产品安全质量与轻简化生产体系建设、农业废弃物与农村能源利用及产业化、特色农产品流通和农村电商体系等关键技术集成、示范。发展智慧气象和农业遥感技术应用,创新气象为农服务模式。完善农业科技评价机制,激发农业科技创新活力。二是集约经营。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完善转包、出租、互换、转让与入股等土地流转形式,以及加快富余劳动力转移,促进生产经营方式由传统的小农户分散经营向高度集中和适度规模的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转变,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把农业的产、加、销融为一体。积极推进“企业+基地+农户”和各类专业合作社组织形式,围绕优势农产品资源,大力兴办精深加工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三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开发好、保护好区域特色农副产品,实施“一村一品”强村富民工程,不断提升品牌效应和核心竞争力。同时,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特”的思路,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让本地特色农产品在创新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四是坚持市场需求导向。加强对农业结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的调整和优化,按照市场需求进行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生产,避免市场信息不灵造成农产品生产的盲目性、趋同性。按照市场要素配置,将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的市场主体,通过合同制、合作制或股份合作制等经济关系,逐步建立起利益共同体,保护好各方利益。五是进一步加大三农投入。认真落实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增量和比例均有提高”的要求,不断加大公共财政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扩大对农民补贴的范围和标准,完善补贴方式。进一步提高金融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引导更多的资金投向三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