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气候资源

(三)气候资源

1.主要气候特征

2015年,全市大部地区年平均气温较常年略偏高,年内气温变幅大,冷暖起伏不定;年降水量较常年偏多,南高北低;年日照时数较常年偏少,呈现南北少、中部多特点。全年入冬、入秋较常年偏晚,入春、入夏较常年偏早。冬季(2014年12月—2015年2月)平均气温整体偏高,季内有一次明显雨雪天气过程,发生在1月26日—2月1日;春季(2015年3—5月)平均气温较历史同期偏高,3月9日入春,较历史同期偏早12天,三月中旬平均气温异常偏高;夏季(2015年6—8月)平均气温较历史同期偏低,呈北低南高空间颁布特点,6月14日入梅,较常年偏早期天,7月18日出梅,较常年偏晚7天,梅雨期35天,较常年偏多11天;梅雨强度正常(0.08)。秋季(2015年9—11月)平均气温与历史同期基本持平。全年主要气象灾害为低温下雪冰冻、雾霾、强降水(包括局地强对流)、边阴雨(包括低温寡照、阴害)、大风及其次生灾害,对农业资源和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2.主要气象要素

(1)气温。2015年,全市平均气温17.2℃,比历史同期偏高0.3℃,全市年平均气温16.5℃(红安)~17.8℃(蕲春),除稀水年平均气温较历史同期偏低外,其余县市均较有中国特色同期偏高,其中英山偏高明显,呈南高北低特点。县市区平均气温及极端气温见表13。

表13 2015年气温对比表

(2)降水。2015年,全市平均降水量为1543.98毫米,比历史同期偏多,降水量麻城市1387.3毫米为最小,英山县1687.7毫米为最大,降水距平百分比为2.8%~19.6%,县市年累积降水量较历史同期偏高。各县市区降水量见表14。

表14 2015年降水量对比表

(3)日照。2015年,全市平均日照时数为1657.3小时,比历史同期偏少,各县市日照时数为1487.6(红安)~1811.6小时(英山),日照时数距平百分比为-307.9小时~-39.6小时,与历史同期相比各站点日照时数偏少,整体呈南北少中间多态势。各县市区降水量见表15。

表15 2015年日照时数对比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