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取得的成效
2015年,我区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总体情况较好,农业生产基本实现了平稳增长,实现了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业产业结构布局明显优化、农业质量效益显著提升。充分发挥绿色发展优势,大力推进旅农林深度融合,实施农林产业“一品一企一策”扶持计划、市场主体增量工程、骨干企业培育工程,新增农林企业6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4家,发展专业合作社174家、种养大户619户、科技示范户830户。建成4个国家级、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生态酒、富锶水、百花蜜、山野菜、中草药、云雾茶等产品特色鲜明,一批产品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全国金奖农产品”称号。
二是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相继实施了土地整理、测土配方施肥、农机购机补贴、小农水等项目,耕地质量逐渐提高,特色优势农业迅速扩张,基地建设初具规模,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
三是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大力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和“互联网+”模式,重点培育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进一步推动绿色产品、有机产品、地理保护标志产品的申请和认证,彰显神农架品牌价值。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加快适用技术和成果的应用,建设一批农业科技集成创新与示范推广基地。
四是农业经营体制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农业经营方式加快转变。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关系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农村土地适度经营规模明显扩大。农民专业合作社从无到有、快速发展,已成为引领农民进入市场的重要组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和“互联网+”的生产销售模式,农业产业化结构不断完善。推进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全面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踪溯源。创新农产品销售方式,建成智能电子综合服务平台、农产品交易平台。
五是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农民得到实惠最多。强农惠农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大,“三农”政策支持体系渐趋完善,夯实了农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发展壮大的基础。各项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农业政策性保险逐步实施,“新农保”制度全面推进,农民在普惠政策中得到了更多实惠,生活质量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