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气候资源
2015年我市年平均气温偏高,但温度值接近正常范围的高值端,冬季温暖少严寒,夏季热而不闷无酷暑,年内冷暖度比较适宜;年降水量偏少,但接近正常范围的低值端,冬季总雨量虽少,但有暴雪兆丰年,春季和初夏雨水丰沛润物得力,盛夏降水略少但分配尚可均未出明显干旱,秋季天高气爽有利于收种;全年灾害性天气有暴雪、暴雨、局地山洪、大风等,与历年比较除局地山洪造成灾害外,其他不但种类偏少,而且程度不重。因此,2015年无大的自然灾害,年景较好。
1.气温
年平均气温16.8℃,较历史平均高0.7℃,是自2008年以后连续出现的第三个气温偏高年份。从四季气温分布与常年规律比较看:今年冬季气温偏高1.6℃,春季偏高0.9℃,夏季偏低0.3℃,秋季偏高0.5℃,四季冷暖可以综合表述为:冬暖、夏凉、春秋温和。其中,冬季到初春寒冷时间短、温暖时间长、使得暖冬暖春(初春)十分显著并且为历史少见;仲春气温先低后高,阶段性强冷空气造成春寒感觉明显,春末气温略高天气热而不烈;初、仲夏气温偏低天气凉爽,夏末到仲秋气温持续偏高,夏季时间延长、秋季时间短暂历史少见,秋末气温速降寒冷感觉明显。
全市境内大部分地区年均气温都在14℃~17℃之间,海拔800米以上山区在13℃以下。全市年均气温最高的是丹江城区16.8℃,最低的是武当山12.0℃。全市年均气温分布趋势与前几年特点基本相同,只是具体数值不同。一是库区附近受“水库热岛效应”影响,年平均气温普遍高于16℃,显著高于背水地区。二是平均垂直递减率随着海拔升高,年均气温按0.6℃/100米递减。三是相同地区城乡差异明显,一般可以相差1℃~2℃,如丹江与安乐河相差2℃,浪河镇与阿里山相差1.3℃。四是峡谷沟壑地区受山谷风、峡谷风、冷空气沉积等因素影响气温明显偏低,如蒿坪镇、安乐河等地。
年极端最高气温:丹江城区年极端最高气温38.3℃,出现时间8月3日,较去年低2.2℃,是2009年以来最低值。境内年极端最高气温主要出现在8月3日,最高的是蔡家渡40.3℃,其次是孤山39.0℃,最低的是土关垭35.8℃,海拔800米以上则低于32.0℃,如南岩宫和紫霄宫分别为31.7℃和31.5℃,其他大部分地区则在37℃~39℃间。
年极端最低气温:丹江城区为-3.3℃,出现时间2月2日。境内年最低大部分都出现在2月2日,最低的除武当山紫霄宫-7.7℃外,安乐河为-7.0℃,最高的是蔡家渡-3.0℃,其他均在-4℃~-7℃之间,与去年相比其绝对值均表现减小。
酷热天气(日均气温大于等于30℃):全市酷热天气主要集中出现在7月下旬到8月上旬之间,与去年相比,今年出现时间集中,出现时间较短,程度较轻,范围缩小。
冬季最冷时段(日均气温≤3℃):出现在1月27日—2月3日,历时8天。其中日均气温≤0℃(严寒天气)2天,最寒冷的一天是1月28日,日均气温-2.5℃。
四季长度:冬季开始于上年11月28日(较历史平均推迟11天),终止于3月11日(早12天),持续时间104天(少23天);春季开始于3月12日(早12天),终止于5月12日(早18天),持续时间62天(少6天);夏季开始于5月13日(早18天),终止于9月30日(迟22天),持续141天(多40天);秋季开始于10月1日(迟22天),终止于11月17日(迟1天),持续48天(少21天)。与常年比,2015年我市四季时间总长度355天,较平均值少10天,比去年少16天。其中,冬、春、秋3个季节时间均减少,总计减少50天;而夏季时间延长40天,是我市有记录以来历时最长的夏季,较之前的最长夏季(1968年130天)多出11天。
2.降水
2015年全年降水量703.5毫米,较历史平均少94.0毫米,偏少11.8%,属于偏少年份,较去年少137.8毫米,较2011—2013年略多。今年降水量四季分布特点是:冬季少47%,春季偏多16%,夏季正常(略少1%),秋季少46%。其中冬季的前、后冬均少,但仲冬正常略多,1月28日还出现全市性暴雪,是自2007年以来丹江城区所仅见;进入春季雨日雨水增多,除初春雨量正常略多外,仲、后春均偏多,使得春季草木植被生意盎然、生长茂盛,其景观之美多年少见;进入夏季,夏初6月继续雨水偏多,这也是我市自2007年以后所仅见,仲夏偏少,夏末正常略多;秋季雨水前少后正常。综上所述,2015年我市年降水量虽然偏少,但时间分布比较均匀,全年无明显阶段性干旱发生。
2015年春、夏、秋均有连阴雨出现,其中春、夏为短期(8天)连阴雨,分别是3月31日—4月7日,过程雨量39.9毫米,6月23—30日,过程雨量40.1毫米;秋季为长连阴雨,出现在11月5—25日(21天),过程雨量37.2毫米。
全市年降水量分布特点:一是年雨量除局部如武当山及东南部、土台、石鼓等地基本正常外,其他大部普遍偏少;二是年雨量分布总体趋势南多北少,但部分相同地域中差异很大,如官山与盐池河,习家店北部、凉水河南部与石鼓之差都达200毫米之多;三是年雨量的最多区(900毫米以上)主要分布在武当山及其南部、浪河镇南部,年雨量最大值是武当山1180毫米,其次是盐池河的黄草坡1034毫米;年雨量最少地区(700毫米以下)出现在官山、习家店北部和凉水河的南部三个局部地区,如官山镇681毫米、左绞—大柏河一带690毫米左右,凉水河镇的油坊沟673毫米,并且也是全市年雨量最小值及所在地。
极值降水:丹江一日最大降水量为85.6毫米(7月15日),1小时最大降水量35.0毫米(8月5日20时)。境内最大一日降水量发生在7月15日的全市性暴雨,其中江北多地出现大暴雨,大于100毫米的雨量点有7个,最大的地点是石鼓村172.9毫米,其次是玉皇顶150.7毫米。境内1小时最大极值出现在8月4日20时的江北地区,最大的是习家店73.8毫米,其次是丁家院71.3毫米。
3.日照
2015年全年日照时数1750.7小时,比历史平均少171.1小时,偏少9%,较去年多82.6小时,年日照百分率40%,较历史平均少3%,属正常略少年份。今年日照分布特点:冬(+6%)、春(+1%)季节正常略多,夏季(-7%)正常略少,秋季(-24%)偏少。
4.主要气象灾害
(1)冬季暴雪
1月27日开始受强冷空气影响,我市出现大范围降雪天气,其中27日大雪,28日暴雪,长时间降雪至各地出现不同程度的积雪和道路结冰。城区过程降雪量18.3毫米,27—29日各地最大积雪深度10~15厘米,最低气温-5℃到-3℃,武当山地区达-7℃左右。
(2)盛夏暴雨洪涝
7月14日午后开始出现了不均匀雷雨天气,夜间雨势增强,截至15日14时,江北地区、丹江城区、牛河林区、土关垭镇、均县镇、浪河镇出现暴雨,其中江北部分乡镇出现大暴雨,最大雨量石鼓村169.2毫米。截至15日上午11时,因暴雨灾害导致蒿坪镇、石鼓镇、凉水河镇农作物593公顷受灾,绝收143公顷,经济损失399万元;导致蒿坪镇卢嘴村房屋倒塌3户(11间),主要以危房为主;石鼓镇柳林村6间房屋受损,转移危房户20户84人,无人员伤亡,经济损失9万元;大雨毁损蒿坪镇黑垭、寺沟2处公路5.03千米,石鼓镇公路2处3.2千米、堤防1处100米,损失约65万元;全市经济总损失473万元。
8月4日下午18时30分我市出现较强降雨天气,截至5日早上08时,江北镇区、六里坪镇、均县镇暴雨,局部大暴雨,江南其余镇区大雨,局部大到暴雨,最大的习家店镇丁家院村,降雨量达到185.7毫米。截至5日上午8时,因暴雨灾害导致丹赵路办事处、三官殿办事处、蒿坪镇、均县镇、盐池河镇、官山镇、六里坪镇、习家店镇电力中断;灵习路习家店段因龙泉寺段涨水导致道路中断;大坝办事处姚沟路老图书馆后面住户4栋25户房屋进水;凉水河镇供水主管道冲坏三处50多米;均县镇灵宝山村黄家沟万方水库本来就是个病险库,加之短时强降雨和洪道部分垮方,为确保人民群众安全,转移人口100多人。截至15时,全市受灾总人口56604人;倒塌和受损房屋299间;转移人口503人;农作物受灾59155亩;经济总损失6342.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