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学东渐 践行游学——海童子军,小试牛刀

三、西学东渐 践行游学——海童子军,小试牛刀

早在百年前,集美学校已有游学的尝试,但当时称作“海童子军”。

1.首创海童子军

因时代需要,1921年集美学校成立了童子军,当时仅有小学生参加,设备简陋,训练简单,发挥不出训育作用。第二年秋,前江苏童子军总教练顾拯来应聘来校,主持事务,一时间,集美童子军大变模样,不仅建立中学部、师范部童子军,还成立了水产科海童子军。

海童子军在1923年5月成立,备受瞩目,因其为全国最早成立的也是仅有的海童子军。史料记载,集美海童子军结合水产专业,进行海事方面的训练,增强海上技能,培养义勇精神,练就健全体格,以保卫海权,报效祖国。刚成立时,由水产科各组学生志愿加入,共有成员56人,组织一个团,分为鲸、鲷、鲤三队。海童子军的入队宣誓是:“我诚心立愿永世不忘:① 尽国民之责任;② 随时随地扶助他人;③ 遵守海童子规律”。据《集美学校百年校史》所述,集美学校海童子军配备旗舰、练习艇各1 艘,巡海艇2 艘,海图100 张,望远镜3个,海洋测量器、气象观测器、雾中号角等。另置救生圈、救生衣游泳翼等设备多件。海童子军的训练有一整套计划,须先修毕陆童子军初级本功课而后才可进行学习海童子军课程。海童子军课程涵盖了驾驶帆船、游泳、救生、通讯号、守望及领港等课程内容。同时进行实地演习、防海、巡海等训练。海童子军的除了每周授课外,在节假日期间则会进行各种严格的野外实习训练,如远足、野炊、露宿(见图1.18)、射击、骑术、战场救护、消防救火、气象观察(见图1.19)、游泳、操艇、驶帆、讯号联络、水上救生等。每项训练都要进行考核(见图1.20),海童子军配备了统一的服装。

图1.18 野外宿营

图1.19 天文观测

图1.20 索 结

海童子军的规范与标准帮助集美学校航海教育走出新路子,同时创新教育方式,使得海洋与自然成为新的课堂。理论知识有了实践的机会,拓宽学生知识面。实践意味着学有所用,扎实所学知识,提升教育水平。这便是海童子军的教育价值所在。

2.惊人壮举——片舟渡重洋

海童子军的实践为水产航海部学生带来新的教育价值。其创立之初,设备简陋,但不乏有极大的勇气和创新精神,曾经做出惊人壮举,在史书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史称“片舟渡重洋”(见图1.21)。航海界对此赞美不止,评价他们“殊为破天荒之航海家”。这也是对办学五年来学生德智体诸方面和海童子军训练的一次总检阅。

图1.21 集美一号

出发前,高级水产航海部主任冯立民举行茶话会,“以耐劳、勇敢、服从三种精神相勉”。集美学校校长叶渊致训词“此次远航实习,至为重要,不特诸生之学问上、经验上有密切之联系,而本校之校誉,亦系诸生之一举一动中。”

1923年6月1日下午3时,叶渊、冯立民和其他各部主任冒雨亲送师生们至龙王宫码头上船。21名师生满怀豪情壮志,驾驶小舟迎战大风大浪。有的同学虽晕船,但仍坚持轮流操舵,或测算海图,或眺览海色。从6月2日驶进台湾海峡始,就遇上大雾。6月3日早晨驶至牛山岛东侧时,凡至十码外不辨物体。11时50分,雾色正浓,忽闻汽笛一声自雾中来,“集美一号”遂鸣笛向之表示航线。一会,“香港丸”大轮船即出现在“集美一号”船首百码之外。雾天两船对开,是很危险的,因各以雾浓,来不及从早辨清汽笛的方向。在这危急关头,“集美一号”急引左避之,然两船相距,不过50码。“香港丸”上的人均停立甲板上俯视,见“集美一号”这么小的船竟敢走此大型轮船的航线,无不十分惊奇。

6月5日夜10时许,“集美一号”驶抵舟山群岛中的长涂港。左右介大小长涂二岛,宽仅200码,岛高百尺,岸边岩石,森然骇人。而“集美一号”的右舷,距岸不过20码。时复大雾迷蒙,夜色惨淡,港中渔舟,密如聚蚁,处处使航行者处于困难地步。但张君一则指挥操舵,措置裕如,使“集美一号”安全驶入港内停泊。

水警巡舰上船查询,该舰长对“集美一号”以“片舟渡重洋”,赞美不止。6日,“集美一号”又泊马迹山一夜,7日下午3时半,入黄浦江,停泊吴淞。

这次远航,从6月2日上午8时由厦门出发,7日下午3时半抵吴淞,途中泊长涂港计12小时15分,泊马迹山计13小时,航行时间共102小时又15分钟。

我们摘录的一段当时上海各界欢迎“集美一号”抵沪的隆重场面的报道,可见这次远航实习在社会各界中引起多大的轰动。

驾驶“集美一号”的师生们所到之处,备受各界欢迎,不少团体还赠送刻有“乘风破浪”四字的银盾一座;江苏第三师范附属小学和无锡童子军团第一团合赠红绸旗一面,上题“乘长风破万里浪”;薛嘘云赠锦旗一面,上题“乘风破浪”。松江童子军总教练龚遇朔、江苏农村分校、宝山县童子军联合会、江苏省立第一师范均赠送装有祝词的镜框。杨柳桥赠诗一律,并有小序:中华民国十四年六月九日,集美童子海队,驾片舟,渡东海来沪,适五四潮正剧,以一律咏之,颂其成功,且志感焉!【国难方殷患未休,来从沧海放孤舟。飘摇不省横流急,淬励诚当破浪浮。如此山河凭击楫,者番风雨渡荒陬。虞渊应是凛深戒,为问黄裔动忾否】。

对这次远航实习,同学们都极为重视和认真,每日都写实习日记。“集美周刊”还连载叶经华、巫忠远、陈维风等人写的“第二组学生江浙沿海实习日记”,后又汇编成册。

3.海童子军的实践理念

海童子军的教育宗旨为“造成健全个人,授以实用智能,培养义勇精神”。训育采取中庸主义、不放任又不偏严格,分为德育、智育、体育和服务四项。这和当下集美研学旅行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德育主要有个人品行、修养、思想的教育,分为训话、仪式、个性调查、奖励与假期通信等;智育分为室内演讲、野外实习、参观和课外演讲等四类;体育不仅在强身健体,使队员得享健康幸福,尤其注意养成习劳耐苦、百折不挠的精神,使与高尚品德,灵敏头脑相结合;服务则是组织红十字队为运动会、纪念会等活动提供义务服务。

1924年1月,集美学校出版《集美学校童子军周年纪念刊》,收录了童子军活动的概况。在周刊里,有两篇文章充分体现了集美学校对童子军的深刻认识与重视程度。

一篇是时任校长叶渊撰写的《我对于海童子军的信仰》,主要谈到海童子军的五大优点:一是海童子军能以不同于学校的教学方法,从精神上予学生以一种活力,使学生生机盎然,健康活泼地向各方面发展;二是海童子军以本末粗细的纪律信条修正学生行为,又以实修机会让学生发展;三是海童子军以设计时尚、戎服轻装的统一制服不仅深受学生喜欢,又能体现出青年的优美身形;四是海童子军的室外教学作业让学生乐在其中,学有所成,培养了合作、实验等精神。

另一篇为冯立民的《我之海童子军观》(见图1.22),摘要如下。海童子军,非海军也;亦非海军之预备也;故其训练之法,截然相异。盖海事知识,乃常识而非特识,海国青年,宁能昧此?故宜利用其好动之心,寓教育于娱乐,导学问于息游;以活泼愉快为经,以知识技能为纬;绳以规律,感以至诚;以养成其果敢义勇之精神,矫捷流利之身手;庶由其一已,乃至于社会,以及乎国家,罔不胥受其益。

图1.22 《我之海童子军观》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