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5 世界名校学生“探索中国”项目(商业企业、文化公益、论坛等)

案例1.5 世界名校学生“探索中国”项目(商业企业、文化公益、论坛等)

【项目主题】世界名校学生“探索中国”,了解真实的中国

【参与学生】来自牛津、剑桥、哈佛、耶鲁等世界名校的学生30名

【项目内容】文化论坛和商业企业交流活动

【项目行程】在每年的《集美中外学生国际文化交流季》系列活动中,我们都会邀请来自牛津、剑桥、哈佛、耶鲁等顶级名校的学生团队。在为期六周的文化交流活动中,国际大学生为来自中国各地的几百名孩子展示世界名校风采,让中国的孩子们不出国门也能体验世界文化和教育的精髓;同时,活动过程中也为世界各国大学生了解真实的中国提供了多种途径和资源。在这六周中,他们不仅体验和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和闽南地方文化,而且了解了现代化的中国,他们走进工厂了解中国的制造业,走进创业园区和软件园区了解新技术、新经济模式在中国的发展与应用,也走进国有企业了解中国特色的国企运作模式及其对社会责任的担当。

“让世界各国年轻人了解中国,让中国各地的孩子们了解世界”,是这个活动的目的和价值所在,而提供资源和机会让这些来自世界各国最好大学的精英学生团队了解和理解真实的中国非常的重要,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开展,建立他们对于中国真实而客观的印象和情感,当他们成长为各自国家的中坚力量时能够因为这一段在中国的经历,在国际社会沟通和传播中能够成为一个好的桥梁。

1)2015集美中外学生国际文化交流季论坛《当东方遇上西方,从牛津大学到集美学村》——两座为读书而生的城市

2015年7月18日上午于嘉庚纪念馆,中外嘉宾一起探讨了《大学 城市人文》,讨论了大学与城市的相互融汇,中外嘉宾就城市文明和大学教育对人文精神、城市气质的塑造和促进作用开展了精彩的对话!

【项目图片1】如图1.92~图1.96所示。

图1.92 研讨会海报

图1.93 嘉宾合影(1)

图1.94 嘉宾合影(2)

图1.95 论坛现场

图1.96 现场讨论

2)C&D China More 世界名校精英走进建发

由建发集团团委主办的“C&D CHAIN MORE世界名校精英走进建发”活动如期举行,来自牛津、剑桥、哈佛、耶鲁等多所顶级名校的52名优秀国际大学生走进建发,与来自建发集团及下属15个公司的27名员工进行了深度的互动和交流。

建发集团战略管理部李捷为全体国际大学生介绍了建发集团的总体情况(产业分布、经营业绩、特色优势、社会责任等),现场很多外国学生都对国有企业非常好奇,通过交流和提问互动,对建发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在现场国际大学生被随机划分为十个小组,每一组都由建发集团的2~3名领队回答同学们更深入的问题,上到宏观的产业政策下到中国职场的个人成长和发展,气氛热烈、欢笑满满。

十个小组的领队分别带领所在小组的学生在建发国际大厦公共区域和所在公司(建宇公司、建发物流、建发轻工、建发化工、建发汽车、建发矿业、建发原材料、建发钢铁、昌富利、房地产集团、会展集团、建发集团本部等)进行了参观走访,让学生们更深入了解真实的工作场景和每个公司的具体情况。

本次活动让30多个国家的大学生知道了建发,让牛津、剑桥、哈佛、耶鲁等世界名校精英们更深入地了解建发和中国青年,部分外国学生也表达了来建发求职的渴望和期待……

【项目图片2】如图1.97~图1.99所示。

图1.97 学生风采

图1.98 认真听讲座

图1.99 交流场景

【项目反馈】

1)Jimei in my eyes.

Six weeks in the area allowed us to get to know it quite well,from the canteen’s tomato eggs to Wanda Plaza to dragon boat racing at Huaqiao University.With the aim of experiencing a cultural exchange,the summer program involved teaching,activities and cultural aspects.The highlights of these are shared below along with some suggestions and acknowledgements.

(六个星期的时间里,从餐厅的西红柿炒鸡蛋,到万达广场,再到华侨大学的龙舟赛,我们对这个地方有了很多了解。此次暑期课程项目以文化交流为目的,涉及教学、活动和文化。下面是我要重点分享的内容,以及我的建议和感谢。)

Teaching children from the ages of 8 to 16 was a really fun experience.We taught them lots of games (with Bang! and Hangman being particular favourites)and,for some,their English level really improved by the end of the camp.Not only did we teach,but we were taught.Lectures on a variety of subjects including the Mandarin language,Minnan dialect,Chinese film and agriculture were arranged,as well as an interactive introduction to traditional Chinese music.Mandarin is difficult,but I can just about remember the numbers!

(教8~16岁的孩子学英语是一件其乐无穷的工作。我们教了他们很多游戏 (纸牌游戏Bang,特别是猜词游戏Hangman 是他们最喜欢的)。有些孩子的英语水平到夏令营结束时真的有所提高。我们不仅教别人学习,而且本身也在学习。各类讲座一一呈现,内容包括:普通话、闽南方言、中国电影和中国农耕。欣赏并亲自体验了中国传统戏剧(见图2.100和图2.101)。普通话好难学,但我还是记住了数字表达!)

Many varied activities were planned for us,including visits to various local tech companies,a forum with C&D employees and visit to their offices,dance classes and the driving range at Wu Weihuang Golf Academy.The children enjoyed going to the Chengyi Discovery Center,with exhibitions on space exploration,science and engineering.In Jimei I tried various things for the first time,including grass skiing,which was excellent: so fast! LingLing Circus was different to any other circus I’ve experienced.The acrobatics was impressive,the dancing bears somewhat questionable.

(主办方为我们精心策划了花样繁多的活动,包括参观当地各种高科技公司、与建发员工交流并走访他们的办公室、观摩舞蹈,以及在吴伟煌高尔夫学院驾车游览。孩子们喜欢去诚毅科技探索中心观看关于太空探索、科技和工程的展览。在集美,我尝试了很多“第一次”,像滑草,真快!真好玩!灵玲马戏团和我之前去过的马戏团都不一样——杂技表演让人过目难忘,翩翩起舞的熊嘛,呃,好像有点问题哦。)

图1.100 文化交流

图1.101 体验京剧

The weekend we spent in Quanzhou was fantastic.Our host,David,was so welcoming.Many thanks to Grace Wu,for a summer experience like no other.My first time in China was one to remember and I definitely hope to return to explore more of this vast and captivating country.

(周末我们去了泉州,也很棒!主人大卫十分好客。太感谢Grace Wu,感谢你们筹划这样与众不同的暑期夏令营。第一次来中国的体验值得我珍藏,同时我希望有机会回来继续探索这个辽阔而迷人的国家。)

剑桥大学Grace

2)学生团体间国际文化交流项目的价值和意义

在设计和举办研学旅行项目时我的初衷是希望能为中外学生搭建一座交流的桥梁,通过活动让他们相互了解。在项目开展的几年中,收获了我自己意想不到的很多成就。

(1)通过良好的项目内容设计让国际大学生真正地了解中国。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对世界历史和文化都曾产生深远的影响,近30年又是中国有史以来发展最为迅速的时代,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古老的历史和文化、新兴的经济模式、西方媒体和文化艺术作品传播中充满意识形态倾向的中国形象,让每一个决定来中国参与项目的国际大学生都有着自己想象中的“中国”。当他们抱着各种各样的观点来到厦门集美时,通过切身真实的体验和感受,非常快速地改变他们旧有的对中国的印象;通过几周时间对项目的参与,他们了解了中国的同龄人、中小学生、城镇和社区中普通中国人的生活,也了解了中国的商业企业和他们关心的“中国制造”和中国发展趋势;通过走进福利院和特教机构、农民工子弟学校,看到了中国政府对于弱势群体的关爱和照顾;在环保项目、城中村问题等的调研过程中与当地政府部门和社会人士的交谈中,看到了政府在快速发展中没有先期经验但努力在学习、在积极改善和解决各种问题的开明态度;通过各种新技术新商业形态的了解和体验,很多国际大学生都在思考自己未来在中国的机会。

在每一年项目分享时及结束后国际大学生写给我的项目汇报中,他们都会详细记述自己在中国的心路历程和他们对中国印象的转变,我觉得这是这个项目最大的价值所在。每一年我们面向全球三十几个国家最好的大学招募优秀大学生来参与这些项目,其中有一半左右的国际大学生是来自牛津、剑桥、哈佛、耶鲁这样世界顶级名校的学生,当这些精英学生成长为世界各国的中流砥柱时,会因为他们年轻时在中国的一段美好记忆和对中国的了解,在国际交流、沟通和协作中持比较公正的立场。

在连续七年从事全国最大型的、参与国家数最多的学生团体间国际文化交流活动的过程中,我个人最深的感触就是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当我们设计项目时,用国际学生喜欢的方式,满足他们的需求,设计他们感兴趣、想了解和参与的活动内容,可以非常好地展现中国形象,让国际学生了解和喜欢上真实的中国;同时由于国际大学生来自世界各国,各种国家形态、宗教信仰、经济发展水平,他们之间以及与中国学生之间的文化交流、碰撞、引导和交融,是在活动设计和执行中最难但也是最精彩的部分,也是决定这个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之处。很庆幸的是,每一年的暑期我们都带着这个小小“联合国”在集美这个“地球村”里面过得安乐祥和。

(2)让国内学生通过活动的参与真正地了解世界。对于中国大多数的孩子来说,很少有机会能与来自这么多国家、这么多顶尖名校的学生们在一起学习和交流。每一年暑期我们都会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几百名中小学生和这些国际大学生一起参与项目,通过国际大学生团队对世界各国文化的展示,让国内的孩子们了解了那些从前只在书里看到过的国家的文化、历史、音乐、舞蹈,也交到了来自世界各国的朋友,同时培养在多元文化中的适应能力和英语表达能力。

在每一年的项目中,我们都很欣喜地看到国内孩子英语水平的提升:大多数孩子在很小时就开始接受英文教育,可以落落大方地与国际大学生做一些交谈,他们会很快度过羞怯的适应期,与国际大学生们愉快相处,也敢于在晚会上表演一些中国特色的节目,热情地准备中国特色的小礼物送给国际大学生们,彼此之间结下了深厚友谊,每一次活动结束时难舍难分的场景都让人动容。

当然在这其中我们也看到一些不足,如国内孩子在体能、体质方面并不理想,生存能力较差,独立性、规则意识、感恩意识较弱,知识面较窄,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得到改善和提升。

主办方负责人吴翠楠(Grace Wu)

3)记一次受益匪浅的夏令营

怀着对未知生活的期待与不安,我踏上这条通往夏令营的路。第一天如赶集般匆忙的路程比想象中愉快,素不相识的伙伴轻松地交谈,因一个融洽的话题相视而笑。带队的老师也是在营前培训课就见过的,她们温柔体贴又不失原则,让这个庞大的团队顺利抵达华侨大学。当大巴穿梭过一条条柳荫环绕的校园小路时,当水波上的阳光细碎又闪耀时,当外国友人朝我投来善意的微笑时,心底一个快乐的声音便响起——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

到达营地便进行的口语考试并未如想象中的难,但直面两个金发碧眼的老外还是让我无法做到淡定从容。幸运的是,同行的好友和我都被编入了同一班,别的不说,至少在学习上还有个可以相互扶持的伴儿!初次见面的墨西哥外教Sofia,栗色长发随意披在肩头,清爽的短裤加一副眼镜就是文科学霸的长相。当我们与她暂别时,紧绷的心陡然放松了下来,一边和同伴议论着明天的课程,一边让期待占据大脑。飞鸟归巢,夕阳欲颓,忙碌的一天悄然逝去。

隔天,踏入新班级Class19的门,才发现多了两个国际大学生——金发美妞Andra、中英混血小哥Vincent,与姗姗来迟的我们相互点头问好。不料遇上了停电,把刚开始投入课堂状态的我们搞得兴致全无。无奈这闷热的天气,乐观的国际大学生们转移阵地——到楼下玩游戏。与高中大门仅几步之遥的我们顿时傻了眼,像我们这些大孩子能玩什么呢?可国际大学生们的心思是捉摸不透的,接下来的每项活动,让我们大开了眼界!在同学们就地打坐而围起的小圈子里,我们时而一本正经地操起英语,轮流讨论自己喜爱的运动、歌手、家乡景致等有趣的话题;时而玩起当下流行的智力策略游戏……在我们与国际大学生之间,已无形当中建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尽管他们流利的高谈阔论常常让同学们摸不着头脑,像开始了一场永不停息的听力考试。但无论怎么说,大家都摸出了门道,找出国际大学生所讲句中熟悉的字眼,联系上下文,便通晓了他们的意思!好在有助教老师和班长的帮助,让我们这些尚未掌握英语“精髓”的“菜鸟”们与国际大学生们的距离拉近了许多。

短短一天就收获了不少,疲惫中又带着充实的快乐。在食堂用餐,看着身边肤色各异的外国人来来往往,仿佛身处地球村。晚会上动感的音乐响起,原本拘谨的我们也放下矜持随着他们起舞,这就像个理想世界——没有种族差异,没有国界存在,每个人都乐在其中。

原以为在夏令营的日子会如行云流水般草草结束,但却因为每项行程的紧凑衔接,在这里仿佛静止了时间,与同学、国际大学生们相处的每个瞬间也都弥足珍贵。我们在老院子景区中领略了妈祖文化的深远和高尚,穿过一座座复古的长廊、屋宇,了解沿海渔民的生活起居,感受潮汐交替,倾听涛声,披星戴月、载鱼而归的平凡喜悦;一睹《闽南传奇》秀中异彩纷呈的历史故事,深切体会到闽南文化的宏伟壮阔,源远流长,令人叹为观止。诚毅科技馆一行里,无论大小营员都被神奇卓越的国家航天技术吸引,为身为一名中国人而骄傲;积极参与仿真自然灾害来临的体验,学习应急措施和自救方法;动手操控、驾驶飞机,识别飞船内部结构。不仅掌握到了知识,而且还感知到了科技带给我们的便利与发展。

活动的丰富让我们燃起的期待从未熄灭。在灵玲国际马戏城观马戏,众多杂技演员自在腾飞于绳索之间,为装饰得花里胡哨的小猴、马儿们喝彩。最尽兴的事还要数第五天的双龙潭生态运动景区之旅,挑战一个个从未尝试过的运动项目。坐滑索,是脚尖掠过树林顶端的自豪感;玩滑草,是体验马不停蹄往下冲的刺激感;攀岩又是另一种拼体力的游戏了,虽然未能过把攀上顶点的瘾,可只要参与了就无关成败,不是么?

离别时分总是来得那么快,却又那么的恰到好处。回想刚入营时的忐忑不安,现在仿佛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当初认为无法胜任的事,现在将其实现了,至少我向真正的独立又迈出了坚定的一步,这是我最大的收获。一纸结业证书并不代表着什么,三十国文化风情也仅是浅尝辄止。更多的是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以及英语能力的欠缺。在最后一次观赏外教们的歌舞表演时,想必每个人心中都会有许多不舍与留恋吧。来Class19前我们互不相识,却因为这个难得的机会把我们紧密联结在了一起。当同学们肩并肩面对全体营员、老师,吟唱着那首献给挚友的See You Again时,是否被触动了心弦呢?“最后一段征程,我更需要你的相伴”“与你重逢之时,我会敞开心扉倾诉所有”,歌词仿佛道明了一切的无言。分别并不可怕,庆幸的是我们曾是一个团队,一个集体。是的,我们都会有美好的未来。

国际大学生们不知给了泪眼婆娑的我们多少拥抱,或许再多的语言也比不上一个简单温暖的相拥来的朴实吧。回头细细端详着这个容纳了我们欢声笑语的地方,怀念伴着音乐舞动随心所欲的时光,怀念认真备课的外教老师,怀念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忘不了……是否这一切就结束了呢?不,今天所展现的仅是冰山一角,外头还有更加宽广的世界等着我们去发现,去开拓。谁也无法阻挡前进的脚步(见图1.102、图1.103)。

坐上车,踏上归家的路,携着复苏的梦想与信念,等待我们的下一次扬帆起航。

云霄精典洪恩教育 学生施雨晨

图1.102 为施雨晨与朋友展示证书

图1.103 与外国友人合影

4)厦门,遇见最好的自己——记2016三十国文化交流夏令营

三十国文化交流夏令营结束了,厦门这个城市独有的温馨还未散去,绰约的山海景色还恍若眼前,华侨大学里迎新晚会笑声犹在耳畔…… 我和我的同学们带着快乐和成长,为这个暑假书写了完美的注脚。

厦门游学的七天六夜,对我更像是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关乎梦想,关乎成长。华大紫荆餐厅里的美食融化了旅途的劳顿,分班测试也是我们和来自世界各国学霸面对面亲密接触的开始。语言有分别,笑容无国界,虽然国内的大小同学语言水平参差不齐,但他们真诚的微笑给了我们上扬的嘴角。

每天上午的三节课总是那么精彩和不同。忘不了来自加拿大的Michelle,一个戴着黑框眼镜的学姐,给我们讲解大气环流和环保的知识,非常棒的PPT体现着她做事的严谨与认真。来自英国的Theo,就读于伯明翰大学法律专业,作为喀麦隆移民,他讲起了自己的家族奋斗史,一个很励志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了什么叫比自己优秀的人还比自己更努力。Josh,少年老成,英国人特有的绅士和内敛,19岁的年龄讲起英国史来却妙趣横生。高颜值的Sarah,让我们对《双城记》《傲慢与偏见》等欧洲文学史上最经典流传度最广的文学作品有了更深的认识。来自美国的Evan(见图1.104),除了帅,我想不起第二个字来形容了。“詹姆斯·邦德”的游戏互动模式一开启,可爱的Evan一秒变回孩子,和我们在操场上奔跑追逐。还有会四种语言的永远好脾气的Kimber,还有还有……

千万不要以为这么多的收获只坐在教室里就够了。不出来走走怎么知道世界的奇妙。诚毅科技馆的航天梦主题,灵玲国际马戏团的华丽演出,闽南传奇秀的视觉震撼,双龙潭生态运动景区的户外拓展,金升高甲戏团的梨园特色。每天下午不同的主题,让我们体验着动静结合,中西合璧的魅力(见图1.105、图1.106)。

厦门的空气,

夹杂着丝丝海风的清新,

启程徐州,

八个小时的高铁,

到站,凉爽微微。

我想,明年,我还会再来。

矿业大学附属中学七(二)李抒婳

图1.104 李纾婳与Even 合影

图1.105 学生交流合影

图1.106 学生展示证书合影

5)2016年三十国文化交流夏令营

8月8日,当我们结束了此次三十国文化交流夏令营之旅,从厦门开往徐州的高铁上欣赏着沿途的美景时,我忽然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仅仅是8个小时的车程——从徐州到厦门,仅仅是为期7天的游学,不知道为何我会有如此大的触动,之前对游学就是出国旅游的概念。而今天不出国门,就可以感受来自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既树立孩子国际化视野,培养国际交往能力,又增强了对异域文化的理解,消除对国外的神秘感,加之丰富多彩的课程内容,相信这一切在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都将成为他们将来的人生积累,成为他们非常宝贵的经验和财富。

每天早上的三节文化课对孩子们的吸引力最大。全英文浸泡的环境,让孩子们从一开始的青涩到最后和外教们结下深深的友谊。来自不同国家就读于顶尖名校的各国大学生,或幽默或严谨,从英国史到希腊文字,从环保知识到大气环流,从欧洲文学到经典电影对白……每一节课都是那么精彩。猜词游戏,007游戏,孩子们得到的不仅仅是对各国文化的认知,还感受到了名校学霸的个人风采。他们有着不辜负青春的奋斗史,有着四种语言随意切换的能力,有着让人叹为观止的才艺,有着给人温暖的微笑……让孩子们深切体会到优秀的人就在眼前,进而坚定了“我要成为他们”的信念。

我们强调的知行合一在这里也有着更深的体现,课堂不仅仅局限于学校,下午和晚上安排紧凑却又异彩纷呈的各种主题活动让孩子们无时无刻不在认知世界。从震撼人心的闽南传奇秀到诚毅科技馆的航空航天梦,从灵玲国际马戏团的视觉盛宴到双龙潭生态景区的户外拓展,从金升高甲戏团的梨园国粹到地球村琳琅满目的各国特色,从迎新晚会上的开心大笑到闭营仪式上离别落泪和拥抱,每一个场景,都是那么深刻,孩子们得到的是多元化的学习体验,还有友谊的温度和梦想的启航。

在路上,车厢内,厦门已渐行渐远,孩子们在一起说笑的除了这难忘的七天六夜,还有抹不掉的金色回忆。

徐州修为教育 老师韩银燕

6)2016年三十国文化交流夏令营带队老师感想

我是云霄精典培训学校的带队老师Joby,身为学校的市场总监,今年理所当然地担负起带队老师的职责,带领了全县65名中小学生参加了三十国文化交流夏令营。与想象的不一样,为期七天六夜的夏令营如火箭般飞快地结束了。似乎我们刚刚适应了彼此,刚刚熟悉完同行的营员,刚刚把外教的名字和面孔牢记,就迎来了分离,好多同学都表示舍不得离开了。这是我第一次带队,还没有去厦门之前,心情很是焦虑,生怕孩子丢了,病了,伤了,也很担心孩子玩得不开心。

可当我第一天进入华侨大学,看到周围的环境,抬眼望去林荫小道上没有一丁点儿垃圾,有的只是零零落落的树叶,我想其实我错了,见惯了小县城街道上随处可见的垃圾,看到干净如洗的校园,我明白了我带这帮孩子们出来的意义了,谁说游学就是玩呢?认识地方的人文文化,汲取别人好的素质文化,磕磕碰碰不都是成长的过程吗?给孩子们植入和引导正能量才是带队老师的职责!然而作为带队老师,就像保姆的另外一个称号,每天一睁开眼睛,就是孩子们的吃喝拉撒睡和学习,也正是因为每天形影不离式的相处,我看到了孩子们从刚开始一见到国际大学生们不敢开口说话到主动找他们签名,合影,玩游戏的变化……同学们每天不断在进步着,这就是我们每天浸泡式英语教学的效果吧!我心里由衷地感到欣慰,给孩子们一个平台,他们总是能给你不断的惊喜。

很荣幸能作为带队老师参加三十国文化交流夏令营,在那里,我是老师,亦是学生,每天早上跟着同学们一起听课,真的收获颇多,不仅训练了英语听力,还认识了来自全世界的学霸们。就像主办人吴老师说的,很多人也许一辈子都不能环游世界,但在三十国文化交流夏令营里我们遇到了全世界!感谢主办方举办这样具有国际范的夏令营,相信这七天六夜的厦门之旅能在孩子们和我的心里留下一段难忘的记忆,或许将来某一天可以很自豪地对着自己的下一代和朋友们说:“我曾经和来自全世界三十个国家的学霸们一起狂欢过”!也相信通过这样的活动,能使孩子们对未来有了更多的期许!

云霄精典培训学校 老师Joby

图1.107~图1.110为Joby在古博物馆和华侨大学的留影。

图1.107 在古博物馆

图1.108 华侨大学教室合影(1)

图1.109 华侨大学教室合影(2)

图1.110 华侨大学教室合影(3)

7)集美学村,厦门的另一种腔调——三十国精英学生游学集美

长达一个半月的“2016集美中外学生国际文化交流季”系列活动在2016年8月21日落下帷幕,作为目前国内最大型、参与国家数最多的学生团体间文化交流活动,吸引了来自全球30个国家的66名优秀大学生参与,其中不乏来自牛津、剑桥、哈佛、耶鲁等顶级名校的大学生,和来自全国各地的600多名中小学生,共同参与了这一国际文化交流的饕餮盛宴。

此次活动由华成教育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华侨大学境外高校中国学习中心、集美区文体广电出版旅游局、国际经济学商学学生联合会、宁波诺丁汉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举办。

随着连续三年暑期在集美举办的中外学生国际文化活动,集美已经成为国内外学生研学旅行的知名目的地,以高规格、高素质、国际化、多元文化引领着行业发展风潮。

三十国学生研学旅行目的地

来自三十个国家的大学生在三周的时间内向来自中国各地的600多名中小学生提供了各国文化主题课程、各国音乐舞蹈展示、世界公民素养培训、名校教育精髓分享、各国文化总汇等精彩纷呈的地球村活动,还分享了他们在世界各国研学旅行的经历和心得;这三周的时间,他们向中国的孩子们展现了一个异常精彩、广阔的大世界,带领孩子们一起探索外部世界、融入多元文化、结交各国朋友、建立友谊、树立梦想。

来自全国各地的孩子们在这次文化交流活动中,兴奋异常、收获颇丰,第一次见到如此众多的外国大学生、来自几十个国家的多元文化、来自世界最顶尖大学的名校学霸,那些写在书本上的国家、校名、民族真实地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国际大学生与他们一起上课、一起游玩集美、一起参加各种主题的晚会,激动人心、精彩纷呈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给国内外学生留下了终身难以磨灭的情感记忆。

百年学村集美正在构建国际研学旅行目的地,深厚的人文历史积淀、丰富多彩的文化构成(现代与传统、闽南文化与西方文化交汇融合)、适合学生群体研学旅行的高校氛围和文化教育场所,逐年吸引了越来越多世界各国和全国各地的学生群体到集美研学旅行。在《百年学村 走向世界》2016集美国际研学旅行产业发展研讨会现场,集美区文体广电出版旅游局吴吉堂局长向国际大学生们介绍了集美构建国际研学旅行目的地的规划,同时听取了国际大学生们六周时间在集美研学旅行的感受和建议。

牛津、剑桥、哈佛、耶鲁等世界名校学生全面体验中国的目的地

“让世界各国的年轻人了解中国,让中国各地的孩子了解世界”是国际文化交流活动的主题,在这样双向的文化交流活动中,集美也为世界各国大学生了解真实的中国提供了多种途径和资源,在这六周中,他们不仅体验和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和闽南地方文化,而且了解和参观了现代化的中国,他们走进三圈电池和路达集团了解中国的制造业;走进集美的创业园区和软件园区,了解新技术、新经济模式在中国的发展与应用;走进建发集团,了解中国特色的国企运作模式及其对社会责任的担当;参观侨英街道环保项目,了解普通中国人在生活中对于环保的关注和践行。

六周的活动过程中,国际大学生们最常用到的一个词就是“amazing”,来集美看到的真实的中国完全颠覆了他们来之前从文学作品、电影、新闻媒体中得来的中国印象,同时在活动过程中与中国学生建立的友谊和情感更是成为彼此的连接和纽带。

提供资源和机会让这些来自世界各国最好大学的精英学生团队了解和理解真实的中国非常的重要,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开展,建立他们对于中国的真实而客观的印象和情感,当他们成长为各自国家的中坚力量时能够因为这一段在中国的经历,在国际社会沟通和交流中能够成为一个好的友谊的传播者。

SDG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2015.2030项目调研样板城市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2015.2030是继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到期后的延续,致力于以综合方式彻底解决社会问题、经济和环境三个维度的发展问题。就目标的发展与实现,联合国非常注重青年人的参与和力量,本次活动合作方之一——国际经济学商学学生联合会,作为全球最大的学生组织,联合国选择与其一起合作,在世界各国激励青年人参与SDG计划。

此次活动中来自国际经济学商学学生联合会的三十个国家的33名大学生以厦门集美作为样板,经过广泛调研、采访、实地查看之后就社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根据自己国家和其他国家的经验及成功模式提出了在中国的有效解决建议,从性别平等、教育问题、城市发展、环境保护、文化保护与传承等七个方面进行了深度的研究并给出了解决建议,“让这个世界因我们而变得更好”——世界各国的年轻人秉持这样的理念积极努力着!

作为为世界各国最好大学的精英学生群体提供研学旅行项目支持的目的地,集美在传统文化、乡村、社区、大学、政府、文化艺术场所、文化人、艺术家、商业企业、NGO组织等各个方面提供了大量的资源,满足了国际大学生全面了解中国的需求,让国际大学生群体看到一个自信、开放、开明、坦诚、可信赖、易沟通的中国新形象。

集美学村——厦门的另一种腔调

连续六周的中外学生国际文化交流活动,让我们看到现代化的中国带给国际大学生们的震撼,也看到通过集美国际研学旅行目的地的构建可以搭建非常好的文化输出和交流平台,促进新型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带来城市国际知名度、文化影响力的提升,同时通过活动举办对国际精英学生阶层的正面引导将对中国在国际上的沟通和发展带来良好助力。

百年学村,因教育而起;百年时光,造就了多少英才造福社会;到今天再放光彩,吸引世界各国精英学生群体游学于此,集美学村再次成为中西文化、教育理念的交流碰撞、融会贯通之地(见图1.111)。

图1.111 厦门日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