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
一、单项选择题
1.临时住所、过渡性安置资金和物资的分配和使用,应当公开透明,定期公布,接受有关部门和社会监督,具体办法由( )制定。
A.市级人民政府 B.县级人民政府
C.省级人民政府 D.国务院
【答案】C
【解析】根据《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第十四条规定,临时住所、过渡性安置资金和物资的分配和使用,应当公开透明,定期公布,接受有关部门和社会监督,具体办法由省级人民政府制定。
2.根据《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 )应当严格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抗震设计,并对抗震设计的质量以及出具的施工图的准确性负责。
A.建设投资 B.设计单位
C.施工工期 D.重建工程
【答案】B
【解析】根据《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第四十八条规定,设计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抗震设计,并对抗震设计的质量以及出具的施工图的准确性负责。施工单位应当按照施工图设计文件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施工,并对施工质量负责。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应当选用施工图设计文件和国家有关标准规定的材料、构配件和设备。工程监理单位应当依照施工图设计文件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监理,并对施工质量承担监理责任。
二、多项选择题
1.根据《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国务院令第526号),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应当坚持( )的方针。
A.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B.以人为本、科学规划
C.确保质量、注重效率 D.统筹兼顾、分步实施
E.自力更生、国家支持
【答案】BDE
【解析】根据《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第二条规定,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分步实施、自力更生、国家支持、社会帮扶的方针。
2.地震灾害调查评估应当包括( )。
A.城镇和乡村受损程度和数量
B.人员伤亡情况,房屋破坏程度和数量,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工农业生产设施与商贸流通设施受损程度和数量,农用地毁损程度和数量等
C.地震部门及地震监测台网应当搜集和保存地震前、地震中、地震后的所有资料和信息,并建立完整的档案
D.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以及地质灾害、地震次生灾害和隐患等情况
E.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地形地貌以及河势和水文情势、重大水利水电工程的受影响情况
【答案】ABDE
【解析】根据《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地震灾害调查评估应当包括下列事项:
(1)城镇和乡村受损程度和数量。
(2)人员伤亡情况,房屋破坏程度和数量,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工农业生产设施与商贸流通设施受损程度和数量,农用地毁损程度和数量等。
(3)需要安置人口的数量,需要救助的伤残人员数量,需要帮助的孤寡老人及未成年人的数量,需要提供的房屋数量,需要恢复重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需要恢复重建的生产设施,需要整理和复垦的农用地等。
(4)环境污染、生态损害以及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毁损等情况。
(5)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以及地质灾害、地震次生灾害和隐患等情况。
(6)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地形地貌以及河势和水文情势、重大水利水电工程的受影响情况。
(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隐患。
(8)编制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需要调查评估的其他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