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卷首语

关中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摇篮,秦风、秦俗是关中的灵魂。关中有秦岭、秦川、秦椒、秦人、秦腔。关中的山河、蔬果、人文都离不了“秦”字。秦,原是周原以西的一个部族,姓赢氏,善养马,被周孝王封于秦地,即现在甘肃天水一带。到春秋时,秦穆公开拓疆土,逐渐东移,占领了周的发祥地雍岐。他们带着戎狄牧骑的勇猛彪悍,如饥似渴地汲取西周农业文明的精华,形成了丰厚聪睿的秦文化,传颂于海内和域外。秦始皇统一中国虽然只有10多年时间,但自公元前677年秦德公初居雍城起,直到公元前207年秦灭亡的近500年间,秦的领地与影响不断扩大。尤其是秦人还修筑栈道,沟通了秦岭天险,通过四川、贵州、云南直接与印度等南亚、中亚诸国通商往来。据史书记载,汉武帝时张骞出使大夏(今阿富汗),见到了蜀布、邛竹杖。他问大夏人:物从何来?回答说:从身毒(印度)买来。现在世界各国称中国China,是由古代印度梵文cina,chinas及阿拉伯文cyn演变而来,所谓古波斯人称中国为赛尼,古希伯来人称中国为希尼,它们都是“秦”的译音。古印度人称中国为震旦,震即秦,旦即斯坦,就是秦地的意思。可见秦当时在世界所产生的影响。秦始皇横扫六合,统一天下,在关中咸阳建都,把秦风秦俗秦文化逐渐渗透到全国各地。

关中人传承俗文化与漠视历史遗存,其实质都是生存直接需要的结果,或者说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产物。唱秦腔、耍社火、送花灯、做礼馍……这些充分体现俗文化的物质行为,是老百姓生命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程序,它们是物质化的文化形态,从中我们看到关中百姓热爱生命、尊重人性、崇尚礼仪、渴望幸福的人生追求。它们简陋而拙朴,浓重而热烈。因此,它们与老百姓的生命一起自然而然鲜活生动地沿承下来。而阿房宫、羽霓云裳都是生命以外的东西,随着利益集团肉体的消亡而灰飞烟灭。生命的实际需求高于一切,构成关中百姓人生观与历史观的核心。近年来,传统大宅院古民居一律推倒重来,取而代之的是四四方方火柴盒般的砖混结构平顶式楼房,其正是这种观念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