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狗撵兔

细狗撵兔

近年来,城里人尤其那些大款新贵们兴起宠物热,他们把狗不叫狗,叫亲蛋、叫女女,并自称为亲蛋或女女的“妈咪”“爹地”,显得酸溜溜的。其实,关中人早就有好狗的传统,也非常关爱、心疼狗,但不像现在那么酸气娇柔。关中人除了豢养看家狗外,更有在冬春季节赶细狗撵兔的习俗。

关中地区尤其渭北一带,田间多野兔。关中平原千里,物产丰茂,极适宜野兔的繁衍生存。野兔以冬小麦和蔬菜为食,给庄稼带来极大危害。而细狗是野兔的天敌,农民最初用细狗撵兔出于保护自己的劳动果实,随后演变成一项户外活动。

细狗长着尖尖的脸,垂着两只长长的耳朵,身材瘦细,双腿挺拔,奔跑迅疾,反应敏捷,常常不出50米,就能把野兔擒住。在关中农村,“细狗撵兔”早就蔚然成风。细狗原产古埃及,最早可考的资料是金字塔壁画上的狩猎形象。据说,西汉时细狗由丝绸之路传入长安,从御用狩猎渐入民间。可蒲城人说,细狗是杨虎城在欧洲考察时带回来的。此说虽无可靠的证据,但蒲城人宠爱细狗,喜欢带狗在田野撵兔,却是事实。

细狗撵兔的最佳时节为冬春两季,这时地无庄稼,野草枯萎,视野开阔,更没有踩踏庄稼的顾虑,任尔驰骋追捕。我曾随蒲城细狗协会的各位好手追捕过野兔。那是一个初冬的早晨,我们在一家饭馆吃了热腾腾的羊肉泡馍,百十号人牵了百十条细狗,分乘十多辆大小车,直奔澄蒲交界的广袤旱原。

细狗在车上显得很不安稳,吐着长长的舌头,东张西望。车门刚打开,它们就迫不及待地跳下车,硬扯着主人向野地跑去。藏在草丛中的野兔早就被吓得魂不附体,有经验的主人手持木棍,向草丛挥去。眼看再不能藏身,野兔猛地窜出来,向远处逃奔。霎时,所有主人放了缰绳,同时大声吼叫:“来了,来了!”细狗们像脱弦之箭,直奔野兔而去。大约一分钟时间,细狗叼着野兔兴致勃勃地回到主人身边。主人告诉我,细狗撵兔绝不惜命,累死都会穷追不舍。因此,每次追击必须控制在两分钟内。一场追击下来,总有一些细狗负伤,有的碰破头,有的摔断腿,这是最令主人伤心的。

从清晨出发,到傍晚回家,整整一天跑了百十里路,午餐是凉水就馒头。收获嘛,王根友会长乐呵呵地说:不仅是百十只野兔,重要的是收获了一个好心情、好身体。我说将来我要把细狗撵兔写进我的书中,他说那时一定送一本书给他。说到王会长,这位被称为“狗司令”的会长,是我同事的父亲。他虽话语不多,但做事扎实,为人厚道。赶上改革开放,他组建了自己的工程队,为城镇化建设做了贡献,自己也获利——由一个普通农民变成首先富裕起来的人。遗憾的是,就在我整理文稿出书之际,他却突然因心脏病辞世,终年才60岁。

随着农村经济兴盛,许多有钱人加入到细狗撵兔的行列。蒲城、大荔、华阴、渭南、泾阳、高陵、礼泉等县先后成立了细狗协会,选举了“狗司令”。甚至许多城里人也慕名加入,据说城里人加入主要是为锻炼身体,长期坚持追随细狗撵兔,许多疾病得到了控制和根除。

优良的细狗每只价格飙升到三四十万元,最贵的超过百万元。近年来狐狼绝迹,野兔泛滥,庄稼损失严重,许多乡村邀请细狗协会帮他们灭兔,协会不收费用,慷慨应诺。因此,养狗撵兔的人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