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炕
在关中农村,无论是住平房还是住窑洞,人们都离不了火炕。火炕由土坯垒成,炕里至少有两个炕道,以便煨柴烧火。有的农家炕灶相连,做饭时余火、余热得以充分利用,保持火炕时常温热。火炕很大,几乎占掉半间室内面积。炕上铺草席,席上压一床与火炕大小相当的四方棉被。天黑了,一家人头对脚、脚对头,躲在棉被下,送走寒冷而阴湿的夜晚。炕也是农家人的“接待室”,客人来了,连忙招呼脱鞋上炕,围坐在一个一米见方的低矮炕桌上,递烟上茶。主妇便洗手和面,一会儿工夫,热腾腾的臊子面端上来了,主客一饱方休。
火炕又是农家婴儿的摇篮。关中农民的炕角一般都有一尊石刻的小狮子或小老虎,一根红布绳,一头儿拴住石狮石虎,一头儿拴住幼儿。大人忙时,孩子自己在炕上爬来爬去,绝不会掉下炕去。尿炕了,也不怕。土炕吸水,热炕挥发,一会儿潮被、湿炕就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