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会
关中多庙会,庙会大都安排在冬春季的农活闲少时。关中有影响、规模较大的庙会,有宝鸡炎帝庙会、岐山周公庙会、凤翔灵山庙会、周至楼观庙会、耀县药王庙会、蓝田水陆庵庙会、华阴华岳庙会等。从历史上看,关中是一个文化兼容、宗教并蓄之地。道教、佛教、回教、景教、摩尼教……早在魏晋时就已教派林立、香火兴旺了。
高僧、道人、教士各崇其祖,而芸芸众生就不分佛、道、基督的差异了。关中人敬神不信神,一切从实际出发,把心中的佛、道、主统统搅在一起,见庙就烧香,见神就叩拜。许多庙前挂着佛幡,堂上却敬着真武;即便是天主堂里,也悬挂起中国的楹联和横批来。善男信女、宗朋教友为一个实际的心愿,为一个现实的念想,上一回山,进一次庙,烧一裱纸,敬一回神,吃一碗凉皮,买一条红绳挂在脖子上,心满意足地返回家去。一切归旧,自度时日。
关中庙会,其实质早已成为最基层大众的文化与物资交流大会了。会期除一般的教事活动外,人们更热衷追逐的是剧团、马戏、台球、舞棚和最时兴的卡拉OK。尤其是那些几乎袒胸露背、展示肥胖双腿的艳舞表演,往往惊得朴实的农民眼发直、嘴半张,大气都不敢喘。戏台上正紧锣密鼓,戏台下的剃头担子也冒着团团热气。只见贼亮的剃刀在杂草般的头发中硬开出一条“通道”,紧接着三下五除二,一个青亮带着血印的光头脑袋就出现在剃头匠人的掌握之中。拔牙的游医用钳子和锤子在张开的嘴里连夹带敲,把一颗颗黑的断裂的病牙连根除掉。为人穿耳孔的中年妇女,轻轻一扣扳机,只见粉白色的耳垂就多了个能挂坠子的小孔。卖老鼠药的把印有死老鼠图像的帐子披在身上,像穿着战袍,在人流中拥挤,高喊着:“三步倒,三步必倒!”庙前宇后的空地上,摆满家什农具,树间挂着五颜六色的布匹和针织品。商贩们常常费很大力气把商品背上山来,农民们发现这些商品竟然比城里商店便宜许多。他们喜欢从庙会上添置农具和日用品,把商人背上山的东西再背回去。为图个吉利,一般都不空手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