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工具性转向
2025年10月13日
5.1 工具性转向
新城市主义在初创时只是一个秉持相似理念的建筑师、规划师、开发商与活动家的松散集合,这些初创者中的某些人物已经在近年逐渐降低活跃度。至20世纪末,新城市主义的工作重心已经从肇建组织与编写纲领转移到大量的实践活动与理论建构。在实践上,新城市主义希冀通过修改本地的区划法编制(尤其是形式导则编制)来介入建造活动,适用的对象不仅限于郊区,也包括对中心城区的更新。在理论上,对区划、条例与其他各种城市规章制度的溯源愈加深入,为新城市主义介入城市设计政策的制定铺垫了理论基础。新城市主义者使用改良的区划法原则、形式导则与类型手册来指导社区的建筑设计,许多建筑师对此颇有微词,认为这种控制性的形式导则阻碍了形式创新。景观城市主义对新城市主义的批判最激烈,主要由于两者对形式的认知有着根本差异,前者是反对用某种几何秩序来设计城市的。新城市主义者并非不知道这些批评,只是他们更在意从政策与法规层面来引导真正的建筑创新,而非仅仅是形式语言的创新。在许多城市的具体政策制定中,形式导则的规定相对宽松,也为建筑创新预留了较大空间。在实践中,新城市主义与景观城市主义的工具往往被交叉使用,一些学者也认为两者的出发点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