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课程安排
2025年10月13日
4.1 课程安排
本课程从公共伦理、历史实证与人本主义立场出发,反思40年来当代中国语境下的广普城市现象,分析市场、习俗、经济、文化惯性深度纠缠下的当代邻里空间现状。在抑制私人驾车长途通勤,鼓励慢行或步行非通勤性活动的前提下,探索绿色出行方式所激发的城市行为,发现绿色出行方式所引发的高频出行链条的普遍规律,组织步行生活与多样的社区功能混合,支持公共交通系统与城市的进一步融合,构建当代中国的新邻里单位。课程有意避免目前西方当代城市空间研究与实践中的新自由主义倾向,反对以“邻避”(nimby)心态所导致的对必要的公共建设的非理性抗拒,认同适度的集中公权力在良好空间塑造中的引导作用与积极意义[4](图11-1、图11-2)。

图11-1 本课程的立场、体系、方法与成果预期

图11-2 现实社区的抽象图解以实现待研究社区空间结构的清晰化,图中为上海浦东联洋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