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衍生成果

5.2 衍生成果

“城市建筑学导论”计划实施至少3次教学实践(2019—2021年3次春季学期),预计到2020年年底推出完整的视频课件与自行编撰的配套教材。到2019年12月为止,本课程完成了如下的阶段性成果:

(1)课程组织起了包含有多位代表性学者专家的教学团队。本课程既有基础通识性知识的系统讲授,也有覆盖面广阔的专家专题讲座,后者涵盖了在学科前沿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多位教授与学者的讲座,包括李振宇教授的“共享建筑学”、孙彤宇教授的“未来步行城市模式”、青年长江学者李翔宁的“城市空间艺术与策展”、著名建筑师刘家琨的“当代城市文化建筑案例分析”等。一个包含分析、诠释、思辨与实践能力培养的综合性课程体系正在建立。

(2)由于本课程“城市建筑学”所主要对应的学科领域“Urbanism”(城市学)在中文语境中没有理想的翻译对应,它的含义过于宽泛,也常常与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等既有学科领域混淆,所以目前所选择的教材并不能完全反映完整的城市建筑学框架。本教学团队目前正在撰写教材(即本书),该书力求包容国际上城市建筑学的经典内容与本团队先期教学与研究的成果。

(3)每一次课程都录制了视频,可以完成慕课课程的制作,已经初步满足了线上教学的条件。部分课程已经尝试采用现场基于个人智能手机设备的VR实验等方法来教学。由于授课场地环境的限制,该教学方案没有做大范围的实践,将在后期改进实验方法,能够在教室狭小的场地环境下实现教学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