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基于类型学与形态学的研究性设计
2025年10月13日
3 方法—基于类型学与形态学的研究性设计
由于种种原因,国内学术圈对发源于欧洲大陆的建筑类型学与城市形态学的译介比较充分,但是对受其影响并对深度介入实践的新城市主义与景观城市主义等理论有严重曲解,后几种理论以规范性(normative)为主,兼顾实证性(positive)与解释性(interpretive),且在当代西方的城市设计实践领域具有更大的影响力。相较之下,城市形态学研究更侧重解释性与实证性,需要一定的转译才能成为直接指导实践的规范性理论。实证研究与设计实践的脱节使得在跨语境条件下讨论中微观层面的建成环境研究十分困难,“邻里空间修复”是建立在一系列规范性理论的辨析基础上的研究型课程设计专题。它贴近最迫切的当代城市的中微观空间问题,围绕“中国的当代城市性”这一根本关切,训练学生在复杂社会与经济条件的背景下提出合理的城市空间设计导则的能力。它兼顾城市设计与建筑学两个训练内容,试图在学科建设的层面重新定义并厘清城市设计的方法、内容与目标。
研究型设计已经是国际建筑学院校的主流授课模式。建筑设计教学越来越多地为可以普遍化、理论化的设计研究服务。研究型设计可以打破设计实践(需要规范性理论)与设计研究(需要描述性、经验性理论)之间的隔阂,作为研究型设计,“邻里空间修复”专题课的成果不是一个传统的限定基地的设计方案,而是一整套城市设计导则与空间准则。在教学中会穿插有文本关键词研究、信息化图解、案例研究、讨论会与研究报告等研究类课程的教学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