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性视觉组织原则

二、整体性视觉组织原则

1.图形与背景

在有些视觉传达的作品当中,一定的色彩或物质配置中,一定会有一些色彩或物质对象凸显出来,通过视觉给人形成固有印象,那突出来的就成为图形,而其他图像就会相应减弱,成为背景的一部分。一般来说,图形与背景的区分度越大,图形就越突出而成为知觉对象。反之,就越难把图形与背景分开。因此,图形要具有区分背景的特点、明确的轮廓、强烈的明暗层次才能成为知觉对象。格式塔心理学认为这些特征不是物理刺激物的特性,而是心理场的特性。物体本身具有轮廓、高度、硬度,以及其他一些能够成为图形的特性,但是如果此物体没有成为视觉注意的中心,就不会成为图形,而只能作为背景,那么在观察者的心理场内,这个物体就缺少轮廓、高度、硬度等特性,当观察者将目光或注意力转移到这里的时候,其视觉中的图形就会出现相应的硬度、高度和轮廓了。

2.接近性和连续性

彼此接近或靠得更近的线条更可能形成一个整体。连续性是指线条的视觉倾向,尽管线条被其他线条阻挡,但是在人们的体验中它们仍然是畅通的或连续的,这是由于人们以前的经验所造成的。即使省略了三角形或五边形的某些部分,图形也是如此,人们仍然可以在视觉上感受到他们的存在。或者你可以说这是一张图形式的椭圆形式,虽然设计师故意省略了图形的某些部分,但在观察者中潜意识形象仍然是整体呈现的。

3.完整和闭合倾向

随着环境的不同变化,感知和印象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变化现在出来的形式相对完美。当两个部分分开时,因为他们互相询问某些问题。这种联想或给人的印象是两部分的联系,在视觉传播的过程中很容易分组。另一方面,合成整体很容易区分。因此,对于感知者而言,这意味着心理推理倾向在很大程度上起决定作用,即使考虑到缺乏不连贯的数字在理性因素的作用下,趋于收盘,即使是设计师故意使图形字母不完整,但在感知者的心理图形上仍保持完整。完整性和封闭性趋势为感知数字提供了完美的界限,对称性形。

4.相似性

如果距离的部分是相同的,并且颜色不同,那么在人们的视觉感知中,在表面上,相同的颜色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

5.转换律

根据同型理论,由于格式塔和刺激属于同一类型,格式塔如何变化在形成感知者的感知之后,其特征通常不会改变。在一组关于字母F的招贴中,虽然字母F在各种变形的过程中,但字母F的基本特征仍然存在,人们仍然可以认出来。例如,如果一个人唱歌时走调了,那么听众仍然可以通过切换来了解他所唱的曲子。

6.共同方向移动

整体的各个部分,如果由于它们而在同一个方向上移动,这让感知者感觉他们更像一个整体。

总结上述原则可以得出,识别的基础是人们对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有所了解,自然就能通过局部的展现辨认或断定整体。当一个人对处于整体中的某一形象不认识时,那么当这一形象缺乏一部分时,他就更加不可能认识。在其他些情况下,人们无法通过局部识别出整体,而把各局部当成单独的单元来看待。首先,图像缺少的部分太多,无法在可识别的细节中构建成为易于识别的整体形象;第二种情况是图像的各个部分相距太远,人们的感知需要补充太多,很难确定整体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