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表现手法

三、图形的表现手法

(一)常用手法

1.比喻

比喻就是将我们要表现的新事物和我们熟悉的事物进行比较。运用的是大家相对比较熟悉的事物来进行比喻,所表现的是大家不太明了的事物,我们统一把被比喻的事物称为“本体”,把用来做比较的事物称为“喻体”。

在进行图形设计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把两种在某方面有相似之处的事物或者本质上有共通之处的两种事物相互结合,然后通过两者之间的相似关系,使其中的一种物形的性质用另一种事物的某个明显的特点来进行表现。

事物的性质借助事物本身突出的个性特点来进行说明,可以让图形表现得更加生动、具有说服力,更加能带动、打动读者。用这样的巧妙的方式来让那些新鲜的事物变得更加容易理解,使问题更加清晰、明了。关系非常明显的比喻,就是明喻。在比喻中,本体、喻体都会出现。

明喻直接把一种事物比作另一种事物,表现在图形中为本体、喻体两种形象同时出现。

所谓暗喻,就是一种不太明显的比喻。与明喻相比较而言,暗语的强度更深一层,本体和喻体的关系相对更加紧密,这样的比喻直接说本体就是喻体,让相似点得到更多的强调。表现在图形中只有喻体的出现,没有本体的形象出现。

在运用比喻时,应紧紧围绕信息传达的各个方面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贴切的、大家生活中所熟悉的、通俗的、明确的事物为喻体,千万避免使用大家生疏的事物。这样可以便于人们直接从喻体联想到本体,并且通过本体和喻体的相互转换,引起人们的思想共鸣。

通常情况下,本体达不到喻体展示的特点,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喻体的表现来提示夸张本体拥有的喻体特征。一个比较好的比喻就好比是好的文笔,这样可以让观察者在赏一心悦目的时候,自然而然地跟随作者想象的翅膀从一个事物飞翔到另一个事物,并且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印证作者的想象。恰当地运用比喻手法,可以使深奥的道理简单化,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平淡的形象生动化。

2.拟人、拟物

所谓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表现。在图形中,图形的主体是物,但是形态表现又是人。通过这样的拟人化的表现手法,事物的性质能够展开得更加生动、形象。

所谓拟物,就是把人(本体)当作物(拟体),或把一种事物(本体)当作另一种事物(拟体)的手法。

3.幽默

除了一些非常庄重肃穆的环境中,人们总是希望能有一个相对欢乐轻松的气氛,同样,作为沟通媒介的图形,也可以用幽默诙谐的手法调节视觉情绪,这样一来,对图形的表达会显得更加亲切。幽默的图形能够巧妙地借助设计的流程,观察者看到的是很正常的现象,但在以后的观察中会发现意想不到的情况,让观察者在会心一笑的时候有所感触。

4.夸张

夸张的本质是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过分地夸大或者缩小事物的某一部分特征,以此来突出事物的本质这种表现手法可以达到一种非常震撼的视觉效果,打破事物原有的常态用一种非正常思维的方式进行表现,以表明作者的意图。

所谓夸张,就是为了表达某种强烈的思想感情,突出某种事物的本质特征,运用想象对事物的某个方面进行夸大表现的手法。

5.象征

所谓象征,就是在法律规定或者是约定俗成的情况下,用一种事物来直接表明另一种事物,比如五星红旗象征中国、橄榄枝象征和平等。这种手法大都使用借此言彼的方法,用一种情况来说明另一种情况,创作时要善于想象,敢于想象,使看上去毫无关联的物形巧妙地组合为一体,产生新的视觉意义,并将这个视觉意义尽量表现得新奇、生动、精彩,使其传达信息更为通俗易懂、简洁明了,能够使观者的想象力得到激发,并且能够使其印象深刻。

(二)图形创意思维的特征

从大体上来讲,联想是图形创意的起点,把主题相关的各种元素寻找 ,只有找到了恰当的元素,才有可能进一步去处理这些元素以及进行形象的塑造。

通过联想获得了表现素材,下一步则要通过对素材进行深层次的处理,创造出符合创意要求的新形象。想象的过程又分成两步:解构和整合。解构是对元素的分析,寻找创意的新突破点;整合是在解构的基础上对已有元素进行打散重组,通过具体的图形表达,创作出新的图形形象。

1.联想

在图形设计中,想象和联想是十分重要的。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与科学一样,缺乏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设计是不可能有永恒的艺术生命力和艺术冲击力及竞争力。从大体上来讲,联想分为两种,即相似联想与连带性联想。

(1)相似联想

所谓相似联想就是一些看似毫无关系的事物之间,由于存在某种特质或者是本质上的联系,并且由此产生的联想。

相似联想被当今设计师广泛应用于图形创意之中,强调发觉事物表层结构的同构,探寻客观世界与人的心理世界之间的同构关系,因此它又分成了两类。A和B在某一个方面有相似之处,由A人的头我们可以联想到的事物有:动物的头、盘子、杯子、光盘、鸟笼、手印、鼠标、地瓜、灯泡、硬盘、容器、电视、收录机等。

相似联想又分为两种,具体如下。

①类似联想。

在文化艺术中比喻的手法很多都是建立在这种类似联想的基础之上,寻找类似特征可以从各种可视、可感知的方向去发掘,如:形状、大小、肌理、色彩、味道等。

②虚实联想。

所谓虚实联想,是指借助象征意义的手段,把具体的事物和抽象的概念进行联系的方法。如自由可以让我们联想到飞翔的小鸟、断开的锁链,和平可用鸽子、橄榄枝、打结的枪管等元素来展现。这种特殊的相似性联想,是抽象概念的含义和具象事物的象征意义的相似产生的关联。

(2)连带性联想

连带性联想分为三大类,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以及因果联想。

①接近联想。

所谓接近联想就是事物在时间或者空间上接近而形成的联系,我们可以由学校教室联想到操场,由厨房联想到饭菜等。

②对比联想。

对比联想就是一种反向的联想,从相反的方向去联想与之有关的事物,我们可以由冷联想到热,从简单联想到复杂等。由A人头就可以联想到B事物有方形的礼盒、方印、显示器、吉他、长城、线等。

③因果联想。

在连带性联想中,除了以上两种以外,还有一种需要我们在这里进行论述,即因果联想。事物由于前因后果的关系被联系在一起,可以由一个原因推想到可台旨产生的多种后果,也可以是由结果联想到原因。毋庸置疑,联想是一种心理过程,我们进行联想能力训练的目的就是能够从生活中的一小点想到一大片,由生活中的一种现象联想到其他的现象,充分地打开思路,创造出富有想象力的画面。人要先有足够的点子之后,才能够从这些点子中筛选出足够优秀的点子。

2.解构

在我们进行想象之前,需要做的就是解构素材,即对素材进行一定的分解并且加以认识,分析其中哪些是具有基本特征性的元素,哪些是可以改变并重塑的可变性元素,只有分清楚了这些,才能够继续进行下一步,进而做到在保持事物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可塑性的想象力发挥。

3.想象

想象分为两种,即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

(1)再造想象

所谓想象,就是通过联想获得素材的基础上,用记忆中的表象为起点,凭借自己的经验,按照自己的感觉和意图对手里的素材进行重新的加工和塑造,进而建立一个新形象的过程。

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或者是图形的启发,然后在脑海中重新创造出一种形象的过程。虽然这种再造创造出来的是我们生活中已经存在的事物,但是对于丰富创造者的想象力还是有重要作用的。

(2)创造想象

创造想象是一种从无到有的过程,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需要,在头脑中创造出全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4.象征

所谓象征,是指“用以代表、体现、表示某种事物的一种物体或者是符号”。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如今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的思维也逐渐发生了改变,人类开始使用工具,并且创造出各种图形,图形的内容也丰富多彩,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图形被充当了很多角色,比如情感传递、宗教意识、交流沟通等。这是当时的社会生活中比较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这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改变。

象征是我国图形设计中经常使用的手法。从大体上来讲,图形设计中经常使用的象征手法分为三种,即象征性手法、谐音表意手法以及程式化变形手法。

①象征性手法

象征性手法用明确的形象来暗示人类的理想或者是愿望。龟和仙鹤都表示长寿,石榴表示多子等。

②谐音表意手法

这种手法借助于文字来完成图像所要表达的另类含义。例如,大吉大利,图形由橘和栗纹组成,借大橘与大吉,大栗与大利音相同,象征着事事吉利。

③程式化变形手法

有关程式化变形的手法,我们可以把大自然中的风、云、水、土等现象用程式化的手法加以夸张来描述。阴阳图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宇宙观,后来传播到日本去,虽然二元化的宇宙是人们想象出来的,但是它还是有一定的原则,那就是阴阳的消极和积极。而阴阳充斥于宇宙万物之中,阴代表女性,土地,黑暗,月亮及被动性,而阳则代表男性,天空、阳光、太阳、自然中的积极因素等它象征万物的起源图形设计极其简练,共用笔巧妙地将正负形适合在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