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审美要素

一、审美要素

构成原则在于抽象元素的“分解与组合”。组合物的形成过程是从天然和人工形式中提取形态元素,并将这些元素分解并组合成抽象的新形式。影响活动过程的因素有很多:形状,颜色、空间、光线、材料、艺和纹理。

判断形式是否具有设计美学要素的依据是形式美的规则,它是指客观事物和艺术形象在形式上的美感表达,涉及社会环境和自然的各种因素,包括线条、色彩和纹理。形式美是适用于人类普遍的审美意识,形式美的探索和应用几乎涵盖了各种艺术。由于对美的追求和探索是人类永恒的主题,造型艺术学科更需要追求美,而美学要素成为我们学习形式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

(一)统一与变化

1.统一

统一是指同化性质的运动,同一律的体现。为了使造型的诸多要素在无序的排列或组合情况下显得更协调,归纳同类、同型、同量、同色等元素,强调规律性的结合方式。统一手法在实际运用时需要注意“量”的把握,过于追求统一会使艺术作品显得呆板、生硬和缺乏生气。在构成艺术的创作中,应适当运用统一,使事物的关系达到某种理想化境界。

2.变化

变化是创造美感的常用方式,以避免单调和无聊的设计。变化是丰富的事物发展的结果。为了形成丰富的元素资源,变化有多种表现形式,如形式的变化,结构的变化,颜色的变化,表达方式的变化和表达内容的变化。但改变有使用原则,否则场景会陷入混乱,缺乏美感。因此,统一和变化是对立的平衡,保持事物的丰富性。统一与变化是一种本构关系,是形式美的基本原则,是形式美的审美原则的一般概括,如对称性、平衡性、虚拟性、对比性、节奏性和比例性。

(二)对称与均衡

1.对称

对称是指相同或相似元素上下对称、左右对称等的形量相等的构成形式。对称有完全对称和相对对称。人类从自身结构发现了身体的美在于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对称,许多美学理论把对称认为是美好的基本标准。自然界中以对称形式美出现的不仅有人类还有动物和植物。对称也是人类最早发现和使用的美感原理。对称是在某些艺术领域必须遵循的原则,比如房屋的建筑受力学影响,很大程度上得以对称形式出现。又如服装设计,因使用者人类本身的形态是对称的,所以服装的设计也受到对称的限制。人对于对称造型有特殊的偏爱,视觉上喜欢秩序感强的造型,大部分日常使用器具也设计成对称形,对称的物品在制作和生产时也相对比较便利。对称的构成手法可以营造庄严有条理但却易呆板乏味、一成不变的视觉感觉。所以对称的方式使用起来应注意“度”的把握。

2.均衡

均衡也称为平衡,原指力学的平衡状态。这里是指构成元素的色彩面积、物体重量或空间从视觉上和心理上保持平衡的形式。与对称相比较,均衡属于动态的构成形式,其更富有变化。均衡一般表现为在形态元素上有不同,但却有其内在的相互联系和呼应。同对称一样,均衡失度会使局面失序,所以均衡的使用要处理好各元素之间诸如形态的尺寸、疏密布置、色彩、空间、肌理等的搭配和关系。使用均衡手法时可以考虑与形成对立面的某一构成元素的对比,有对比形象才会活跃起来,显现艺术魅力。色彩的均衡较为含蓄,但却非常适合用于营造意境。

(三)对比与调和

1.对比

对比就是在静态的平衡中创造某种动态的变化,是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相比较显现出不同之处。我们想突出事物某一因素时,常使用对比来加以强调。对比的因素有:大小、强弱、明暗、多少、方向、色彩、动静、肌理、形状、体积、尺寸等。对比使性质相反的元素产生冲突,形成感觉刺激,有助于鲜明事物的特点,带来视觉快感,加深观者印象对比是艺术创作中重要的表现手段。在实际运用中,对比是使事物产生紧张和冲突的一种手段,对比所产生的刺激性是视觉产生快感的重要原因。对比虽然重要,但必须适当控制,使用时若太过则会使之无序,在对比或变化的前提下,画面各要素必须遵循一定的秩序原则。

2.调和

调和即秩序美,强调事物形态的同一性。寻求秩序是人类天生的本能反应,人类本身善于将观察对象秩序化,当观察物过于凌乱失去视觉控制时,便会转移视线,重新寻找和谐、调和的视点。从理论上讲,在某个画面中,造型要素的数量关系越丰富越具说服力,但仅仅丰富是不够的,其前提是元素的组织必须有序,在造型创作时,调和是以构成元素的接近而更和谐,更有秩序性。在构成练习时,当对比的手法运用过量时就需要调和来改善,可以修饰对比的失序状态,但若过分统一会降低视觉冲击,出现呆滞、无生气的效果,这种情况下审美直觉就会有了对比的需要。因此调和的把握也要注意“动中有静”和差异化组织,如图5-1所示。

img

图5-1(a) 色彩的对比与调和

img

图5-1(b) 点与面的对比与调和

(四)节奏与韵律

1.节奏

节奏常用于音乐术语,表示时间上有秩序的连续重现,如音乐中的均匀和规律的节拍,形成优美的旋律。但节奏首先是一种艺术创作的方法,这种审美法则适用于各种艺术门类,当然也包括设计艺术学。英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对节奏的解释是:节奏是对比因素有规律的交替出现。节奏在视觉艺术中通常呈现出一些形态元素有规则的反复交替或排列,让人们形成视觉上的节拍,也就是说人眼在观察物体的时候随着视线焦点在时间上的运动,使人感受到节奏。在形态构成中,节奏是局部形态,而把握整体造型的决定因素则是韵律。

2.韵律

韵律常指依据美学理论产生的元素之间有节奏的连续运动,在造型艺术中用来体现视觉流动的畅通。韵律是形态有规律的重复出现,产生起伏变化。韵律的表现形式有两种:其一为基本形在上下或左右方向的单一反复变化;其二为基本形在上下、左右多个方向空间同时反复变化。基本形自身的变化,基本形之间的间距变化决定韵律感的强弱。观者的视线流动在这些和谐的形态中,其中蕴涵着极其复杂而完美的韵律美。节奏和韵律对于艺术设计的创作非常重要,节奏和韵律是艺术创作中最基本的形式规律。任何优秀的艺术作品都能巧妙地把握创作主体的节奏和韵律,如图5-2、图5-3所示。

img

图5-2 基本形的规律变化形成的节奏美

img

图5-3 线条的韵律

(五)想象与意境

1.想象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力是无限的。在艺术创作活动中,想象力都是源泉,对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不可或缺的常用技术。《辞海》中想象力的定义是基于原始感知图像创建新图像的心理过程。任何想法都是原创的,不是幻想和毫无根据的。想象力实际上是一种持续的思维活动。在观察事物时,事物的外观和颜色可以唤起人们的各种感受,例如品味,听觉和触觉的联系。从一件事的印象可以想象到另一件事的延伸产生想象和构想。例如,那些经常观察云层的人会发现,当抽象云随风移动时,会产生许多类似或不同的具体图像。由此,我们将艺术创作产生的想象力带出来。因此,想象力的前提是必不可少的。成功的艺术家应该善于发现可用的元素,然后用想象力将虚幻的场景变成艺术世界的可能性。

2.意境

我们学习形式美法则的目的是使艺术创作能呈现美的意境,这需要一些意境元素来支撑,意境取决于氛围,特定的氛围可以营造特定的意境。优秀的艺术作品往往都是氛围和意境的完美表达,其中包含着深刻的内涵,甚至是富有哲理的。一件完美的艺术作品可能由多个不同的联想串接而成,其整体气氛和结构衔接得好,内容生动,才能称为有意境的设计所以整体的把握,大关系的协调,同一内涵的意境元素则为意境正确的营造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