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色彩与知觉
颜色和人的感知之间的相关性是由不同颜色的电磁波效应引起的。人们的心理会受到自身经验和环境的影响,但与自律神经相互作用的电磁波是普通人受色彩影响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叠加不同的人的心理感受。颜色对人们感知的影响会使人们对某种颜色有特殊的偏好。同时这种颜色也会带给人一种稳定感,使他们自我恢复。色彩心理学家关注色彩与感知之间的必然联系,使其能在各类设计中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
当眼睛受到380mm~780 mm范围内可见光谱的刺激后,除了有亮度的反应,同时产生色彩的感觉。物体色彩的显示方式多种多样,物体的色彩是由其本身辐射的光波形成的,这类物体被称为发光体,如太阳、电灯及显示屏等。但自然界中大多数物体并不发光,而是通过对照射光的吸收、反射来显示色彩。
(一)色彩的视生理效应
色彩的视觉生理效应,主要通过眼睛对色彩的适应性及所产生的视觉现象来体现。人的眼睛和照相机的构造类似,对于色彩有敏感的感知系统。人的视觉对色彩永远寻求一种生理的平衡,即人眼看到任何一种颜色时,总会寻求它的相对补色。如果客观上这种补色没有出现,眼睛就会自动调节,在视觉中制造出这种补色补偿。因此,由色彩产生的视觉生理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残像
残像也叫负后像,简单来说,当在白墙上放一块色彩图形,注视一分钟后撤走该图形时,白墙上会出现原有色彩的补色图形,这即是残像效应。同样,明度不同的色彩也会产生明度残像。产生残像的原因是外在色彩刺激下激起视网膜的某种对立色的反应,由于视觉疲劳,当刺激停止时,该对立色的另一种反应开始活跃,于是在视觉中会产生原有色的补色,从而出现残像效应。
2.同时效应
在红色背景上观察白色,白色呈现绿色倾向,在蓝底上观察灰色,灰色中显现黄橙的效果,而将红色与绿色并置,则红色更红,绿色更绿。在两个不同色彩的相邻部分这种互补色的对比现象最为明显。同时效应产生的原因是,当视网膜上某一部分发生光刺激反应时,会引起邻近部位的对立反应,因此会在该色的周围加强补色感觉。由于任何色彩都是与其他的色彩同时并列的,因此这种同时效应无处不在。由此看来,任何一种物理上客观的固定的色彩,会因其所并列色彩不同的关系,而变成有多种色感的无定性色彩,因此同时效应是最富实际意义的色彩视觉现象,它在设计配色中起到理论指导作用,可以正确地解释配色中不同色彩的相互影响作用。
3.环境光色适应
人眼对环境色彩刺激作用下造成的色彩视觉变化,是视觉对色彩光的适应所致。当人对某一色彩适应后,突然转入其他色彩环境,对后者的色彩趋向第一次色光的补色。例如,从白炽灯光环境进入日光环境,人眼会感觉物体的色彩呈蓝色倾向。这种视觉现象是光色适应后视觉变化引起的色彩错觉。很多艺术家将这类环境光色适应巧妙地进行捕捉,抓住环境光色改变瞬间的色彩效应,合理地运用在艺术作品中,产生神奇的视觉效果。
(二)色彩的通感
人们看到一种色彩就会对其产生各类感觉。尽管这种感觉会因为民族、性别、年龄、职业等不同而产生差异,但其中有着基本的规律。本节中将色彩通感作为色彩感受的基本规律,尽管由于观者的千差万别而有所差别,但作为普遍性规律,仍有着一定范围的适应性。
1.强与弱
色彩的强弱主要受明度和彩度的影响。高彩度、低明度的色彩感受强烈,低明度的色彩感受弱。色彩的强弱与色彩的对比也有关,对比强烈鲜明则色彩效果强,对比弱则色彩效果弱色彩效果强的配色,会给视觉强烈的刺激,以达到加深印象的作用;色彩效果弱的配色,形成稳定平和的效果,传达了安逸的感觉信息。
2.大与小
色彩的大小感是由色彩的前进感和后退感引起的。感觉靠近的前进色,因膨胀而比实际显大;看来远去的后退色因收缩而比实际显小。暖色及明度高的色彩显着大,冷色及明度低的色彩显着小。例如,杂志内页版面设计中,白底黑字则比同样规格的黑底白字显得略大。在设计中暖色系的色和明度高的色面积小,冷色系的色和明度低的色要适当大些,才可达到设计的均衡效果。
3.明与暗
任何一种色彩都有自己的明暗特征,色彩的明暗度通常是由明度要素来决定的。但色彩的色相也有着相应的明暗感,如蓝色比绿色亮,黄色比白色亮。蓝、紫、黑不能感受到亮感,红、橙、黄不能感受暗感。色彩的色相明暗在设计中直接影响到作品的情绪表达,或热烈、或沉静,通过多变的色彩以达到设计目的。
(三)色彩的心理效应
色彩心理效应是光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产生色感的同时,产生的某种情感的心理活动。事实上,色彩生理和色彩心理是同时交替进行的,它们之间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当色彩刺激引起生理变化时,也一定会产生心理变化。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人们逐步形成了对不同色彩的不同理解和感情上的共鸣,有的色彩华丽鲜明,有的色彩甜美舒适。只有掌握不同色彩对于人的心理影响,才可在设计中运用色彩元素进行合理搭配,以达到设计的目的。
1.冷与暖
冷色与暖色是依据心理错觉对色彩的物理性分类,对于色彩的物质性印象,大致由冷暖两个色系产生。波长长的红光和橙、黄色光,本身就有暖和感,因此光照在任何色上都有暖和感。波长短的紫色、蓝色光,有寒冷的感觉。这种冷暖感并非物理意义上真正的冷暖温度变化,而是与视觉经验和心理感受有着关联。
2.软与硬
软的颜色一般是使人感觉温和的颜色,即经常使用的粉彩色系,具有较高的明度。相反明度低的色彩,则会给人硬的感觉。另外,在表现软的质感时,经常使用暖色,而在表现坚硬的质感时,经常使用冷色。因此女性产品多使用柔和的粉色系来设计,而家电产品则多使用黑色、深蓝等较重的颜色表现其坚固硬朗的感觉。
3.轻与重
软的颜色由于明度偏高,具有轻快的感觉,硬的色彩由于明度低,所以也同时给人以厚重的感觉。高明度的色彩传递轻盈的信息,低明度的色彩则传递沉重的信息。色相上,紫色系重量大,黄色系重量轻。纯度越大,重量越轻。黑色重量几乎是白色重量感的两倍。服装配色中,上面的色彩如果比下面的色彩重,即可产生活泼动感的印象,若是下面的色彩比上面的色彩重,则产生稳重大方的效果。家居配色中多采用低重心的色彩配置,以营造安全的心理感受。
4.华丽与朴实
色彩的华丽与朴实与色相关系和纯度明度有着直接关系。明度高、彩度高的色彩显得鲜艳、华丽,如霓虹灯、舞台布置、新鲜水果等色彩效果。彩度低、明度低的色彩显得朴实稳重,如庵堂寺庙,陈旧衣物等。以调性来说,大部分活泼、强烈、明亮的色调给人以华丽感,而暗色调、灰色调、土色调有着朴实感。同时,为了增加色彩的华丽感,金银色的运用必不可少。
5.兴奋与沉静
色彩的兴奋与沉静感主要取决于色相的冷暖感,暖色系中的鲜艳色彩给人以兴奋感,冷色系中的深暗色彩给人以沉静感。同时,色彩的明度彩度越高,兴奋感越强。在设计中,要根据其适用环境和设计需求,进行相应的色彩调整。如需要使人镇静下来的环境中,设计就需用到具有沉静感的色彩,例如,医院及学校环境中的色彩设计,常使用蓝色及绿色等沉静色。反之,在快餐店和购物中心,会运用大量的兴奋色。CD
6.明快与忧郁
色彩的明快和忧郁与明度和纯度有关,明度高的鲜艳之色具有明快感,灰暗浑浊色具有忧有口感,高明度基调的配色易产生明快感,低明度基调的配色易产生忧郁感。色彩对比强的配色趋向于明快感,而对比弱的配色趋向于忧郁感。明快与忧郁的色彩表达常用于有着明确色彩倾向的设计作品中,例如,CD封面的设计中,色彩的情绪表达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