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字体设计
字体设计,是视觉传达中视觉元素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字体的类别从大体上来讲,字体共分为两大类,具体如下。
(一)汉字
1.汉子的另类
(1)按文字特点划分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不断发展,中文文字也在演变,在每一阶段都具有不同的艺术特征。商朝后期所用的文字样式是甲骨文。其内容有“卜辞”与“记事辞”,前者居多,后者较少。这种文字具有极高的象形程度,笔法坚硬,且一字多体,没有固定的笔画。与甲骨文相比,金文具有更高的象形程度,更加浑厚自然。而且金文是商朝的正体,显示了正体多繁、俗体趋简的印迹。
到了西周后期,汉字演变为大篆,散见于《说文解字》和后人所收集的各种钟鼎彝器中。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线条不再像以前那样复杂,而变得比以前简单了一些,且更加柔和。第二,字形结构也不像以前那么“杂乱”,变得整齐了许多,显然这就是方块字的前身。后来,汉字演变为小篆,与大篆相比,小篆几乎不存在象形性,其形体更加规正,笔势更加匀圆整齐。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篆演变为隶书。与小篆相比,隶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笔画变得平直,棱角分明,具有刚正不阿的严肃感,且富有装饰性。楷书具有自身鲜明的特征—工整秀丽,能够让人产生宁静感,是当今的标准字体。
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十分自由灵动。它与隶书、楷书有很大不同,除了运笔更加自由灵动以外,还具有多种风格。草书的结构紧凑,具有豪放不羁的特点。草书本于章草,章草主要应用于奏章,所以得其名,与隶书的风格相似。随着时间的推移,章革得到了发展—“今草”,这是一种比章草、行书更简洁的字体。
(2)按字体划分
汉字按字体可分为两种,即黑体字与宋体字。宋体字形方正、横细竖粗、收笔顿挫明显,风格挺拔秀丽(图6-1)。

图6-1 宋体字
体字的笔画特点是粗细相等,两端无装饰线脚,方头方尾,横竖笔画粗细一致。其视觉传达力较强,且简洁、醒目。
(3)按笔画组合划分
汉字按笔画组合可划分为以下两种。
其一,独体字。诸如电、日、了等仅由基本笔画组合而成的字。
其二,合体字。诸如需、对、围、匡等由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或由独体字配上偏旁组合而成的字。
(4)按图形形式划分
中文字体按图形形式可划分为铭体、手写体以及印刷体。铭体是指从古代流传至今,铭刻于碑板器皿上的文字形态,主要有甲骨文、金文、印章和碑文。手写体,也称书写体、书法,包括篆体、隶书、楷体、行书和草书。印刷体是视觉传达设计常用的体式。中文印刷体通过演变,形成现在的方块结构,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2.中文文字的书写规律
在书写中文文字时,需要遵循一些规律。
(1)外圆内方
我们都清楚,古人有一个理念“天圆地方”,所以汉字有“外圆内方”的结构。这种结构是“完美”和“节省”的构造方式。
(2)字形大小合适
外在的形态与字内的空白会对字形大小产生影响,这无疑是两个重要因素。汉字虽然是方块字,但其笔画构成的外形却是千变万化的,例如方形(田)、梯形(旦)、三角形(人)、六角形(永),菱形(今)等。这就使得汉字字形的面积产生了很大的区别。应使以横笔画为主的字(王、重、僵)上下要压缩些,左右要冲出些,以竖笔画为主的字则相反。
汉字为中国对人类文明的突出贡献,含有无穷的魅力。汉字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一方面使社会文化有机会延续与积累,其自身也处于不断的变化中,具有很深的文化内涵和不可小觑的艺术魅力。
例如,中国联通WO(沃)品牌,“沃”在中国古汉语里面,表示的是灌溉的意思,指代水草肥美的样子,中国古人常用其来形容饱满、吉祥;“沃”,音同感叹词“WOW”,表示了对以后中国联通WO(沃)科技时代的一种惊叹;“沃”,意味着此品牌可以给用户创造一个平台,为用户提供服务,代表着中国联通特别的服务理念和创新的品牌精神;中文“沃”和英文“WO”和“WOW”发音相近,可以对全球宣传起到一定帮助。
重心不稳就会摔跤,一旦掌握了重心规律,就能一足独立,以及做出各种可爱的姿态。字体设计也有重心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就会产生左倾右倒,忽高忽低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