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图形设计语言
在我们这个“读图”的时代,人们往往会从形象本身取得意义。人们浏览的不再是文字而是图像,书籍、杂志、报纸里面巨幅的图像,动画、图片成为出现次数最多的视觉对象。
在一个信息泛滥的和环境中,人类看到鲜活的图像,不可能没一点感觉。视觉传播学者盛希贵表示,中文“图像”的英文单词为picture或im。age;图像不仅有图画,还有摄影图片,意义相对很广。这里提到的图像设计语言不仅有由感光材料经化学技术出现的图像,还有由新媒体技术成像的图像。数字图像从根本上而言有两种:静态数字图像与动态数字图像(即影像)。其中,影像是影视摄录的最终产物,以新媒体技术为先决条件的数字图像,不仅体现被摄体的平面形象,也可以体现被摄体的空间形象。数字图像的来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①经由数字设备直接获取,如数码相机等。
②靠计算机软件创建生成,如Photoshop等软件。
③经模数转换的其他素材(如胶片、录像等)。
数字图像的出现,电脑将文字设计、艺术创作、印刷形式融合于一体。以此为基础,艺术作品的细节能够得到重视,文字信息的易分辨,工具的多样性与可用性也作为数字平面媒体的优点被人们广泛应用。所以数字图像设计语言被广泛地运用到视觉传达设计之中。
(一)数字图像的生动性
数字图像的色彩饱满、生动,能够真实再现生活情境,蕴含着饱满的信息量,能够奉上高质量的感知材料,所以已成为当代设计传达信息的重要方式之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让数字图像的采集、生产等变得得分简单,静态的影像在设计中变成了动态的、生动的形象,对于视觉传达设计师来说又拥有了一个发展的空间。数字图像是一个伴随着混合编辑最终生成的结果,其能够传达许多难以表述的信息内容,如清新的空气、美妙的氛同等,它们能出现不小的诱导作用,有效地调动人们的视觉体验。我们的世界里饱含图像。如今,从印刷出版物到电子媒体,数字图像已成为一种感知事物、知晓事物的普遍手段。好的设计作品基本上会善于运用不同艺术表现手法,经由数字图像生动性表现的特性,极大地使人们的物质欲望和感官得到释放,刺激人们的消费热情,增加人们的消费。一边传达信息,一边也增进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二)数字图像的超真实性
在新媒体时代,数字图像信息更多带给人们的是一种“超真实”。超真实性是一种仿真模拟—比美好还更美好、比真实更真实。数字化技术制作的图像使动态图像变成虚拟的视觉形象,打破了现实与想象之间的界限,其形成过程也是一种真实与非真实的碰击过程。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的质量、数量也在增进,利用数字影像空间来展示饱满的设计效果,以图像的超真实性使信息内容更加引人注目。通常而言,影像是不可想象的,而是具体的、实际的物体。尽管影像也有非真实的艺术形象,但一定得经由实际存在的可视对象的反映,才可成为影像。
数字图像以其直观和感性的好的一面,给人们带来了一种“真实”的感受,能够对很清晰“再现”现实有利处。其不再是文字时代那种图像,它不单单在人们的覆盖面和人们的选择量上跨过了文字语言,而且传统的文字设计语言本身也在愈发多地依靠数字图像的魅力。动态的影像、插图与饱满的色彩一直持续地经由键盘、光笔被连接在一起,为视觉传达设计带来了超真实性。随着媒体的日益进化,尤其是数字化媒体的出现,更建立了数字图像的全球化流通平台。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设计师提供了更大的自由空间去创造新的图像。而图像设计语言的应用范同也越来越广,出现了成熟效益巨大的趋势。数字图像在和其他学科相互交融、发展中伴随着渗透的进行,已成为科学研究、社会生产乃至人类生活中的有效工具。
(三)民族图案主题纹样创意
我们可以从民族图案中挖掘资源,从民间艺术中发掘优良基因,伴随着重新组合、嫁接、提炼等过程,在现代艺术设计中予以体现。要在传统纹样中找到好的元素,需对其表现特点进行分析,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从整体风格入手,如观察整体线条的风格,或构图布局的关系。其次,从工艺类别对图案特点展开分析,如青铜器纹样和其他材质上的纹样有所区别。最后,发掘有代表性的元素。提炼出元素后,再对这些元素展开再加工活动,而非原样照搬进现代设计中。加工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①拉伸变形,改变比例。
②结合绝对的主题,赋予更好的寓意。
③结合具有现代感的物品或元素,将其变异成其他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