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疫苗服务相关管理及费用情况

五、中国疫苗服务相关管理及费用情况

1.疫苗供应不充分情况

被调查的31个省区市和兵团中,除上海市外,其他省区市均表示在2018年出现过疫苗供应不充分、不及时的现象。如表3-5-1所示,报告出现供应不及时问题的苗种从1种(浙江)到5种(黑龙江)不等。其中,麻风疫苗在国内供应不及时的问题较为严重,多达24个省区市报告了该问题。与定性访谈结果相似,各类疫苗供应不充分的情况在各级机构时有发生。

供应不及时的疫苗按上报省区市个数排列,前5位依次为:麻风(24/32)、百白破(17/32)、A+C(13/32)、甲肝(12/32)、卡介苗(7/32)。

供应不充分的疫苗种类在东、中、西部差异较大。其中,麻风疫苗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供应不充足的情况较为频繁;在西部省区市中,百白破、甲肝、卡介疫苗出现供应不充足的频次较高,而这3种疫苗在东、中部地区出现供应不充足的情况较为罕见;A+C疫苗则相反,在东、中部地区出现供应不足的频次较高,西部地区是报告供应不足情况最少的区域;中部地区各类疫苗的供应一直处于较紧缺的状态。

img

图3-4-6 2018年全国东、中、西部非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数(万支)

img

图3-4-7 2018年全国东、中、西部非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数(较低接种数,全国总量<200万支)(万支)

注:*P<0.05。

img

图3-4-8 2018年全国东、中、西部非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数(中等接种数,200万支<全国总量<1 000万支)(万支)

img

图3-4-9 2018年全国东、中、西部非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数(较高接种数,全国总量>1 000万支)(万支)

表3-5-1 2018年供应不充分疫苗的分布及平均供应延迟天数

img

*将该值有缺失的省区市排除后得出的平均延迟天数;将报告全年缺货的疫苗种类归类为延迟365天纳入计算。

同时,供应不及时疫苗的延迟天数普遍较长,平均延迟至少90天,接近一个季度。本次调查发现,报告的延迟原因主要是疫苗生产企业自身的某种原因,如车间改造、调整生产线等造成产能不足;也有省区市反映,疫苗的部分供应问题是由于标准提高或厂家诚信问题等导致批签发周期长造成;少数省区市表示,由于某些疫苗的有效期较短,大量进货有过期风险,因而出现供应不足的现象。

2.疫苗配送及时情况

由表3-5-2可见,参加调查的31个省区市和兵团中,18个报告并未出现配送不及时的情况;9个数据缺失;5个报告2018年出现过疫苗配送不及时的情况,分别是贵州、四川、重庆、山西及辽宁,包含3个西部省区市。其中,贵州报告腮腺炎和水痘疫苗配送不及时,自报的原因是“长春长生疫苗事件”导致疫苗批签发程序周期过长,以致配送延误;四川报告五联苗和13价肺炎疫苗出现配送延误,主要原因是这两类疫苗均为进口疫苗,受国外生产企业产能、海关通关等情况影响,与国产疫苗相比,其流通流程长、可控性较差、对市场需求敏感性低;重庆情况与四川类似,配送延迟的疫苗分别是五联苗和HPV疫苗,同样是因为进口疫苗缺货而导致配送延迟。此部分数据与定性访谈结果略有出入,报告的配送不及时情况可能被低估。

表3-5-2 2018年各省区市报告的疫苗配送及时情况

img

3.非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退出机制设置现状

由表3-5-3可见,有6个省区市未报告其是否设置非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退出机制,其余26个省区市均报告了非免疫规划疫苗生产厂商退出机制设置现状,其中13个省区市报告设置了非免疫规划疫苗退出机制。半数被调查的省区市没有设置非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生产厂商退出机制。在报告设置非免疫规划疫苗退出机制的省区市中,有12个报告了其2018年存在非免疫规划疫苗生产厂商退出的情况,其中有6个省区市报告2018年没有厂家被勒令退出,有5个省区市报告2018年有1个厂家被勒令退出,青海省则报告2018年有2个厂家被勒令退出,详见表3-5-4。报告厂家退出的具体原因未注明,但据定性访谈结果推测,是由于长春长生集团发生疫苗负性事件,使该厂家被勒令退出。

表3-5-3 2018年非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退出机制设置现状

img

表3-5-4 2018年非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厂家退出情况

img

4.2018年应急疫苗采购情况

由表3-5-5可见,除江苏、内蒙古及新疆未报告其应急疫苗采购情况外,共29个省区市报告了其应急疫苗采购情况,其中,10个省区市2018年开展过应急疫苗的采购,另外19个省区市报告其未开展应急疫苗的采购。对比开展和未开展应急疫苗采购的地区可发现,西部地区更容易出现应急疫苗采购情况,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相比其他两个地区,西部地区的疫苗预测能力和管理情况有更大的提升空间。当然,一般而言,应急采购疫苗往往与当地出现较大规模疫情有关,这也提示西部地区疫苗可预防疾病的负担可能相对比较重,从而导致预测和管理难度较大。

表3-5-5 2018年全国应急疫苗采购情况

img

对各省区市开展应急采购的疫苗类型、数目和到位时间进行分析(表3-5-6),除云南、河北、西藏和海南需要应急采购的疫苗为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外,其余省区市报告需要应急采购的疫苗均为非国家免疫规划疫苗;从疫苗的平均到位时间分析,除云南所需的麻风疫苗及河北所需的A+C疫苗(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到位时间在10天以内外,其余疫苗的平均到位时间均在10天以上,最长的为20天,多为非国家免疫规划疫苗。这提示非免疫规划疫苗的应急采购到位时间较长,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加以应对。

表3-5-6 2018年应急疫苗采购种类、所属省区市及到位时间

img

5.疫苗相关费用情况

5.1 2014—2018年免疫规划疫苗相关费用

本次调查收集了各省区市2014—2018年的免疫规划疫苗相关的中央、省、市、县级单位拨款情况,由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数据无法处理至与其他省区市数据可比,因此本部分的描述分析将剔除其数据;湖南、海南、辽宁、新疆的数据缺失,同样不纳入本部分分析。

各省区市拨款来源情况概括如表3-5-7。需要说明的是,本次调查的经费分类为中央拨款数、省级拨款数、市级拨款数及县级拨款数;而我国的免疫规划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省级免疫规划和应急或群体预防接种,省级免疫规划是部分省区市在国家免疫规划外自主添加的免疫规划内容,并不代表中央对免疫规划的拨款不足。在调查到的省区市中,免疫规划疫苗相关费用完全来源于中央拨款的有14个,多为西部省区市;除中央拨款外,省级单位有免疫规划疫苗经费拨款的有11个,多为东部省区市;东部的福建及中部的山西,其经费来源不仅仅局限于中央及省级拨款,其市、县级单位均对免疫规划经费有所贡献。即中部和东部地区的大部分省区市在国家免疫规划的基础上,会拨出经费,增加省级免疫规划内容;而西部的省区市则没有投入经费完善自身的省级免疫规划内容。可见,西部省区市对免疫规划疫苗相关经费的支持程度仍有待提高。

表3-5-7 2014—2018年各省区市免疫规划疫苗拨款来源概况

img

由于各省区市人口水平有极大差异,无法直接对各省区市的免疫规划疫苗相关经费进行比较,因此,笔者从《中国统计年鉴》中引入了各省区市0~14岁的估计人口数,得出各省区市的免疫规划疫苗相关的人均拨款情况,使数据具有可比性,最终结果见附录表3-5-1。

由附录表3-5-1可见,2014—2018年被调查省区市的平均人均拨款分别为12.81元、11.55元、15.73元、17.4元和20.46元。对各省区市2014—2018年的平均人均拨款情况进行排序,在纳入分析的省区市里,人均拨款情况最高的5个省区市,前3位均是东部省市,而人均拨款情况最少的省区市,除河北外,其余4个均为西部省区市,说明西部地区的相关经费投入情况相对较低,东部地区相对较高。进一步按东中西部分层分析人均拨款情况(如表3-5-8),2014—2018年各地区每年人均拨款情况,一直是东部地区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人均费用未达全国平均水平。可见,中西部地区对免疫规划疫苗相关经费投入情况有待进一步加强。

表3-5-8 2014—2018年东中西部地区免疫规划疫苗人均费用比较(元/人)

img

5.2 2018年各地区非免疫规划疫苗相关费用分析

与完整、详细的免疫规划疫苗相关费用数据相比,非免疫规划疫苗费用数据有较多缺失,仅有12个省区市能被纳入分析,这可能是由于非免疫规划疫苗的招采筹资来源较免疫规划疫苗复杂,从而难以统计。如表3-5-9所示,东、中、西部各有4个省区市被纳入本次分析。

表3-5-9 2018年纳入非免疫规划疫苗相关费用分析的省区市

img

与免疫规划疫苗的相关费用分析类似,由于省区市间人口差距悬殊,且非免疫规划疫苗的使用人口理论上覆盖全人群,因此引入本次调研中各省区市提供的2017年常住人口数,用于估计其非免疫规划疫苗的人均费用情况。如附录表3-5-2所示,东部地区非免疫规划疫苗人均费用总体排名比中西部地区高。

由表3-5-10可见,东部地区非免疫规划疫苗人均费用是西部地区的2倍多,是中部地区的3倍多;而与免疫规划疫苗相关人均费用不同的是,非免疫规划疫苗人均费用为中部地区最低,人均不到10元。

表3-5-10 2018年非免疫规划疫苗人均费用比较(元/人)

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