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一、选择题

1.楔形文字初创之时仅是一种记账的工具,朴素而简陋。其后,两河流域的居民用楔形文字来辅助记忆。接着,楔形文字成为记录口头语言的体系。最后,楔形文字成为表达和沟通思想的工具。这表明( )

A.文字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B.文字的功能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C.文字产生之后就具备完善的功能

D.文字的书写结构经历了一个由繁到简的演变

2.《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倘理发师未告知奴隶之主人而剃去非其奴隶的奴隶标识者,则此理发师应断指。此规定反映古巴比伦王国( )

A.维护奴隶的人身权益

B.反对奴隶随意理发

C.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D.维护专制独裁统治

3.据史诗《吉尔伽美什》记载,乌鲁克城邦贵族对于首领吉尔伽美什招募年轻人修筑城墙等扩大自己权力的行为极为不满,因此乞求天上诸神惩罚吉尔伽美什。这一现象( )

A.表明城邦首领受神庙控制

B.反映出城邦内部阶级矛盾尖锐

C.反映了王权与贵族的矛盾

D.表明国王权力呈现集中的趋势

4.古埃及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体系之一。自公元前3500年起逐渐形成,一直使用到2世纪。古埃及的象形文字系由原始的图画符号演变而来。按符号在文字体系中的作用可分为表意符号、表音符号和限定符号。古埃及象形文字的书写材料通常为石质材料、陶片、木料和莎草纸。其中最为普遍的材料是( )

A.石质材料 B.陶片

C.木料 D.莎草纸

5.希罗多德认为古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这是肯定哪一因素对古埃及文明的影响( )

A.地理环境 B.宗教信仰

C.迷信思想 D.工程建筑

6.古代埃及人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将一年分为三季,每季四个月,年末另加五天为节日。古代埃及人制定该历法的主要目的在于( )

A.揭示尼罗河定期泛滥的规律

B.彰显法老对于科技文化的重视

C.指导农业生产以合理地安排农事

D.探索自然奥秘以神化专制统治

7.中世纪的欧洲文化,比起同时代的阿拉伯、印度和中国都要落后,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在那里几乎灭尽,赖有阿拉伯文版本将其保存,并在中世纪的后期译成拉丁语等西方语言重新回到欧洲。阿拉伯文化的西传,促进了文艺复兴的开展。这表明阿拉伯文化( )

A.决定了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

B.直接促成了欧洲近代社会的转型

C.在保存和传播古希腊、罗马文化上影响深远

D.完全照搬古希腊、罗马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