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一、选择题

1.“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在这些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 材料中的“开端”应该是指( )

A.社会主义运动 B.和平主义思潮

C.民族解放运动 D.殖民主义扩张

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919年1—6月巴黎和会召开,中国代表团拒绝参加和会签字仪式,并发表声明:“媾和会议,对于解决山东问题,已不予中国以公道,中国非牺牲其正义公道爱国之义务,不能签字,中国全权愿竭诚布陈,静待世界公论之裁。”此事件( )

A.揭开了反帝反封建爱国斗争的序幕

B.继承了义和团反帝爱国的传统

C.抵制了违背公正原则的国际条约

D.指明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方向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不断发展。1958年戴高乐上台后,通过谈判承认法属阿尔及利亚独立,并使大多数说法语的非洲国家在60年代初获得了独立。此举意在( )

A.加速世界殖民体系瓦解

B.重塑法国的大国形象

C.遏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削弱美苏两极的力量

4.爱因斯坦说:“我认为甘地的观点是我们这个时期所有政治家中最高明的。我们应该朝着他的精神方向努力:不是通过暴力达到我们的目的,而是不同你认为邪恶的势力结盟。” 下列对“甘地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群众武装斗争 B.非暴力不合作

C.文明服从运动 D.暴力不服从

5.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如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样,数百万殖民地居民受到了同盟国关于自由、民主、平等和民族自决原则的宣传。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他们纷纷会以新的眼光加入本民族争取独立的浪潮中。可见,两次世界大战后民族独立运动发展的相同原因是( )

A.法西斯集团的覆灭 B.启蒙运动的兴起

C.进步思想的传播 D.战争规模的扩大

6.1947年,尼赫鲁在庆祝印度独立时说:“今天我们结束了一个厄运的时代,印度再次发现了自己。”尼赫鲁所说的“厄运的时代”指( )

A.受英国的殖民统治

B.地震给印度人民带来灾难

C.持续的国内战争

D.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诸帝国的领导人都阐明了他们将抓住殖民地不放的决心。但实际上,亚洲所有殖民地都在战后10年内成为独立国家,非洲所有殖民地都在战后20年内成为独立国家。这说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

A.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B.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C.加快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D.削弱了帝国主义国家

8.法国大革命以来所倡导的自由、平等、民权等思想和《拿破仑法典》体现的精神客观上冲击了埃及一直闭关自守的状态,冲破了传统文化对人们思想和意识的禁锢,这些给埃及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这表明( )

A.法国文化为埃及现代化提供了思想条件

B.埃及的传统文化被外来文化所取代

C.法国对埃及实施文化上的渗透与侵略

D.埃及现代化在一定程度上移植了法国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