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通过丝绸之路,我国与中亚、西亚、南亚诸国进行了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以及铸铁术、穿井法、造纸术都先后西传。同时,中亚、西亚的良种马、植物等土特产,如毛织品、胡桃(核桃)、石榴、胡萝卜、胡豆(蚕豆)、大蒜、苜蓿等陆续传到中国。印度佛教也传入中国,史称:明帝“遣使天竺,问佛道法,遂于中国图画形象焉。楚王英始信其术,中国因此颇有奉其道者。”丝绸之路从西汉一直到以后的唐朝一千多年中,始终是中西交通的要道,成为我国与中亚、西亚、南亚以及欧洲国家和人民加强联系,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随着中国经济重心向东南转移及航海技术的进步,“海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达到空前繁盛。政府先后在广州、泉州、明州等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还制定市舶条例或市舶法,不许官员权贵经营海外贸易、买卖外商货物。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当时进出口货物达400种。

——摘编自夏含夷、鲁惟一《剑桥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唐时期中外交往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空前繁盛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