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第16题11分,第17题10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2分,第20...
16.宋朝理学是传统儒学的新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城市与生活

北宋东京(开封)内城平面示意图
材料二 生活与观念
近岁士庶之家侈靡相尚,居第服玩。僭拟公侯……
——《宋会要辑稿·刑法二》
自淳祐(南宋理宗年号)年(1241—1252年)来,衣冠更易,有一等晚年后生,不体旧规,裹奇巾异服,三五为群,斗美夸丽,殊令人厌见,非复旧时淳朴矣。
——《梦粱录》
(1)分析说明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与宋朝理学兴起和发展之间的联系。(6分)
(2)若进一步探究宋朝理学兴起和发展的原因,你认为还需要补充什么材料?举一例说明。(5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材料 多元文化之间的接触、碰撞、相互学习和相互吸收形成文明进步的巨大动力,不断地为各地的文明增添活力。纵观世界历史,以文明多样性为基础的文明交流互鉴始终是人类文明演进的主流。不同文化并不是孤立地、互不联系地各自发展,而是在相互交流、相互对话、相互学习、相互碰撞中携手前行。从这样的人文视角出发,可以看到人类发展史是一部多元文明共生并进的历史,不同文明之间相互学习借鉴、互通有无、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始终是促进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正确道路。
——摘编自张耀军《文明多样性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自信》
结合中外古代史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中关于中外文明的观点。(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10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19条 倘藏匿此奴隶于其家而后来奴隶被破获,则此自由民应处死。
第21条 自由民侵犯他人之居者,应在此侵犯处处死并掩埋之。
第22条 自由民犯强盗罪而被捕者,应处死。第25条 任何房屋失火,前来救火之自由民觊觎屋主之财产而取其任何财物者,此人应投于该处火中。
第196条 如果一自由民毁坏一贵族的眼睛,他应将自己的眼睛弄瞎。
第198条 若他(自由民)毁坏另一平民的眼睛或打断他的骨头,该凶犯应赔偿一米纳白银。
第199条 若他(自由民)毁坏另一自由民的奴隶的眼睛,或打断另一自由民的奴隶的骨头,应折半赔偿。
——摘编自《汉谟拉比法典》
材料二 从亚历山大远征到罗马最终征服托勒密埃及之间大约300年被称为“希腊化时代”,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崛起,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原有的先进文明日渐衰落;文化交往从单向性发展为双向性,文化交融是军事征服的后果。
——摘编自杨俊明《古代帝国与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传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汉谟拉比法典》。(6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对文明交流的影响。(6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文明对于人们在相貌、语言、服饰、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表现出了很强的宽容心态,甚至所谓的“华夷之辨”也仅仅是文化观念的差异,而不是本质性的区隔。在与来自中华文化圈之外其他文化的交流过程中,中华文明先后容纳了外部传入的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宗教及教派,吸收了外来宗教的许多文化元素,包括哲学思想、话语体系、制度形式和文学艺术。
——摘编自马戎《中华文明独一无二的特质》
材料二 清朝,来华的耶稣会士先后把中国的四书五经等古代经典翻译成西欧文字。中国的优秀文化在启蒙运动澎湃展开的时代,催促了近代欧洲文明的诞生。18世纪,大批中国瓷器运往欧洲,成为普通家庭的日用品。清政府还曾聘请耶稣会士白晋、张诚等入宫讲授西学,并用西法实行全国性的测量。在建造圆明园时,在建筑、绘画、雕刻等方面,也有不少模拟西方风格的地方。
——摘编自郑宝琦《中国古代通史》
材料三 1735年在巴黎刊印的《中华帝国志》被誉为“中国百科全书”,法国百科全书派启蒙学者与德国、英国的知识界均以此书作为了解中国的重要材料。欧洲启蒙学者多是开明君主专制论者,中国历史上传统的仁君统治成为启蒙思想家们追求的社会楷模。霍尔巴赫主张以德治国,并公然宣称“欧洲政府必须以中国为模范”。
——摘编自冯天瑜、杨华等《中华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文明“独一无二的特质”是什么。结合宋朝儒学发展的史实加以说明。(4分)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古代中西文明的交流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8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永乐年间,夺得帝位的朱棣,为了达到威镇北方、控驭全国的目的,迁都北京,于是迫使全国的农民、军士、工匠修建了比南京更为壮丽的北京宫殿。
——摘编自万依、杨辛《故宫:东方建筑的瑰宝》
材料二 世界上的建筑师看过北京故宫以后,无一不发出赞美和惊叹。这一建筑早已达到最高的水平,将深沉的对自然的谦恭情怀与崇高的诗意组合起来,达到任何文化都难以超越的程度。它的组织方法、构图意念,绝不只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不管在技术上、艺术上,它都是继承了伟大的传统而来的。
——摘编自李允鉌《华夏意匠: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棣在北京修建宫殿的目的,指出北京故宫的布局特点。(7分)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京故宫的文化遗产价值。(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