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下面对中国古代丝绸之路作用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联系
B.阻碍了东西方贸易的往来
C.成为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桥梁
D.持续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2.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招募了大批商人到西域各国经商,沿线设置关卡征税,并设置西域都护府管辖西域,扼制匈奴的袭扰。这些举措( )
A.旨在攫取西域的经济利益
B.是汉朝抑商政策的延伸
C.有利于丝绸之路的繁荣有序
D.将西域纳入了郡国体制
3.古代中国无疑处于东亚文明的中心,对中国有重要影响的域外文化主要来自广义的西域地区。中华文明在欧亚大陆中西部进行经营,主要开始于( )
A.大禹治水 B.甘英出使西域
C.张骞“凿空” D.班超投笔从戎
4.古罗马地理博物学家老普林尼说:“遥远的东方丝国在森林中收获丝制品,经过浸泡等程序的加工,出口到罗马,使得罗马开始崇尚丝制衣服。”他还说:“保守估计,印度、塞雷斯(中国)和阿拉伯半岛每年可以通过贸易从罗马帝国赚取10000万塞斯特斯的利润,这便是我们罗马帝国的妇女每年用来购买奢侈品的花费。”此材料主要说明( )
A.中国与欧洲各国交往密切
B.丝绸之路将欧亚大陆联系起来
C.两汉经济发展,丝织业发达
D.罗马已经与中国建立了直接联系
5.茶马古道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藏区和川、滇边地出产的骡马、毛皮、药材等和川、滇及内地出产的茶叶、布匹、盐和日用器皿等,在横断山区的高山深谷间南来北往。这说明( )
A.互市推动对外贸易发展
B.茶马古道促进人口迁移
C.跨区域间贸易往来密切
D.重农抑商政策存在弊端
6.清朝时云南腾冲是中缅贸易的咽喉。史料载:“海禁未开,凡闽粤客商贩运珠宝、玉石……一切缅货皆由陆路而行,必经过腾境”“以故市镇乡场栉比鳞次,洵西南一巨区也”。这体现出( )
A.腾冲主要是军事防御城市
B.“西南丝绸之路”的繁荣
C.清朝“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
D.西南经济发展领先于东部沿海
7.“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该历史事件是指( )
A.戚继光抗倭
B.鉴真东渡日本
C.郑和下西洋
D.马可·波罗回国
8.由于从丝绸之路输入的中国提花丝织品比较昂贵,古罗马人便将成本较低的素织物拆开,取其丝线与当地的亚麻纱线交织,或以丝为原料重新纺制成纱线,织成适合市场需求的轻薄且半透明的纺织品。对上述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
A.中国丝织品畅销世界各地
B.丝绸之路促进了罗马纺织业的发展
C.罗马的丝织技术超过中国
D.古罗马人崇尚廉俭
9.1405—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访问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代表皇帝接受当地君王的朝贡,并把大量礼品回赐当地的君王。这一系列活动( )
A.改变了明朝前期实施的海禁政策
B.开创了“海上丝绸之路”
C.彰显了明朝的国际影响力
D.推动了明朝经济走向繁荣
10.“丝路商贸活动可谓奇货可点、令人眼花缭乱,从……艺人、歌舞伎到家畜、野兽,从皮毛植物、香料、颜料到金银珠宝矿石金属,从器具牙角到武器书籍乐器,几乎应有尽有。而外来工艺、宗教、风俗等的随商进入更是不胜枚举。”材料说明古代丝绸之路( )
A.更重要的作用是加强了思想文化的传播与沟通
B.商贸活动内容的不断丰富促使商人改变了初衷
C.商贸活动承载了风俗习惯,所以推动民族交融
D.商贸活动将世界连为一体,促进了全球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