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两千多年前,周朝就有相当于今天国家图书馆的机构——盟府。后来,秦始皇焚书坑儒,取缔私人藏书。汉朝朝廷设的图书馆称“秘阁”“秘府”,设专职官员管理。唐朝,像魏征这样的大臣都出任过“图书馆长”之类的职务,专门负责搜集收买天下之书,并组织人抄写备份;民间私人图书馆也开始出现。宋朝,太宗建立崇文院,专门做藏书之地,后来又另设书库,叫秘书阁。明清之际,印刷术的发展使得国家藏书得到空前发展。除官方图书馆,民间图书馆也广泛存在。汉朝藏书主要分为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六大类内容。从唐朝开始,正式确定了经、史、子、集的名称和顺序。中国古代图书馆无论公藏还是私藏,均是重在收藏,处于名副其实的“藏书楼”阶段。

——摘编自谢灼华《中国图书和图书馆史》等

材料二 我国第一个具有近代性质的图书馆是广雅书院(1887年两广总督张之洞在广东创办)的藏书楼——冠冕楼。它的藏书除传统的经史子集丛书外,当时流行的西政丛书、西学大成、各国交涉公法等汉译西书均有收藏。冠冕楼设掌书生二人,专门管理藏书,同时又有便利读者的阅览规则及措施,还编印藏书目录,以便检目借阅。为方便院生夜间阅览,在院生住宿的斋院附近另设小书楼。藏书有复本的也供院外士人借阅。近代性质的图书馆在戊戌变法前后组创的各种学会中首先普及开来。它们大多是由会员捐款,购买中外经世有用之书,藏于公所,供会内同仁借阅。会外有志读书者,可以出资租书阅读,也可由保人介绍在会内阅览。

——摘编自张晓《辛亥革命前的近代图书馆事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图书馆的特点及对后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近代图书馆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原因。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世纪末的欧洲,博物馆向大众开放的呼声日益高涨。1822年,普鲁士国王威廉三世将建设博物馆的大任交到申克尔的肩上。

申克尔设计的博物馆及其二楼大厅透视图

博物馆位于皇家花园乐趣园之北,与普鲁士皇宫遥遥相望,东有象征神权的普鲁士宫廷教堂,西有昭示军威的军械库。它立于高台之上,屋顶安置着象征普鲁士文化意愿的鹰和狄俄斯库里(古希腊罗马神话中的孪生神灵)雕像。博物馆于1825年开始施工,1830年落成,是柏林第一座公众博物馆。藏品及建筑物的主人是帝王,故而被称为“皇家博物馆”。因收藏猛增,“皇博”难以胜任,威廉四世下令将“皇博”之北的地段专门用于新建博物馆、学术机构及大学,并称之为“艺术和科学的自由之地”。新博物馆采用了蒸汽压桩机、蒸汽动力升降机等工具,并用火车将建筑材料直接运入工地,内部还大量使用预制铸铁构件。该馆于1855年完工,成为当时舆论的焦点。1867年,出于政治需要,用于收藏当代德语艺术家作品的“国家画廊”工程动土,1876年对外开放。

——摘编自何晓昕、罗隽《时光之魅:欧洲四国的建筑和城镇保护》

(1)根据材料,概括柏林“皇家博物馆”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对普鲁士建立和发展博物馆这一现象进行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