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 食
伤食者,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也。当分上中下三焦而治,在上吐之,在中消之,在下夺之。
罗太无云:大抵内伤之理,伤之微者,但减食一二日,所伤之物,自得消化,此良法也。若伤之稍重者,以药内消之。伤之太重者,以药除下之。
瓜蒂散 宿食在上脘,用此吐之。所谓在上者,因而越之也。
瓜蒂(炒) 赤豆(煮)等分
上为细末。以豉七合煮汁,和散一匕服。一法温浆水调服一钱匕,取吐为度。经云:上部有脉,下部无脉,其人当吐,不吐者死。谓食塞于上,而脉绝于下也。何者?阳火之根,本于地下,阴水之源,出于天上,食塞于上,是绝五藏之源,源绝则水不下流,两尺脉绝。吐去上焦之物,而脉自通。如不能吐,则非食病,而是根蒂之先拔,故死。或以阴阳水三升,煮白盐一升令消,分三服,则吐去所食即愈。(出《千金方》)
红丸子 壮脾胃,消宿食,去膨胀。
京三棱 蓬术 青皮(去白) 陈皮(去白)各五斤 炮姜 胡椒各三斤
上为末,醋面糊丸,梧子大,矾红为衣。每服二十丸,食后姜汤下。《易简方》有阿魏。
治食索粉成积方
紫苏
浓煎汁。加杏仁泥,服之即散。
治食狗肉不消,心下坚,或腹胀,口干大渴,心急发热,狂言妄语,或洞下。
杏仁一升,去皮尖,研,以沸汤三升,和绞汁三服,狗肉原片皆出净,或以芦根煮饮之亦消。
《千金》治所食不消方
取其余类烧作末。酒服方寸匕,便吐其宿食即瘥。
按:饮食停滞中脘,虽藉药力为之消磨,然所以运行药力者,胃气也,故有屡经消食行气,而食不下者,余即于前所用药内,加人参一二钱,治之如神,学者不可不知。
备急方 治寒饮食过伤,心腹卒痛如锥刺。
川大黄(末) 干姜(末) 巴豆(去皮心,研,去油用霜)
上各等分,和合一处研匀,炼蜜为丸,小豆大。温水下一丸,实者加一丸。一云:每服三丸,未知,更服三丸,腹中转鸣,当吐下便愈。
东垣导滞丸 治伤湿热之物,不得旋化而作痞满、闷乱不安、便闭者。
黄芩 茯苓 白术 黄连各三钱 泽泻二钱 枳实 神曲各五钱 大黄(煨)一两
上为末,汤浸蒸饼为丸。食远沸汤下五十丸。
鹤年云:伤食与停食,宜分两项,伤食者,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病在不及消化。停食不论食之多少,或当食而怒,或当食而病,在气结而不能化也。治伤食宜偏重于食,或吐、或下、或消。若停食则偏重在气,惟理气而兼之以消,吐下之法,不可用也。大都伤食当分上中下三焦,而停食则专在胃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