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 劳
热劳者,因虚生热,因热而转虚也。其证心神烦躁,面赤唇焦,身热气短,或口舌生疮是也。《明医杂著》云:人之一身,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况节欲者少,过欲者多,精血既亏,相火必旺,火旺则阴愈消,而劳瘵、咳嗽、咯血、吐血等证见矣。故宜常补其阴,使阴与阳齐,则水能制火,而水升火降,斯无病矣。
补阴丸方
黄柏(去皮,酒炒褐色) 知母(去皮毛,酒炒) 龟板(酥炙透)各三两 杞子 锁阳(酥炙干) 白芍(酒炒) 天冬(去心)各二两 熟地(酒蒸)五两 五味一两 干姜(炒紫色)三钱冬用五钱
上为末。入炼蜜及猪脊髓三条,和匀杵丸桐子大,每服八九十丸,空心淡盐汤送下。寒月可用温酒下。丹溪原方,有陈皮、牛膝、当归、虎骨,无杞子、天冬、五味、干姜,用酒煮羊肉为丸。
琼玉膏
生地黄四斤 茯苓十二两 人参六两 白蜜一斤
上先将生地黄熬汁去滓,入蜜炼稠,再将参、苓、细末和入磁罐封,水煮半日,白汤化服。臞仙加琥珀,沉香各五钱。
按:虚劳之人,气血多有郁聚之处,故虽形衰气弱,而胁下迫塞,不得左右卧者,虚中有实也。臞仙于滋补之中,寓通行之意,如张僧繇画龙,一经点睛,通体皆灵,而用之者,往往获效,是岂徒参、地、苓、蜜之力哉。
大造丸
紫河车一具(米泔洗净,少加酒蒸极烂,以山药末捣和焙干) 败龟板(酥炙)一两 天冬 麦冬各一两二钱 熟地二两半 夏加五味七钱
上除熟地另杵外,共为末,用酒煮米糊,同熟地捣膏,丸桐子大,或蜜丸亦可。每服八九十丸,空心临卧盐汤下,冬月酒下。妇人去龟板,加当归二两。
大补天丸 治男妇虚损劳伤,形体羸瘦,腰背疼痛,遗精带浊。
紫河车初胎者一具(米泔浸净,入小砂罐内,加水一碗,煮沸候冷取起放竹篮中,四围用纸糊密烘干为末) 知母(乳炒) 龟板(酥炙)各三两 黄柏(蜜炙)三两 熟地五两(捣) 肉苁蓉 牛膝 麦冬 山药(炒) 虎胫骨(酥炙) 黄耆(蜜炙) 茯神各一两半 杜仲 何首乌 人参 白芍各一两 枸杞二两 生地(酒洗) 天冬 当归 北五味各一两 冬加干姜半两(炒焦)
上为细末,用猪脊髓三条蒸熟,加炼蜜和捣为丸,桐子大。每服八十九,空心淡盐汤下,冬月酒下。
治骨蒸便溏口渴者方
青蒿 乌梅 秦艽 甘草 小麦
水煎服。
草还丹 治阴虚骨蒸。
青蒿一斗五升 童便三斗
文武火熬,约童便减至二斗,去青蒿,再煎至一升,入猪胆七个,再熬数沸,用甘草末,收和为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
又方
鲜地骨皮三钱 红枣七枚
煎汤代茶,日一剂。
治骨蒸神效。若治童劳,加燕窝一钱。(鹤年)
黄耆鳖甲煎 治虚劳客热,肌肉消瘦,四肢倦怠,五心烦热,口燥咽干,颊赤心忪,日晡潮热,夜有盗汗,胸胁不利,减食多浊,咳唾稠粘,时有脓血。
黄耆 知母 桑白皮 炙甘草 赤芍药 紫菀各五钱牛 地骨皮 秦艽 白茯苓 生地 柴胡各六钱六分 肉桂 人参 苦桔梗各三钱三分 鳖甲(酥炙) 天冬各一两 半夏五钱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温服。一名人参黄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