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治藏府上下血气诸热

分治藏府上下血气诸热

钱氏泻青丸 治肝热。

当归() 龙胆草 川芎 山栀 羌活 防风 大黄

上为末,蜜丸鸡头子大。每服一丸。一方弹子大,竹叶汤化下一丸。

龙荟丸 治肝藏积热。

当归() 龙胆草 栀子 黄连 黄柏 黄芩各一钱 大黄 芦荟 青黛各半两 木香二钱半 麝香五分(别研)

上为末,炼蜜丸如小豆大,小儿如麻子大。每二十丸,生姜汤下。

《外台》麦门冬饮 疗心劳不止,口赤干燥,心闷,肉毛焦色。

生麦冬一升(去心) 陈粟米一升 鸡子白二七枚 淡竹叶三升()

右先以水一斗,煮粟米、竹叶取九升,去滓,澄清接取七升,冷下鸡子白,搅五百转,去上沫,下麸门冬,煮取三升,分三服。

济生黄芩汤 治心热,口疮烦渴,小便不利。

生地 木通 甘草 黄连 黄芩 麦冬 栀仁 泽泻

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三片,煎服无时。

泻黄散 治脾热口臭,咽干目黄。

藿香叶七钱 山栀一两 石膏半两 防风四两 甘草二两

上锉同蜜酒拌,微炒香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清汁饮。

《外台》疗脾热方

石膏一斤(碎,绵裹) 生地汁一升 淡竹叶()五升 赤蜜一升

水一斗二升,煮竹叶取七升,去滓,内石膏煮取一升五合,去滓,下地黄汁,两沸,下蜜,煎取三升,细细服。

泻白散 治肺热。

桑白皮(炒黄) 地骨皮各一两 甘草()半两

上为末。每服二三钱,水一盏,入粳米百粒煎,食后服。易老加黄连。海藏云:加山栀、黄芩方能泻之。

东垣滋肾丸 治肾热。

黄柏三两 知母二两 桂二钱半

上为末,熟水丸桐子大。每七八十丸至百丸,食前百沸汤下。

《外台》三黄汤 治肾热大小便閟塞耳鸣色黑。

大黄(切,别渍水)一斗 黄芩 芒硝各三两 栀子十四枚 甘草()一两

上以水四升,先煮三物取一升五合,去滓,下大黄,更煎两沸,下芒硝,分三服。

《外台》栀子煎 治胆实热,精神不守。

栀子二十一枚 甘竹茹一两() 香豉六合 大青 橘皮各一两 赤蜜三合

水六升,煎取一升七合,去滓。下蜜,更上微火,煎两沸,分再服。

导赤散 治小肠实热,小便赤涩而渴。

生地黄 木通 甘草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入竹叶七片,同煎至五分,食后温服。丹溪云:导赤散,正小肠药也。

泻白汤 治大肠实热,腹胀不通,侠脐痛,食不化,口生疮,喘不能久立。

淡竹叶 黄芩 栀子仁 柏皮()各半两 茯苓 芒硝各一两 生地黄三两 橘皮半两

上锉。每四钱,入姜枣煎,空心服。

《千金》竹叶汤 治胃热。

竹叶 小麦各一升 知母 石膏各三两 黄芩 茯苓 麦冬各二两 人参一两 生姜五两 栝蒌根 半夏 甘草各一两()

口父咀。以水一斗,煮竹叶,小麦,取八升去滓,内诸药,煮取三升,分三服,老小分五服。

《千金》地黄煎

生地黄汁四升三合 茯神 知母 葳蕤各四两 栝蒌根五两 竹沥三合 生姜汁 白蜜 生麦冬汁 生地骨皮汁各一升 石膏八两

上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诸药取三升,去滓,下竹沥、生地黄、麦冬汁,微火熬四五沸,下蜜姜汁,微火煎取六升。初服四合,日三夜一,加至六合,夏月作散服之。东垣云:发热而不能食,自汗短气者,虚也。以甘寒之剂泻热补气。能食而热,口舌干燥,大便难者,以辛苦大寒之剂下之,泻热补水,当细分之,不可概论。

凉膈散 治上焦积热烦躁,面赤头昏,咽痛喉痹,口疮颊肿,便溺閟赤,谵妄,睡卧不安,一切风壅。

新薄荷 连翘 黄芩 栀子 甘草各一两半 大黄 芒硝各半两

上末。每服二三钱,竹叶七片,蜜三匙煎,食后服。与四物各半服,能益血泄热,名双和散。《本事》加赤芍、干葛,治诸热病累效。《玉机》云:轻者宜桔梗汤,本方去硝黄,加桔梗舟楫之品,浮而上之,去膈中无形之热,且不犯下二焦也。

八正散 治下焦积热,二便閟涩,口渴咽干,舌疮血淋。

大黄 瞿麦 木通 滑石 扁蓄 车前子 山栀 甘草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二钱,入灯心,水煎服。

通膈丸(《本事) 治上焦虚热,肺脘咽膈有气如烟抢上。

人参 川黄连 茯苓各三两 朱砂一分 真片脑少许

上为细末,研匀炼蜜丸如梧子大。熟水下三五丸,日二三服。

四顺清凉饮子 治血分热。

大黄() 甘草() 当归 芍药各等分

口父咀。每服五钱,用水一盏半,薄荷十叶,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洁古云凉风至而草木实,清凉饮子,乃秋风撤热之剂也。

海藏桔梗汤 治气分热。

桔梗 连翘 山栀 薄荷 黄芩 甘草各等分

上为粗末。竹叶白水煎,温服。汗之,热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