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 冷 腹 痛

寒 冷 腹 痛

腹痛属寒冷者,多是口食寒物,鼻吸冷气,脉涩气阻,则为疼痛。其症四肢逆冷,唇口变青,其脉沉或紧。经云:寒气客于脉中,则脉寒,脉寒则缩绻,缩绻则脉绌急,绌急则外引小络,故卒然而痛。得炅则痛立止。或吐清水,所谓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呕也,宜温散,或温利之。

《本事》温脾汤

厚朴 干姜 甘草 桂心 附子各二两 大黄四钱

口父咀。各一两,水二钟,煎六分顿服。治锢冷在肠胃,泄泻腹痛,宜先取去,然后调治,不可畏虚以养病也。

温脾丸(《外台》)

大黄 麦芽 干姜各三两 厚朴() 当归 附子() 甘草() 桂心 人参 枳实()各一两

蜜丸如梧子大。十五丸,日三,增至二十丸。

按:温脾丸,大黄多而用蜜丸少服,急法缓用也。温脾汤大黄少而作汤服,且不用参、归,缓法急用也。总之,病非实热,法不可下,而锢冷在藏,不下则病不去,故权宜于缓急之间如此。若其中无积滞者,则但宜缓之而已,不必下也。或挟虚者,则兼补之。

《外台》附子汤

附子() 甘草()各二两 宿姜一两 仓米半升 半夏()四两 白术三两 大枣二十枚

水一斗,煮三升,去滓。分三服,治虚冷腹痛佳。

《外台》建中汤 治气血虚,寒不能荣养心脾,其痛连绵不已,而亦无急暴之势。按之则痛反缓,或按之便痛,重按却不甚痛,此正是虚症。经所谓虚者聂辟气不足,按之则气足以温之,故快然而不痛是也。

黄耆 白芍各三两 甘草() 桂心各二两 生姜六两 半夏五两 大枣十二枚 饴糖十两

上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治当脐痛,便溺不利,怯寒脉虚者方。

熟地三钱 肉桂五分 白芍一钱五分 桂枝五分 当归 茯苓各一钱

水煎服。

治脐下冷撮痛,阴内冷如冰,延胡苦楝汤方

熟地二钱 川楝 延胡各五分 附子 肉桂各七分 炙甘草一钱

上都作一服。水四盏,煎至一盏,去滓稍热服,空心食前。

温中汤 治戊土已衰,不能运化,又加客寒,聚为满痛,散以辛热,佐以苦甘,以淡泄之。气温胃和,痛自止矣。

厚朴(姜制)一两 橘皮(去白)一两 干姜七钱 甘草() 草豆蔻 茯苓(去皮) 木香各半两

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二盏,姜三片,煎一盏,去渣温服,食前。

局方神保丸

全蝎 巴豆各十个(取霜) 木香 胡椒各二钱五分

上为末。入巴豆研匀,汤化蒸饼,丸如麻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五七丸。此药大能宣通藏府,治诸积气为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