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 剂

温法有二,外入之寒,温必兼散。内生之寒,温必以补。子和论疝,多从劳内得之,然并不立补法。愚谓寒从外入者,其病多实。寒从内生者,其病多虚。设不能辨而概与散法,难免虚虚之咎矣。余采当归萸肉等方,以补子和之未备,且遵仲景之旧法也。

《和剂》葫芦巴丸 治疝气偏坠,痛不可忍,甚则呕吐闷乱。

葫芦巴()一斤 川楝子(去核炒)一斤二两 川乌(炮去皮) 巴戟(去心炒)各六两 茴香(盐水炒)十二两 吴茱萸(洗,炒)十两

上为末,酒糊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空心温酒下,食前。一方有黑牵牛。

乌头桂枝汤(仲景) 治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

乌头

上一味,以蜜二斤,煎减半,去滓,以桂枝汤五合解之,得一升,初服二合,不知,即服三合,又不知,复加至五合。其知者如醉状,得吐者为中病。桂枝汤,和荣卫散寒邪,止痛,乌头直入厥阴,逐寒气,用蜜煎者,缓其毒也。一方只用乌头,水煮去滓,内蜜煎,令水气尽服之,名乌头煎。

当归生姜羊肉汤

当归三两 生姜五两 羊肉一斤(精者)

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七合,日三服。若寒多者加生姜十片。痛多而呕者,加陈皮二两,白术一两。

《金匮》治寒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者,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

《衍义》云:服之无不应验,有一妇人产当寒月,寒气入产门,脐以下胀满,手不欲犯,此寒疝也。师将与抵当汤,谓有瘀血,非其治也,与仲景羊肉汤,二服而愈。

海藏附子建中汤

白芍 甘草 饴糖 附子() 白蜜 生姜

此温养营血之剂,亦有虚在气分者。丹溪云:疝有挟虚而发者,其脉不甚沉紧,而豁大无力者是也。然其痛亦轻,唯觉重坠牵引耳。当以参、术为君,疏导药佐之,如桃仁、川楝、茱萸、木香、橘核之类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