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 寒

恶寒,有阳虚阳郁之异,阳虚者,宜补而温之,阳郁者,宜开发上焦,以升阳明之气。丹溪所谓久病恶寒,当用解郁是也。

桂枝加人参附子汤 治阳虚腠理不固,恶寒自汗,其脉浮虚。

桂枝 白芍各一两半 甘草()一两 附子()半个 人参一两半

每服五钱,生姜三片,枣一枚,水煎服。

阳 郁 治 案

进土周,年近四十,得恶寒证,服附子数百贴而病益甚,脉弦而缓。遂以江茶入生姜汁、香油些少调饮之,吐痰一升许,减大半。又与通圣散去麻黄、硝、黄,加当归、地黄,百贴而安。

一女子恶寒,用苦参、赤小豆各一钱为末,齑水调饮之,吐痰甚多,继用南星、川芎、苍术、黄芩,酒打面为丸服愈。《元珠》云:上焦不通,则阳气抑遏,而皮肤分肉,无以温之,故寒栗。东垣升阳益胃汤,用升发之剂,开发上焦,以升阳明之气,出于表而温之也。丹溪吐出湿痰,亦开发上焦,使阳气随吐伸发出外而温之也。故寒栗皆愈。二者乃阳郁表寒之要。

大建中汤 疗中虚怯寒。

黄耆 当归 桂心 白芍各二钱 人参一钱 甘草一钱 半夏 黑附(炮去皮)各二钱半

上八味,口父咀。每服五钱,水二盏,姜三片,枣二枚,煎至一盏,去滓,食后温服。罗谦甫治佥院董诚彦,夏月劳役过甚,烦渴不止,极饮潼乳,又伤冷物,遂自利,肠鸣腹痛,四肢逆冷,冷汗自出,口鼻气亦冷,六脉如蛛丝,时发昏愦。众太医议以葱熨脐下,又以四逆汤五两,生姜二十片,连须葱白九茎,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凉服。至夜半,气温身热,思粥饮,至天明而愈。许鲁斋先生闻知叹曰:病有轻重,方有大小,治有缓急,佥院之病,非大方从权急治不能愈也。

昔有一妇人,恶寒特甚,盛暑亦必服皮衣数件,昼夜常坐卧床褥,饮食如常,亦一无所苦,更名医数百,终莫能治。补泻寒热温凉备尝之矣。一医以玉屏风散大剂煎水,以大锅令患者熏蒸半日许,汗出得愈。(鹤年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