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自由感
健康的自由感
自由感过度
孩子要管吗?这是很多妈妈都会疑惑的一个问题。到底应该怎么管?管到什么程度?如果不管,他没能好好成长,怎么办?如果管,管出阴影了,怎么办?
“我可以任性吗?可以任性到什么程度才不算自私?任性到什么程度是合适的?”在关系中,很多人也会有这样的疑惑。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教育是必需的,也必然会剥夺他一部分的自由。如果孩子自由度太高了,他就会把婴儿时期原始的全能自恋给保留下来,变得太以自我为中心,这样很容易失去关系,也容易犯错误,导致被惩罚。
太任性的人,自由感太强,就会变得很难适应这个社会,终究也会被社会所伤害。
比如说,当你和朋友一起聚餐,每次你都不想买单,你特别能遵从内心的感受,每次都理所当然地要求朋友买单,那么你很有可能会给朋友留下一种小气、自私的印象。如果这种事件多次发生,就会导致你失去一部分关系。当你在工作中感到不顺心,就甩手不做工作,或者推给别人做,或者潦草地完成,对结果也不负责任,那么久而久之,你势必会让领导感到不满意,而且还有失去工作的风险。如果做每份工作都这样,那么你就很难在职场上收获好成绩。
一个人被社会化的过程,就是不得不接受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必须遵守的规则的过程。遵守你不想遵守的那些规则,就会丧失一部分自由,这是一件很无奈的事,又是一件必需的事。
自由感不足
如果一个人感到自由度过低,就会变得疲惫、压抑、麻木、失去创造力,活在纠结和痛苦中。有的人表现得规则性特别强,实际上是因为小时候被惩罚的经验过多,他早已经习惯按照规则去生活。
比如说,当你和朋友一起去聚餐,你每次都抢着买单,觉得自己就应该为朋友买单。如果你非常有钱,而且非常喜欢请客,那么也没什么,这就会变成你的一种娱乐项目,是一件让自己开心的事。可是,你并不是太有钱,但又觉得与朋友相处就不应该在乎钱,必须大方,必须给朋友制造好印象。那么,这种认知就会变成一种强迫,时间久了,你心中就会积累不满,你与朋友的关系反而会变成对自己的消耗。当你在工作中感到不顺心、不如意时,你对这些感受置之不理,觉得工作就是应该受苦受累、忍辱负重,遭到不公平待遇也不敢发声,为了讨好领导,就极力地往自己身上揽任务和责任。那么,你的工作势必会让你感到疲惫和压抑,长期下来,这种付出感会让你愤怒,甚至会损伤你的身心。一旦爆发,还有可能会损坏你长久经营的利益。
内心自由感太强,会破坏社会规则;内心自由感太弱,则会过得比较累。
健康的自由感
可见,自由度太高和太低都不太好,都会有麻烦产生。而一种健康的自由感则是,在社会允许的范围内最大化地做自己,在丧失关系和利益与自己的愉悦享受之间找到一种能接受的平衡。
孔子对此的描述就是:“随心所欲,不逾矩。”也就是随心所欲地做自己,但不会逾越规矩。
重点其实是“规矩”二字,你需要具备一些现实检验能力,去判断规矩到底在哪里。比如说上班迟到,你需要真实地检验,领导和公司能允许的迟到范围在哪儿,而不是一味地认为迟到零容忍。比如说人际关系,你需要检验对方的界限在哪里,而不是一味地认为对方很苛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