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亲密之苦的方法

解决亲密之苦的方法

找到情感需求

当你感觉到亲密感匮乏,你需要做的第一步就是:找到你需要的情感需求。当你感受到了被忽视,你需要的就是重视;感受到了被否定,你就需要的就是认可;感受到了被控制,你需要的就是尊重;感受到了被冷漠,你需要的就是关注、支持等。你需要从一个具体的事情中找到背后的情感需求。当你厘清情感需求后,就需要进一步思考:这是真的吗?还有哪些可能性?

一位同学说:“我老板说我不够自信,不够果断。”这是一个具体情境。我们需要找到的就是情感需求是什么,我们可以问:老板这么说的时候,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这位同学说:“我觉得老板在否定我。”

很简单,他的逻辑就是:“老板说我不够自信、不够果断,就是在否定我。”乍一看没什么毛病,确定是否定。但你如果换位到老板的角度来感受下,你就能感受到这个未必是否定,更可能是老板表达担心、支持、帮助、在乎、重视的一种方式,可能是他的语重心长,而老板之所以要磨磨唧唧说这些,恰好是一种认可的表现。

还有位同学说:“我抱怨了下老公,他生气了,不理我了。”在这个情境中,我们需要找到老公的这个行为对这个同学来说意味着怎样的情感需求。这个同学感觉到很委屈,觉得自己就是随便说说,老公就反应这么强烈,她感觉到自己不被接纳,觉得自己以后说话得小心翼翼的,不然不知道老公怎么就会生气。

这位同学的逻辑就是“我抱怨了下,老公却生气不理我了,就是不接纳我”,简单表达就是“老公生我气,就是不接纳我”。

老公的生气也许是因为真的不想接纳你抱怨。但还有哪些可能性呢?还可能是老公觉得跟你沟通有压力,想逃避,可能需要你主动哄哄,满足他被重视的需求。

找到其他理解的可能性,你就不会陷入“我不被爱”的执着里了。如果你找不到其他理解的可能性也没有关系,你可以直接去问对方:我看到你,我感觉到了不被爱/尊重/在乎/关注/重视/支持,你能告诉我为什么吗?

你也可以直接去表达你的愿望:我很希望你可以尊重/接纳/支持/认可我,如果你做××,我就可以感受到。需要注意的是:你需要具体地告诉对方,你希望他具体怎么做你才可以感受到被爱。如果你只是说“我想要被关注”,这个是没人听得懂的,对方很可能觉得自己已经很关注你了。

找到亲密背后的匮乏

感情的本质就是两个字——依赖。感情中的痛苦就是求而不得。求而不得的意思就是依赖失败。因此,解决感情痛苦的方法就是解决依赖。具体来说就是,你在依赖什么?

你需要深入地问自己,此刻,你的内在的在匮乏是什么?你始终要知道,你想要的不是关注、重视、认可这些亲密的需求,而是你内在有一个价值感、自由、安全感的匮乏感没有得到满足。

问的方法就是:“他不做不做××对你来说会发生什么?有什么不好?”

比如说,“老板说我不够自信,就是在否定我”,这里面需要的亲密感是认可。但是老板的认可有什么用呢?老板不认可你又怎样呢?在这个同学的内心世界里,还发生了一串故事:老板不认可我,就会随时让我走,我就会被公司淘汰,这就说明我很没能力。

在他的世界里,老板的认可代表了自己的价值感被满足的可能。因为老板的否定,会带来一个能剥夺自己价值感的事:我被淘汰。而基于“我被公司淘汰,这代表了我没能力”这个逻辑,他的价值感就彻底丧失掉了。

因此,对这个同学来说:他应该开始尝试着去解绑,当他不再把被淘汰和没能力挂钩的时候,也就不会再怕被淘汰,被老板否定,大不了最后再找个工作而已。

还有同学会责怪妈妈为什么要强迫自己做不喜欢的事,我们可以找到背后的亲密需求。如果你有这样的困惑,你可以深入地去问自己:“她不尊重我,又怎么样呢?背后的匮乏感是什么呢?”然后你就可以找到:“她不尊重我,我就必须去按她说的做。”那么此刻,你就少了自由。匮乏感的逻辑是“妈妈要求我,我就必须去做”,遵循了“一旦A,我就必须B”的模式。

这时候,你只要解绑这个逻辑就好了:妈妈要求她的,你做你的,就无所谓她的强迫了。

如果你有新的有用的方法满足匮乏感,亲密感自然就不需要了。新的方式包括:

解释。跟对方去澄清,你为什么想要他重视你,这样你可以确认他不会离开你,会一直喜欢你,你就不用一个人去面对世界了。你要告诉他,你觉得一个人很难、很害怕,你一个人无法生活,所以你需要他一直在。这样主动进行一致性沟通可以增强对方安抚你的可能性。

更好的方式则是独立。当你每次求爱不得时,你的内心都会说:“此刻,你需要独立一点儿了。”你渴望依赖,但是此刻没有依赖。你渴望有人能安抚你的匮乏感,可是此刻没有人为你这么做。那么此刻正是一个机会,你可以回归内心重新看一看自己缺了什么,然后思考怎样为自己解决问题。

你可能很怕一个人待着,所以你需要抓住一个人。你需要深入地问下去:一个人有哪些危险呢?可能养活不了自己,可能解决不了困难。那你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安抚自己的这些害怕呢?回到“安全感”这个章节,我们就可以找到很多方法:可以小冒险,试试一个人待着,看看有哪些危险;可以求助,看看身边还有哪些人可以陪自己,能够在自己艰难的时候给自己帮助;以及其他方法。

当你能找到新的安抚自己的不安方式时,你的独立能力就会极大增强,你对亲密对象的需求就不会那么迫切了。这时候,他是否重视你,也就影响不到你了。

停止抛弃自己,先跟自己亲密

从别人那里得到的亲密感终究是有限的。即使你非常优秀,即使你很爱对方,你从对方那里得到的亲密感依然是有限的。不仅从对方那里得到的亲密感是有限的,你从所有人那里得到的都是有限的。这有两方面原因。

一方面,对方是有限的存在。

在感情中,我们容易将对方理想化,认为对方可以给自己想要的重视、亲密和关心。在我的课上有个同学曾经讲过一个案例:爸爸问她要钱。可是,这同学生活得已经很艰难了,爸爸依然在问她要钱。这个同学转出自己仅有的一万块钱后,无比委屈,然后又要回来了。爸爸就说了一堆“儿女靠不住,我只能靠自己了”的话,这个同学觉得更加委屈了。在这个故事中,这个同学和爸爸一样,渴望得到理解、重视。在女儿眼里,爸爸意味着“强大”,爸爸就该有能力理解女儿。而在爸爸眼里,女儿意味着“新生力量”,年轻人是充满无限可能的,是有能力重视爸爸的。他们完全看不到,其实双方都没有足够的能力给予。

另一方面,自己的需求是无限的。

不要以为你只想要一点点亲密感。当你得到一点点亲密感后,你只会得到短暂的满足感,然后就会有更多亲密感的需求,直到将对方吞噬掉。那时你就会觉得:“看吧,我果然是不值得被爱的。”

从某种层面来说,对亲密感的需求就像是瘾症一样,得不到的时候有些寂寞,总想尝试一下;得到的越多,就越容易上瘾,越是依赖。

的确,有的亲密感会疗愈人。但那种疗愈绝不仅仅是通过亲密过程发生的,而是人在亲密过程中学会了爱自己。我们一定得学会自我反思,才能完成疗愈。

当我们从他人那里获得亲密感有困难的时候,我们就需要学习跟自己亲密。一个人之所以特别需要亲密感,是因为他完全不跟自己亲密。

想象一下:存在一个蓄水池,一方面你需要放水进来,让水池装满水;另一方面,你又会在底下偷偷把水放走,这就导致水池对水的无止境的需求。

人是怎么放自己的水的呢?

比如说认可。你需要认可,说明你缺价值感。他一说你不好,你觉得你的本质马上就改变了。你把判断你是否好的权利交给了对方,那么此时你就并没有认可自己。

一个人之所以对否定不耐受,是因为他自己也不确定自己是不是好的。他的内心有所怀疑,有裂缝存在,别人的否定就会顺着这条裂缝闯入,击中他的内心。其次,他对自己别的地方也有很多否定,怀疑自己整个人都是不好的。这时候,他的价值感就很脆弱,随便一个地方的否定都可以击穿他的价值感。

因此,你可以问问你自己,当你介意别人说你不好的时候,你觉得自己是好的吗?有的同学会在妈妈责怪自己不孝顺时愤怒,可是你问问自己,你内心对于自己孝顺这件事是肯定的吗?你对自己别的地方有多少否定呢?

比如说重视。你很需要别人把你放到第一位。有的同学对伴侣忽视自己很愤怒,好像无论自己怎么发声,伴侣都看不到自己的需求,自己仿佛是可有可无的存在。这样的同学就需要去思考:你平时在人际关系中,会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吗?当你体验到自己的自私、愧疚时,你是坚持优先满足自己的需求呢,还是会妥协,放弃自己的需求呢?

如果你在生活中总是把自己的需求放到第二位,你就会想在亲密关系中寻找补偿,渴望伴侣将你的需求放到第一位。

有的人需要被接纳。他们对于被控制的耐受性很低。有个同学说,她在和老公、孩子一起出门的时候,老公总是催促她,这让她觉得自己被控制了,心生反感。她觉得自己又不是故意慢的,已经尽力快了,孩子的事还特别多,她很委屈。这时候,我就问她:“相对于你老公,你的确是慢呀。即使是事情多导致的,那也是因为你消耗的时间比老公长呀。慢本身不是问题,问题是,就算你承认了自己不如老公快,又能怎样呢?”

她突然意识到,其实她之所以不能承认比老公慢,是因为她自己不接纳自己慢了。她很想满足老公快一点儿的需求,不能接纳“我比老公慢”和“我让老公失望了”的事实。

所以,一个人需要被别人接纳的时候,他并不接纳自己。他觉得:“只有别人接纳我,我才能做自己;只有别人允许我,我才能不去改变。”

跟自己亲密,就是去问自己:当你需要别人的某种爱时,你自己尝试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