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感是怎么失去的

意义感是怎么失去的

空虚感的来源

享受对很多人来说是件陌生的事。

很多人会选择用吃苦来逃避,感觉并不能享受人生,反而苦难重重。他们会选择让自己经历很多困难,让自己非常忙碌,一方面感慨于生活的苦,一方面继续着这种苦。实际上,忙碌和苦也都是有一定意义的,其作用就是让人不停地劳作,从而不会有时间去患得患失。

一旦吃苦的人停止吃苦,忙碌的人停止忙碌,他们将不得不面对迷失的自我,不得不面对内心的无意义感,继而体验到生命的孤独和虚无。

我在“安全感”一章里谈过,孤独的原因之一是害怕一个人,是恐惧感。这时候的孤独就是,一个人无法跟任何事、任何人建立关系,他体验到的自己是一个孤零零的个体,他在这个世界上无人问津,无甚乐趣。

孤独就是跟人、事、物都没有连接,内心的爱无法投注出去,自我无法寄托。自我找不到寄托的客体,就会感知不到自己的存在,这种感觉就是虚无。

正在做事情不一定代表着你与它有连接,你的理性在强迫你做不喜欢的事,这时候你依然是孤独的。跟人在一起也不一定意味着你与他有所连接,你的身体跟别人在一起,但爱投注不出去,你依然是孤独的。

反之,一个人待着不一定孤独。即使你此刻一个人,没有做事情,如果你心里一直装着你喜欢的人和事,你也会体验到意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是心里装着挚友的丰盈感,《瓦尔登湖》就是心里装着很多事的丰盈感。

所以,孤独是跟外在无关的。

有的人很困惑,认为自己不能热爱生活,不能爱他人,从而特别自责,觉得自己“爱无能”,对一切都没有兴趣。实际上,这时你需要心疼一下自己:这说明你跟外在是没有连接的,你的世界里只剩自己。

当然,你不会所有时候都跟这个世界没有连接,也不会所有时候都有连接。所以人都是有时候孤独,有时候幸福。孤独本身是不可被避免的,但我们可以在孤独的时候思考如何减少一点孤独。

恐惧让人忙着去应对

我们做事情时往往有两个动力:爱和恐惧。爱就是我们内心喜欢这件事,所以想去做。恐惧则是我们必须去做这件事,不然可能会完蛋。我们靠近一个人时也是如此。有的人是因为爱,渴望靠近一个人,并在靠近的过程中体验到满足感;有的人则是因为恐惧,不得不靠近一个人,理由往往是,这是责任、对的、应该的事。

被恐惧驱动的人是不敢把自己的感受放在第一位的,也就是不敢把自己放在第一位。这样的人不敢专注于自己的感觉,不敢为了开心、幸福而活。

而一个人之所以无法去享受生活,是因为他前面的基础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他的潜意识一直在忙着确认:“我是安全的吗?我是自由的吗?我能做好吗?”

比如说看电影。你喜欢看电影吗?如果你喜欢并且要去看,你一定想要把看电影这件事建立在安全感、自由、价值感都满足的基础上。如果这家电影院不安全,随时可能会爆炸,随时会有人突然扇你一巴掌,你就没法儿安心观影,因为你的安全感丧失了。

如果你有一个“如果我有空闲,我就不能浪费时间”的信念,你可能会觉得,看电影是一件浪费时间的事,你也就没法儿开心地看电影了,因为你的自由已然失去了。

如果你觉得这部电影太深奥,你就会不想去看电影,去了也不愿意尝试花精力去理解,免得自己更受挫,所以也就不会享受这部电影了,因为你的价值感早已丧失。

只有你觉得安全感、自由、价值感都得到满足的时候,你才可能会享受那部电影,才能体验到意义感。

在工作中也是这样的,如果你觉得这份工作赚不到钱,吃不饱饭,你就不会享受工作。如果你觉得这份工作不稳定,随时会失去,你也就不会去享受工作。如果你觉得工作中不能出错,必须跟同事搞好关系,必须让领导满意,那么你也没法儿享受工作。如果你觉得工作中你肯定不行,你做不好,就算做出来成果也很垃圾,那么你也享受不了工作。

比如说恋爱。很多人在谈恋爱的时候会计较得失,无法全情投入,那可能是因为他们缺乏安全感,觉得少了点儿什么自己就会有危险;也可能是因为缺失了价值感,不相信自己能经营好一段有结果的关系。

所以,当你体验到孤独、空虚和虚无感的时候,你要先问问自己:此刻,你缺了什么?怎么缺的?

忙着满足安全感、自由、价值感的状态叫作生存,追求意义感的状态才叫生活。当你的底层需求被满足了,你就能从生存状态进入生活状态,就可以享受意义,你的眼里就有了别人,关注的就不再全都是自己了。这时候,你就有了爱的能力。

所以,孤独的深层原因就是不敢做自己,不敢跟着自己的感觉去生活,只能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委屈自己。

爱是自我饱满的结果

享受必须建立在前三者都满足的基础上,你愿意陶醉进去,你才能体验到意义感。

爱只发生在一个人的底层需求得到满足的时候。也就是说,当一个人去爱的时候,他首先要有安全感、自由、价值感。

他没有担忧,不为生存而焦虑,他就有了安全感,有了向外看的可能。一个匮乏安全感的人,注意力都在自己身上,都在想着怎么保护自己,怎么让自己安心下来。

他身心合一,没有自我强迫,就有了自由、能量去看外部世界。一个匮乏自由的人只能用理性去跟别人相处,而用理性无法感受不到别人的喜怒。

他觉得自己是有能力的、是好的,自己的爱是会给别人带来帮助的,这时候,他才有了爱的动力。如果一开始你就觉得别人会嫌弃你,相信自己的行为会带给别人伤害,那你就会没有动力去爱。

所以,爱是自我饱满的人才有资格去做的事。当一个人在某一刻有了安全感、自由、价值感,他才有了爱别人的可能。自我匮乏的人只想索取爱,只想被爱。爱是需要能量的,自我饱满的人才有多余的爱给予别人,自我匮乏的人只想从别人身上榨取能量。

很多人也在问,如何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并且羡慕别人能从事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工作。

一个人之所以找不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是因为他的注意力从来没有在“我喜欢什么”上,他无法找到自己内心到底对什么感兴趣。他的注意力每天都花费在了“如何获得安全感、保证收入,如何做好、获得别人的认可”上。

只要你还在为未来担忧,为金钱担忧,为安全感担忧,为别人如何看你担忧,你就不可能有精力去发现并重视你喜欢的事。

一个人去做自己喜欢的事,也多是在他处于自我饱满状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