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史》简介
《道教史》这本书是由卿希泰,唐大潮创作的,《道教史》共有48章节
1
出版说明
要支撑起一个强大的现代化国家,除了经济、制度、科技、教育等力量之外,还需要先进的、强有力的文化力量。凤凰文库的出版宗旨是:忠实记载当代国内外尤其是中国改革开放以...
2
引言
在中国历史上,“道教”一词曾被赋予过广泛的含义。它最初的意思是指以“道”来教化众生的各种理论学说和实践方法,诸子百家都曾以“道”来称呼自己的理论和方法。儒家、墨...
3
第一章 道教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渊源
...
4
第一节 秦汉社会危机与统治思想宗教化
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道教,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关于此,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例如:《魏书·释老志》称:“道家之原,出于老子。”葛洪《枕中书》认为道教起源...
5
第二节 各种思潮的涌出与融摄
植根于中国封建社会土壤之中的道教,从其产生的思想渊源来看,其特点是“杂而多端”,大致说来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第一,道家思想。 道家和道教是有区别的,先秦道家是...
6
第二章 汉魏两晋南北朝道教
...
7
第一节 民间兴起的汉代道教
早期道教形成过程的重要标志之一,是道教经书的出现。最早的道教经书是汉成帝(前32—前7在位)时,齐人甘忠可造作的名为《天官历包元太平经》共12卷的经书。此部经书...
8
第二节 魏晋道教的分化和发展
黄巾起义,使统治者对于农民利用宗教组织进行反抗,有了一定的认识和警惕。于是,便对活动于民间的早期道教采取了两手政策,一方面加紧镇压,另一方面则进行利用和改造,加...
9
第三节 南北朝道教的改造和充实
魏晋时期道教开始发生分化,在分化过程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然而,就整个道教的情况来看,无论是创建于民间的、并常为农民起义所利用来反抗封建统治者的天师道,还是创自...
10
第三章 隋唐五代北宋道教
...
11
第一节 隋代道教的转折
隋王朝的建立,结束了中国三百余年南北分裂的局面,国家重新获得统一。尽管隋统治时间不长,一共不到40年(581—618),然而,所制定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政...
12
第二节 盛唐道教的鼎兴
在隋末群雄纷起的局面中,比较多的道士都认为李渊父子会取得天下,于是便纷纷投靠到他们的麾下,为其夺取政权、建立李家王朝效力。在这些道士中,特别以楼观道士岐晖和茅山...
13
第三节 中、晚唐及五代十国道教的低落
由李唐王朝开国皇帝高祖李渊制定的崇道政策,到唐玄宗时发展至顶峰,其本意当然是想借助神权来巩固皇权,企图以被吹嘘得灵验无比的“大圣祖”之神威来保佑他建立太平盛世。...
14
第四节 北宋道教的高涨
北宋王朝的建立,结束了军阀割据的局面,中国又归于统一。北宋的统治者继承了唐代儒、道、佛并用和对道教的崇奉、扶持政策,真宗和徽宗两帝统治期间是前后两个高潮。然而,...
15
第四章 南宋金代道教
...
16
第一节 符箓派统领和金丹派兴起
北宋王朝在北方金国的强大军事攻击下,于1127年宣告灭亡,统一的中国再次出现南北分裂的局面。偏安于江南半壁河山的南宋小朝廷,其社会状况从总体上说,一直处于激烈的...
17
第二节 太一道、真大道、全真道三大道派的创立
金人属女真族,原居住在长白山和黑龙江流域。女真族经过部落联盟制向奴隶制的道路迈进,其中以完颜部为首的部落联盟在斗争中日益强大,1113年,在完颜阿骨打的统率下,...
18
第五章 元代道教
...
19
第一节 全真道、太一道、真大道三大道派的发展
蒙古人建立了南北统一的大元帝国。这个帝国疆域空前,“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境内民族众多,信仰各异,怎样才能使他们臣服于大元帝国,使自己的统治...
20
第二节 全真道的南传与金丹派南宗
早在金代,就有全真道士活动于南北交界处的湖北武当山。入元以后,全真道在元初统治者的宠信和扶植下,成为北方三大新道派中势力最为强盛的道派,并发展到极盛。随着元世祖...
21
第三节 龙虎宗及其支派——玄教
江西龙虎山张天师一系与元室的联系,是从忽必烈开始的。忽必烈当政后,注意力就从北方转向了南方,并于至元十一年(1274)决定大举伐宋。为消灭南宋,统一全国,元室对...
22
第四节 茅山宗、阁皂宗及其他符箓道派
进入元代,在江南的传统“三山符箓”,除张天师龙虎宗及其支派玄教得到元统治者的优宠而兴盛外,茅山宗仍代有传衍,阁皂宗本身势力较弱,其发展就不太清楚。但是,南宋新兴...
23
第六章 明代道教
...
24
第一节 明代统治者与道教
从总体上看,明朝的统治者对道教采取了尊崇的态度,管理上的措施也较为完善,超过了历代王朝。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到了明中叶,明统治者对道教的尊崇可说到了无以复...
25
第二节 全真道和正一道
自元代中、后期以来,道教便逐渐归流为以符箓为主的正一道和以内丹修炼为主的全真道两大派。进入明代,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七年(1374)在《御制玄教斋醮仪文序》中说:...
26
第三节 道教的世俗化和民间化
明中叶后,历代皇帝虽然仍旧将道教作为其统治的辅助工具而加以利用,但开始对它加以防范,不断抑制。继明世宗之后的明后期的几位皇帝,对道教的态度已有一些改变。道教本身...
27
第七章 清代民国道教
...
28
第一节 衰落期的道教
1644年,爱新觉罗·福临进入北京,即皇帝位,国号大清,纪元顺治,开始了清王朝对全国的统治。虽然清统治者在宗教信仰上信仰萨满教,入关后又接受了佛教,对道教缺乏信...
29
第二节 陈撄宁与“仙学”
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皇权统治,民国政府在宗教政策上实行信教自由,道教得以合法存在。民国元年(1912),江西都督府取消了龙虎山正一道首领正一真人封...
30
第八章 当代道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