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第十章 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道教是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孕育、发展、成熟起来的,它与中国封建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它本身受到中国封建社会的束缚和影响,同时,也对中国封建社会发挥着自己的作用,特别是当它成为一个较为成熟的宗教信仰体系后,对封建社会的作用和影响就愈见深远。可以说,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可见到道教的影子。它是中国封建社会思想文化的三大支柱之一。

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一方面,封建统治者总是利用道教来为其统治服务,道教亦长期得到封建统治者的扶持,封建统治者与道教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其中尤以唐玄宗、宋徽宗、明世宗最为突出。另一方面,道教本身也在积极地向封建皇朝的统治者靠拢,改变道教的民间色彩,删去不适应于统治者需要的成分,使道教逐渐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葛洪便是这方面的代表人物之一。此后,许多道教徒还直接参与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政治斗争,为统治者出谋划策,在政治上和军事上都扮演着重要角色,有些道教徒甚至还担任朝廷重要官职,深入宫廷,参与朝政,其中尤以邵以正、陶仲文等最为有名。除此而外,许多农民起义领导者,也曾利用道教作为他们发动起义的思想工具和组织工具,如黄巾起义,孙恩、卢循起义等等。道教在下层群众中的社会影响,也是非常广泛的和深刻的,以致许多民间习俗也是由道教活动转化而来。道教在思想文化方面的影响更为明显。就它与传统思想文化的另外两大支柱——儒、释的关系来看,其影响也是深刻的。因而,如果不对道教进行深入的研究,不对道教与儒学、佛学的关系展开讨论,就不可能正确了解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也不可能正确认识中国封建社会的方方面面。道教与儒、释的相互关系,既互相矛盾、互相斗争,又互相吸收、互相融合。这种关系从东汉道教产生以来,几乎就贯穿于道教历史发展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