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道教大事记
一 道教大事记
125—144年 东汉顺帝时,琅玡宫崇上其师于吉在曲阳泉水上所得神书170卷,名为《太平清领书》。沛人张陵客蜀,学道鹤鸣山中,创立“五斗米道”。
143年 东汉顺帝汉安二年。据道教称,张陵于其时立二十四治、三十六靖。
146—147年 东汉质帝、桓帝时,魏伯阳作丹鼎派道教的重要著作《周易参同契》。
172年 东汉灵帝熹平元年。张角奉黄老道,并有《太平经》一书,遣弟子八人使于四方,以“善道”教化天下,十余年间徒众达数十万。
181年 东汉灵帝光和四年。东方有张角为太平道,汉中有张修为五斗米道。
184年 东汉灵帝中平元年。张角编太平道徒为36方,发动“黄巾军起义”。后张角病死,黄巾起义失败,太平道传授不明。
191年 东汉献帝初平二年。张陵之孙张鲁在汉中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以五斗米道教民,雄据巴、汉30年。张鲁述作《老子想尔注》。
215年 东汉献帝建安二十年。曹操率17万兵马攻汉中,张鲁降。张鲁被拜为镇南将军,封阆中侯,又随迁至邺。次年,张鲁逝。五斗米道由此传到中原。
25—220年 东汉时,产生了标志着《老子》由道家学说向道教理论过渡的《老子河上公章句》。
231年 三国魏明帝太和五年。迁往北方的五斗米道在张鲁逝后,其祭酒自发立治传教,出现了组织混乱状况。
277年 西晋武帝咸宁三年。犍为道士陈瑞在四川传教收徒,自号“天师”,是为五斗米道之一支。益州刺史王浚以“不孝”罪诛之。
282年 西晋武帝太康三年。《黄庭内景经》成书。
301年 西晋惠帝永宁元年。李特、李雄领导的与五斗米道有关联的流民起义爆发。
305年 西晋惠帝永兴二年。李雄称帝成都,国号大成。封道教首领范长生为天地太师,拜为丞相。道教在巴蜀地区再获发展。
290—306年 西晋惠帝时。道士王浮造作《化胡经》一卷。
343年 东晋康帝建元元年。生于西晋武帝太康四年(283)的道教理论家葛洪去世。
364年 东晋哀帝兴宁二年。以《上清大洞真经》为首,主“存思法”的道教上清派形成。
371—372年 东晋简文帝时。江南不少士家大族奉信天师道,逐渐形成天师道世家。
374年 东晋孝武帝宁康二年。被道教净明派奉为始祖的许逊逝。
397—401年 东晋安帝隆安年间。葛洪族孙葛巢甫创道教灵宝派,出《灵宝经》三十余卷,灵宝教大行于世。
398年 东晋安帝隆安二年。王灵期演绎《上清经》,将原有的31卷增至50余卷,从此《上清经》广泛流传。
399年 东晋安帝隆安三年。孙恩利用五斗米道起义,杀世奉五斗米道的王凝之。
402年 东晋安帝元兴元年。孙恩兵败投海自沉,余众推其妹夫卢循为主。
411年 东晋安帝义熙七年。交州刺史杜慧度击败卢循,持续近12年的孙恩、卢循起义失败。
419—420年 东晋末年。《度人经》成书,是为道教史上的一部重要经典,《正统道藏》列为全藏第一卷。
415年 北魏明元帝神瑞二年。道士寇谦之称太上老君降临嵩岳,授予天师之位,并赐《云中音诵新科之诫》,令其“清整道教,除去三张伪法”。
423年 北魏明元帝泰常八年。寇谦之称老君之孙李普文令他奉持《录图真经》60余卷,“辅佐北方太平真君”。
424年 北魏太武帝始光元年。寇谦之献书太武帝。“魏文朗造佛道像”,这是现存最早的有明确纪年的道教造像。
425年 北魏太武帝始光二年。太武帝崇奉崔浩上疏所荐寇谦之的天师道,并宣扬天下。建天师道场于京城东南,给道士衣食,月设厨会数千人。
424—428年 北魏太武帝始光间。道士尹通事马俭于楼观,太武帝常遣使致香烛。楼观道逐渐形成一个对社会产生影响的道教教团。
432年 刘宋文帝元嘉九年。何承天出《报应问》,批评佛教因果报应说,儒、道同佛教之间的理论斗争展开。
440年 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元年。太武帝据寇谦之所云“辅佐北方太平真君”,改元太平真君。
444年 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五年。太武帝亲至道坛受箓,从此成为北魏诸帝即位之惯例。
446年 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七年。太武帝“废佛”。
448年 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九年。寇谦之逝,享年83。
452年 刘宋文帝元嘉二十九年。陆修静应召入宫讲道,皇太后王氏执门徒礼。
461年 刘宋孝武帝大明五年。陆修静于庐山建“简寂观”,于此修道。
467年 刘宋明帝泰始三年。陆修静奉召与弟子孙游岳赴建康,明帝为其于北郊天印山筑崇虚馆以居之。
471年 刘宋明帝泰始七年。陆修静按“三洞”分类道经,撰中国道教史上第一部道书目录《三洞经书目录》,著录道经1090卷。
477年 刘宋后废帝元徽五年。陆修静逝,时年71岁。
401—479年 刘宋末年。道士顾欢发表《夷夏论》,详论佛、道二教同异优劣。
479—502年 南齐初。司徒从事中郎张融作《门律》,以说明佛、道本无二致。齐道士托张融之名作《三破论》,斥佛教入国破国,入家破家,入身破身。
492年 南齐武帝永明十年。陶弘景隐居茅山修道。
479—502年 南齐(479—502)末至萧梁(502—557)初。孟法师作道教史上第二部经书目录《玉纬七部经书目》。该目录在陆修静的三洞目录基础上另加四辅而成,已佚。
503年 萧梁武帝天监二年。朝廷置大小道正,令孟景翼作大正。孟景翼著《正一论》,宣称佛、道二教同源。
504年 萧梁武帝天监三年。梁武帝弃道奉佛,宣布“惟佛一道是正道”。
502—519年 萧梁武帝天监年间。梁武帝对陶弘景书问不绝,时以政务询于弘景,人呼为“山中宰相”。
520年 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朝廷请道士姜斌与释昙无最当廷辩论佛、道二教先后,姜斌败,被配徙马邑。
531—580年 北朝隋初间。在道教史和古代哲学史上都有一定地位的《黄帝阴符经》成书。
536年 萧梁武帝大同二年。陶弘景逝,时年80岁。
555年 北齐文宣帝天保六年。文宣帝敕召沙门与道士辩二教优劣,道教辩败,敕道士削发为僧,遂使“齐境无两信”。
569年 北周武帝天和四年。武帝集百官、道士、沙门、名儒讨论释、老,判定以儒教为先,佛教为后,道教最上。开创《道藏》兼收诸子书先河的《玄都经目》成书,收有诸子书884卷。
570年 北周武帝天和五年。甄鸾上《笑道论》三卷,被焚毁。
573年 北周武帝建德三年。武帝敕断佛、道二教,经像悉毁,罢沙门道士,并令还俗。建通道观,命道士王延于通道观校雠三洞经图,凡八十余卷。王延又作《三洞珠囊》七卷。
577年 北周武帝建德六年。北周灭齐,武帝宣布废佛令。
559—581年 北周时。朝廷崇奉道法,承规制,诸帝即位皆登坛受道箓。
579年 北周静帝大象元年。道士张宾盛言杨坚有代谢之征,及杨坚即位,擢张宾为华州太史。
581年 隋文帝开皇元年。杨坚诏令复行佛、道二教。
583年 隋文帝开皇三年。杨坚命重修楼观宫宇,并度道士20人。释颜琮撰《辨道论》,及老子化胡说。
586年 隋文帝开皇六年。文帝杨坚令亳州刺史营修老子祠堂,申醮祀之礼,并建老子碑作颂。
600年 隋文帝开皇二十年。文帝下诏重申佛法深妙,道教虚融,敢毁坏、偷盗佛及天尊像、岳镇海渎神形者,以不道论;沙门坏佛像,道士坏天尊像,以恶逆论。
605年 隋炀帝大业元年。朝廷改僧寺为道场,道观为玄坛。于东都置道术坊,于内道场集道、佛经典,禁图谶。
606年 隋炀帝大业二年。炀帝诏令沙门、道士致敬王者。
608年 隋炀帝大业四年。炀帝诏令杨宏集道士、名儒入智藏寺,论议三教。
617年 隋炀帝大业十三年。李渊起兵晋阳,楼观道士岐晖以观中资粮给军,李渊命岐晖为紫金光禄大夫,并遣使楼观设醮祈福。
619年 唐高祖武德二年。李渊命楼观令鼎新修老君殿、天尊堂及尹真人庙。令道士岐晖主观事。
620年 唐高祖武德三年。李渊立老子庙于羊角山,诏改楼观为宗圣观。
624年 唐高祖武德七年。李渊遣刑部尚书沈叔安携天尊像赠高丽,并令道士前往讲《道德经》。
625年 唐高祖武德八年。李渊幸国子学,诏老先、孔次、释末。
626年 唐高祖武德九年。清虚观道士李仲卿著《十异九迷论》,刘进喜著《显正论》斥佛教。释法琳撰《辨正论》驳李仲卿、刘进喜之论。
631年 唐太宗贞观五年。李世民诏僧、道致敬父母。
637年 唐太宗贞观十一年。高丽遣使学道教,太宗遣道士八人前往高丽,其王尊道士坐儒士之上,命道士行镇国内有名山川。
647年 唐太宗贞观二十一年。李世民命玄奘法师与道士蔡晃等三十余人齐集五通观,译《老子五千文》为梵言。
666年 唐高宗乾封元年。太宗诏天下诸州置观、寺一所。高宗至亳州谒老君庙,上尊号曰“太上玄元皇帝”、圣母曰“先天太后”,创建祠堂。改阳谷县为真源县,县内宗姓特给复一年。
668年 唐高宗总章元年。高宗诏百僚、僧、道议《老子化胡经》,后下敕搜聚《化胡经》焚毁之。
674年 唐高宗上元元年。武则天上奏十二条,请王公百僚皆习《老子》,每岁依《孝经》、《论语》例策试。
678年 唐高宗仪凤三年。高宗命道士隶宗正寺,班在诸王之次。诏自今而后《道德经》为上经,贡举人皆须兼通。
691年 唐则天天授二年。武则天令佛教在道教之上,僧尼处道士女冠之前。
693年 唐则天长寿二年。武则天罢举人习《老子》,改习《臣轨》。
701年 唐则天大足元年。张昌宗、李峤、宋之问、刘知几撰成《三教珠英》1300卷。
705年 唐中宗神龙元年。中宗令贡举人停习《臣轨》,依旧习《老子》,老子依旧为玄元皇帝。
711年 唐睿宗景云二年。睿宗诏令自今每法事集会,僧尼道士女冠宜齐行道集。
713年 唐玄宗先天二年。玄宗命太清观主史崇玄与昭文馆、崇文馆学士等修《一切道经音义》、《妙门缘起》等,共约150卷。玄宗为《音义》作序。后又发使搜求道经,纂修成藏,曰《三洞琼纲》,共3744卷(或谓5700卷)。
715年 唐玄宗开元三年。玄宗以老君诞辰为玄元节,御制玄元皇帝赞。诏改羊角山为龙角山,改庙为庆唐观,塑高祖、太宗、中宗、睿宗、玄宗像列侍。
721年 唐玄宗开元九年。玄宗遣使迎司马承祯入京,并亲受法箓。诏司马承祯制《玄真曲》,李会元制《大罗天曲》,贺知章制《紫清上圣道曲》。
722年 唐玄宗开元十年。玄宗诏两京及诸州各置玄元皇帝庙一所,每岁依道法斋醮。置崇玄学,其徒令习《道德经》、《庄子》、《列子》、《文子》,每年准明经例举送。
725年 唐玄宗开元十三年。玄宗颁《赐青城常道观敕》,令区分佛、道,使毋争夺。
730年 唐玄宗开元十八年。玄宗诏释、道二教论议,沙门道氤与道士尹崇对辩,并下旨令将议论编入藏,曰《开元佛道论衡》。
733年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玄宗注《道德经》,令学者习之。制令士庶家藏《老子》一本,每年贡举人量减《尚书》、《论语》两策,加《老子》策。
734年 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玄宗诏京城及天下诸州每年正月、七月、十月三元日,十三至十五日,官禁断屠宰。
735年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玄宗亲注《老子》、修《疏义》八卷,制《开元文字音义》30卷,颁示公卿士庶及道、释二门。日本使臣请《老子经》及天尊像以归于国。
738年 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玄宗注《道德经》刻于石,作《疏》十卷令学者习之。遣唐使携《道德经》赠新罗。
741年 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玄宗诏令家习《道德经》,两京及诸州各置玄元皇帝庙一所,每年依道法斋醮。又兼置崇玄学生员,令习《老子》、《庄子》、《列子》、《文子》,每年准明经例考试。玄宗制《霓裳羽衣曲》、《紫微八卦舞》。
742年 唐玄宗天宝元年。玄宗亲享玄元皇帝于新庙。以庄子号南华真人,文子号通玄真人,列子号冲虚真人,庚桑子号洞灵真人;改《庄子》为《南华真经》、《文子》为《通玄真经》、《列子》为《冲虚真经》、《庚桑子》为《洞灵真经》。两京玄元庙改为太上玄元庙,天下准此。颁分《道德经》为上下经诏。
743年 唐玄宗天宝二年。玄宗追尊老子为大圣祖玄元皇帝,改两京崇玄学为崇玄馆,宰相为大学士,领两京玄元宫及道观。玄宗亲谒玄元宫,追尊玄元皇帝为先天太上皇、圣母益寿氏号先天太后。改西京玄元庙为太清宫,东宫为太微宫,天下诸州为紫极宫。
745年 唐玄宗天宝四年。玄宗亲制《降真召仙之曲》、《紫微送仙之曲》。诏坟籍中载有老君、庄子旧号者,并宜改正,其余编录经义等书,以《道德经》在诸经之首,《南华》等经不宜编列子书。
747年 唐玄宗天宝六年。玄宗册赠后汉张道陵为天师,梁陶弘景为太保。
748年 唐玄宗天宝七年。玄宗从茅山道士李含光受上清经箓。
749年 唐玄宗天宝八年。玄宗谒太清宫,加老君尊号为“圣祖大道玄元皇帝”。命崇玄馆写一切道经送诸道采访使,令管内诸道转写,官本留采访郡太一观持诵。
751年 唐玄宗天宝十年。玄宗于内道场亲教诸道士步虚声韵。命写一切道经五本(部)赐诸道观。
754年 唐玄宗天宝十三年。玄宗朝献太清宫,上老君尊号曰“大圣祖高上大道金阙玄元天皇大帝”。
757年 唐肃宗至德二年。肃宗诏天柱山老君庙改为启圣宫。
761年 唐肃宗上元二年。朝廷于景龙观设高座讲论释、道二教,遣公卿百僚悉就观设醮讲论。
777年 唐代宗大历十二年。代宗命天下仙洞灵迹禁樵捕。
796年 唐德宗贞元十二年。德宗御麟德殿,命韦渠牟、徐岱等与沙门鉴虚、覃延及道士郗维素、葛参成讨论三教。
814年 唐宪宗元和九年。宫内出道教神仙图像经法九辇,赐兴唐观。
822年 唐穆宗长庆二年。穆宗令诸色人中有情愿入道者,但能暗记《老子经》及《度人经》精熟者即任入道,愿以《黄庭经》代者亦听之。
826年 唐敬宗宝历二年。朝廷以太清宫道士赵归真充两街道门都教授博士。
827年 唐文宗太和元年。文宗召秘书监白居易、安国寺沙门义林、上清宫道士杨弘元入麟德殿内道场谈论三教。
844年 唐武宗会昌四年。礼部以道士赵归真为左右街道门教授先生。归真言释氏之教蠹耗生灵,非中国之教,尽宜除之。武宗毁道场佛经像,安置天尊老君像。令毁拆天下小寺,经、佛入大寺,钟送道观。
845年 唐武宗会昌五年。赵归真请与释氏辩论,令僧、道会麟德殿。令沙门知玄与道门敌言“神仙为可学不可学”。颁敕废佛。
846年 唐武宗会昌六年。宣宗受三洞法箓于道士刘玄靖。
849年 唐宣宗大中三年。宣宗召谏议李贻孙、给事杨汉公、沙门知玄与道士于麟德殿讲论三教。
875年 唐僖宗乾符二年。僖宗遣使至茅山受大洞箓。
883年 唐僖宗中和三年。僖宗改成都玄中观为青羊宫,令乐朋龟撰《西川青羊宫碑铭》。
884年 唐僖宗中和四年。据杜光庭记载:唐代所造宫观约1900所,度道士1.5万余人。
887年 唐僖宗光启三年。《无能子》成书。
891年 唐昭宗大顺二年。据杜光庭记载:玄宗开元年间著《琼纲经目》凡7300卷,复有《玉纬别目》,纪传疏论相兼9000余卷。肃宗上元年中,所收经箓6000余卷,代宗大历中又及7000卷,穆宗、懿宗时两街所写仅5300卷,经黄巢起义,“真宫道宇,所在凋零,玉笈琅函,十无三二”。
907年 后梁太祖开平元年。太祖令道士不入宗正。罢释、道二教诞日御前讲论。
913年 前蜀高祖永平三年。王建以杜光庭为金紫光禄大夫、左谏议大夫,封蔡国公,赐号广成先生。
955年 后周世宗显德二年。世宗召见华山道士陈抟。
967年 宋太祖乾德五年。太祖召莱州道士刘若拙为左街道录。道士孙夷中撰《三洞群仙录》。
972年 宋太祖开宝五年。朝廷禁民寄褐宫观,私度出家。诏功德使与左街道录刘若拙集京师道士考试,其学业未至者皆斥之。诏:“每当朝集,僧先道后,并立殿,僧东道西。”“若遇郊天,道左僧右。”
977年 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太宗召见华山道士陈抟。
990年 宋太宗淳化元年。太宗命散骑常侍徐铉、知制诰王禹偁校正道经7000卷,道士张契真参与其事,编纂《道藏》成,得3737卷。
1004年 宋真宗景德元年。朱自英嗣教,任茅山第23代宗师。
1006年 宋真宗景德三年。真宗谓:“道释之门,有助世教”,倡三教一贯。
1007年 宋真宗景德四年。真宗遣使命朱自英设醮祈嗣,越年赐号“国师”。
1008年 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真宗称神人告以“天书”下降之期,至期有《大中祥符》三篇降于皇宫左承天门屋角,召群臣启读,遂崇道教。敕两街道士修斋醮科仪,特命王钦若定《罗天大醮仪》。真宗自制道教乐章。
1009年 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真宗诏天下建道场,左右街选道士十人校定《道藏》典籍。
1010年 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真宗令崇文院集馆阁本详校道书,宰臣王钦若总领其事。
1012年 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真宗称九天司命上卿保生天尊降于延恩殿。梦神人传玉皇命,曰:“先令汝祖赵某授汝天书,将见汝,如唐朝恭奉玄元皇帝。”遂上天尊号曰:“圣祖上灵高道九天司命保生天尊大帝”。诏天下天庆观并增置圣祖殿,又于京师建景灵宫以奉圣祖。诏:“圣祖名,上曰‘玄’,下曰‘朗’,不得斥犯。”改兖州曲阜县为仙源县,建景灵宫、太极观于寿丘,供奉圣祖与圣祖母。作《圣祖降临记》宣示中外,后赐《道藏》于天下。初置玉清昭应宫使,令宰相王旦兼之。且演变为宋代官僚提举宫观的祠禄制度。
1013年 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真宗诏加上真元皇帝老子号曰:“太上混元上德皇帝”。任张君房为著作左郎,主领《道藏》纂修事。
1014年 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真宗尊上玉皇大帝号曰:“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玉皇大帝”。
1015年 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真宗召信州龙虎山道士张正随至京师。
1016年 宋真宗大中祥符九年。王钦若撰成新编《道藏》篇目进上,真宗赐名《宝文统录》,并制序。此乃王钦若依旧有三洞四辅经目增编,共得4359卷。
1019年 宋真宗天禧三年。张君房编纂全藏成,函目始“天”终“宫”,因号《大宋天宫宝藏》,总466函,4565卷。《道藏》以千字文编函自此始。张君房又撮其精要,编成《云笈七签》120卷,俗称“小道藏”。
1022年 宋真宗乾兴元年。二月,真宗逝。仁宗即位,罢天庆、天祯、天贶、先天、降圣诸节宫观燃灯。
1025年 宋仁宗天圣三年。浩然子刘从善充景灵宫住持,进《咒食文》。咒食之科从此始。
1055年 宋仁宗至和二年。仁宗召第26代天师张嗣宗赴阙,为国祈祷。
1069年 宋神宗熙宁二年。张伯端入成都,遇师授内丹药物火候之诀,撰《悟真篇》。
1072年 宋神宗熙宁五年。朝廷增神仙封号,初“真人”,次“真君”。
1097年 宋哲宗绍圣四年。哲宗敕江宁府句容县三茅山经箓宝坛与信州龙虎山、临江军阁皂山,三山鼎峙,辅化皇图。亳州道士贾善翔作《犹龙传》、《高道传》。
1105年 宋徽宗崇宁四年。徽宗召张继先进京,命禳澥州盐池精怪,又建醮内廷。赐昆玉所刻“阳平治都功印”,封其祖张陵“正一静应显佑真君”,赐缗钱修龙虎山上清宫,拨步口庄五万以饭其众,改赐“上清正一宫”额。追封其祖、父“先生”号,度其祖母陈氏、母冯氏,妹葆真为道士,官其兄绍先仕郎。
1106年 宋徽宗崇宁五年。徽宗诏访求道教遗书,令道士校定,至是《道藏》增至5387卷。
1107年 宋徽宗大观元年。徽宗诏:“道士序位在僧上,女冠在尼上。”命张继先醮于龙虎山中,召赴阙,命祛宫中妖。因问道要,乃作《大道歌》。
1112年 宋徽宗政和二年。朝廷颁《金箓灵宝道场仪范》于天下。
1113年 宋徽宗政和三年。徽宗诏天下访求道教仙经,令道士校定,编纂《政和万寿道藏》,送福州闽县镂板。
1114年 宋徽宗政和四年。朝廷置道阶六字先生至额外鉴义品秩,比视中大夫至将仕郎,凡26等,后又置道职八等,有诸殿侍宸、校籍、授经、以拟待制、修撰、直阁之名。诏诸路监司,每路通选宫观道士十人上京,赴左右街道录院讲习科教声赞科仪。再诏求道书。知福州事黄裳请于福州闽县九仙山巅天宁万寿观建飞天法藏,庋天下道书,总540函,赐名《万寿道藏》,镂板进京。
1116年 宋徽宗政和六年。徽宗上玉皇“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昊天玉皇上帝”徽号。访求高道,左街道录徐知常荐温州永嘉道士林灵蘁累言神霄事,尝作《神霄谣》,召对,为其改名“灵素”。命天下皆建神霄万寿宫,于京师开神霄箓坛。令道士改隶秘书省。
1117年 宋徽宗政和七年。诏改天下天宁观为神霄玉清万寿宫,无观者,以僧寺充之,并设长生大帝、东华大帝像。大会道士2000余人于上清宝箓宫,徽宗亲率吏民万众,听林灵素讲玉清神霄王降生记及道经教义。徽宗册封己为“教主道君皇帝”。改《老子道德经》为《太上混元上德皇帝道德真经》,徽宗有注曰《政和御注》。
1118年 宋徽宗重和元年。国家建道学。学道之士许入州县学,所习经以《黄帝内经》、《道德真经》为大经,《庄子》、《列子》为小经,兼通儒书,合为一道。又增置士名,自元士至志士凡九等,分入官品。诏太学、辟雍各置《内经》、《道德经》、《庄子》、《列子》博士二员,颁《御注道德经》,刻石神霄宫。采蔡京言,集古今道教事为纪、志,赐名《道史》。
1119年 宋徽宗宣和元年。徽宗诏改佛为“大觉金仙”,余为“仙人”、“大士”;僧称“德士”,尼为“女德士”;寺为“宫”,院为“观”,住持为“知宫观”;佛像赐天尊服;所有僧录司称“德士司”,左右街道录院改名“道德院”,德士司隶属之。诏许德士入道学,依道士法。此前即将释典中诋毁道、儒二教者尽行焚毁,颁降林灵素所上《释经诋诬道教议》一卷。诏封庄周为“微妙元通真君”,列御寇为“致虚观妙真君”,配享混元皇帝。诏所修道书,自东汉止五代为《道史》,本朝为《道典》。
1120年 宋徽宗宣和二年。国家罢道学。诏复寺院额,诏复佛号,德士复为僧。
1122年 宋徽宗宣和四年。徽宗遣使延聘建昌军南丰道士王文卿至京。奏对玄化无为之道,筑雷坛驱治皇宫妖祟。
1127年 宋高宗建炎元年。高宗诏:“罢天下神霄宫”,“藉天下神霄宫钱谷充经费”。
1127—1130年 宋高宗建炎间。高宗敕封崔府君为“护国显应兴福普佑真君”,京城建“显应观”以崇祀。
1131年 宋高宗绍兴元年。何守证撰《灵宝净明新修九老神印伏魔秘法序》。
1144年 宋高宗绍兴十四年。高宗敕命于京城建“四圣延祥观”,崇祀天蓬、天猷、翊圣、真武。
1145年 宋高宗绍兴十五年。朝廷收僧道免丁钱,自1.5万至2000,凡九等。
1146年 宋高宗绍兴十六年。东华派创始人宁全真应诏祈晴。
1150年 宋高宗绍兴二十年。贺允中奏曰:“道士止有万人。”
1151年 宋高宗绍兴二十一年。高宗诏:“籍寺观庙产以赡学。”
1154年 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高宗诏:售紫衣大师号,每枚千三百有奇,以为定制。
1168年 宋孝宗乾道四年。孝宗下敕:“班祈雨雪之法于诸路。”
1175年 宋孝宗淳熙二年。闽县报恩光孝观所藏《政和万寿道藏》送往临安,太一宫抄录一藏,四年成。孝宗御书《琼章宝藏》以赐,并敕写录数藏,六年成,颁赐各大道观。
1179年 宋孝宗淳熙六年。孝宗赐余杭大涤山洞霄宫《道藏》。
1187年 宋孝宗淳熙十四年。孝宗亲赴太一宫、明庆寺祈雨。
1208年 宋宁宗嘉定元年。宁宗幸太一宫、明庆寺祷雨。
1226年 宋理宗宝庆二年。茅山道士萧应叟撰成《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内义》五卷。
1233年 宋理宗绍定六年。临安太一宫道士胡滢微刊印《太上感应篇》,并撰《进太上感应篇表》进于朝,理宗亲为刊题“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八字,以广推行。
1234—1236年 宋理宗端平年间。第35代天师张可大累次应诏赴阙行斋醮事,劾治鄱阳湖水患、钱塘潮患。又设醮太乙宫,禳治蝗灾。
1239年 宋理宗嘉熙三年。理宗召见第35代天师张可大,命提举三山符箓兼御前诸宫观教门公事,主领杭州龙翔宫,正一派正式成为江南诸道派统领。元世祖忽必烈遣密使入龙虎山造访张可大,可大谓吏者曰:“善事尔主,二十年当混一天下。”
1252年 宋理宗淳祐十二年。皇帝诏:于临安建西太乙宫。
1254年 宋理宗宝祐二年。理宗亲诣太乙宫为国祈祥。凡遇灾祸及节庆,皆命道士斋醮祈禳。
1127—1279年 南宋年间。新出道教符箓派有东华派、神霄派、天心派、净明道、清微派,以及主内丹修炼的金丹派南宗。
1138—1149年 金熙宗年间。朝廷设道司、道录、道正等道官管理道教,任期五年。又设道阶六等,有侍宸、授经等名目。
1138—1140年 金熙宗天眷间。萧抱珍创太一教。
1141—1149年 金熙宗皇统间。刘德仁创大道教,后改名为真大道教。
1148年 金熙宗皇统八年。熙宗遣御带李琮驿召萧抱珍赴阙。
1161—1189年 金世宗大定间。王重阳创全真道。
1165年 金世宗大定五年。世宗谓宰臣,曰:自东南两京外,命民进补纳官,以及卖僧道尼女冠度牒、紫褐衣、师号、寺观等名额。
1166年 金世宗大定六年。萧抱珍逝,其弟子韩道熙嗣教,改姓萧。
1167年 金世宗大定七年。世宗诏刘德仁入居中都天长观,赐号“东岳真人”。
1169年 金世宗大定九年。王重阳率弟子刘处玄、谭处端、马钰、丘处机从山东返陕西终南山,抵开封。次年,王重阳逝,马钰掌教。
1171年 金世宗大定十一年。世宗诏求国内高道主持新修复的中都天长观,萧道熙应诏。
1172年 金世宗大定十二年。丘处机、马钰、谭处端、刘处玄护送王重阳遗体回终南山刘蒋村安葬。
1174年 金世宗大定十四年。丘处机隐居磻溪修道六年。
1176年 金世宗大定十六年。金廷依宋制普试僧、道,考试合格者发予度牒。
1180年 金世宗大定二十年。丘处机隐陇州龙门山修道七年。刘德仁逝,其弟子陈师正嗣教。
1186年 金世宗大定二十六年。丘处机还终南山刘蒋村修葺王重阳旧居,取名“祖庭”。
1187年 金世宗大定二十七年。世宗诏王处一赴京,亲问其卫生之道。
1188年 金世宗大定二十八年。世宗召丘处机赴京,为世宗讲解全真道教理。
1190年 金章宗明昌元年。章宗“以惑众乱民,禁罢全真及五行毗卢”。制禁私自披剃为僧、道者,敕僧、道三年一试。
1191年 金章宗明昌二年。禁以太一混元授箓私建庵室者。丘处机返归山东栖霞,建太虚观以居。《大金玄都宝藏》成,共6455卷。
1196年 金章宗承安元年。章宗从尚书省奏,降僧、道空名度牒紫褐师德号以助军饷。章宗幸天长观建普天大醮。
1201年 金章宗泰和元年。章宗命祷亳州太清宫,幸天长观。
1203年 金章宗泰和三年。丘处机任全真掌教。
1207年 金章宗泰和七年。章宗元妃分赐王处一所居圣水玉虚观和丘处机所居栖霞太虚观道经各一藏。
1214年 金宣宗贞祐四年。山东大乱,金廷请丘处机至登州、宁海招安乱军首领杨安儿,“所至皆投弋拜命。二州遂定”。
1216年 金宣宗贞祐四年。宣宗遣使召请丘处机,不应诏。
1219年 金宣宗兴定三年。宋宁宗遣使召请丘处机,不应诏。元太祖成吉思汗派使臣刘仲禄召请丘处机。
1220年 元太祖十五年。丘处机率十八弟子应成吉思汗诏,启程北上。
1222年 元太祖十七年。丘处机到达成吉思汗设于阿姆河南岸军营。
1224年 元太祖十九年。丘处机东归抵燕京,居大天长观。成吉思汗遣使传旨:“朕所有之地,爱愿处即住。”
1227年 元太祖二十二年。丘处机逝,尹志平嗣教。
1238年 元太宗十年。李志常奏请得旨,改终南山灵虚观为“重阳宫”(即陕西重阳宫)。
1244年 蒙古乃马真皇后称制三年。潘德冲在山西芮城县永乐镇创建纯阳万寿宫(即永乐宫)。宋德方等编撰《大元玄都宝藏》成,共7800余卷。
1246年 元定宗元年。忽必烈召见太一道四祖萧辅道。
1254年 元宪宗四年。宪宗赐大道教改名“真大道教”。
1255年 元宪宗五年。释、道间展开御前小辩论,道教败北,被焚毁伪经经板,退还佛寺37处。
1258年 元宪宗八年。佛、道大辩论,全真道败,被令焚毁伪经45部,归还佛寺237处。
1261年 元世祖中统二年。世祖命李希安掌管真大道教。
1268年 元世祖至元五年。世祖赐真大道教六祖孙德彧“通玄真人”号,命其统辖诸路真大道教,赐铜章,后改赐银印二。
1269年 元世祖至元六年。世宗诏封赠王玄甫“东华紫府少阳帝君”,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王重阳“真君”名号,马钰、谭处端、刘处玄、王处一、丘处机、郝大通、孙不二“真人”号。
1273年 元世祖至元十年。世宗召王志坦掌全真教,加号“大真人”。
1274年 元世祖至元十一年。朝廷建太一宫于两京,命太一道五祖萧居寿居之,领祠事。
1275年 元世祖至元十二年。世祖钦定江南名山仙迹宜祠者,江西玉隆宫居其一。凡道吕,率被玺书。鲁大宥、汪真常率徒众修复武当山紫霄、五龙诸宫。
1276年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世祖召见张陵第36代孙张宗演,命主领江南道教,赐银印。
1277年 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世祖制称张宗演为“36代天师”,并赐号“演道灵应冲和真人”。
1278年 元世祖至元十五年。世祖赐张留孙“玄教宗师”号,制授张留孙为江南诸路道教都提点,管领江北淮东淮西荆襄道教事,佩银印。建汉祖天师正一祠于京师,令张留孙居之。
1279年 元世祖至元十六年。世宗令张留孙自别为籍,标志龙虎山支派玄教创立。
1280年 元世祖至元十七年。茅山宗第43代宗师许道杞应召入朝,“世祖以臂疾召见大都香殿,令试以法,愈。复命祈雪止风,皆奇验,赐宝冠法服。降玺书大护其教,佩印南还,三茅山悉统录之”。
1281年 元世祖至元十八年。世宗命文臣及僧录司教禅诸僧诣长春宫,偕正一天师张宗演、全真掌教祁志诚、大道掌教李德和与杜福春考证道藏伪经经板。下诏:天下“道家诸经可留《道德》二篇,其余文字及板本化图,一切焚毁,隐匿者罪之”。太子真金以张留孙言请曰:“黄老之言,治国不可废者。上始悔悟,集儒臣论定当所行者,俾天下复崇其教”,“而醮祈禁祝,亦皆不废”。
1287年 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世祖遣使诣龙虎、阁皂、三茅山设醮。
1291年 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张留孙以卜筮解除世祖任用完颜泽为相之疑虑。
1264—1294年 元世祖至元间。刘玉重建净明道。
1295年 元成宗元贞元年。成宗加封张陵为“三天扶教辅元大法正一静应显佑真君”号。尊世祖之成命大驰禁,谓:“江之南北,道流儒宿,众择之”,“凡金箓科范不涉释言者”,“在所听焉”。
1303年 元成宗大德七年。成宗加封真武为“元圣仁威玄天上帝”,许逊为“至道玄应神功录济真君”。
1304年 元成宗大德八年。成宗敕封第38代天师张与材为“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箓。此标志以龙虎山张天师为首的各符箓派融合,正一道形成。后历代天师皆袭此职。
1314年 元仁宗延祐元年。玄教道士毛颖达主持六丁之祠。
1315年 元仁宗延祐二年。张留孙所得头衔为“开府仪同三司,特进上卿,辅成赞化保运玄教大宗师,志道弘教冲玄仁静大真人,知集贤院事,领诸路道教事”。
1317年 元仁宗延祐四年。茅山第44代宗师刘大彬得“九天老仙都君”印,有司闻于朝,仁宗下旨还赐茅山上清宗坛,以传道统。张留孙弟子王寿衍“复奉旨求东南贤良”。
1318年 元仁宗延祐五年。王寿衍在访求东南贤良过程中,得永嘉戴侗《六书故》、鄱阳马端临《文献通考》二书,表上而颁行之。
1321年 元英宗至治元年。张留孙逝,吴全节嗣教。
1322年 元英宗至治二年。英宗“以掌道教张嗣成、吴全节、蓝道元各三授制命、银印,敕夺其二”。
1324年 元泰定帝泰定元年。吴全节向泰定帝荐汴梁朝元观孙履道为全真掌教。
1329年 元文宗天历二年。文宗加封张留孙为“上卿大宗师,辅成赞化保运神德真君”。
1337年 元顺帝至元二年。帝加封文始真人为“无上太初博文文始真君”,徐甲为“垂玄感圣慈华应御真君”,庚桑子为“洞灵感化超蹈混然真君”,文子为“通玄光畅升元敏诱真君”,列子为“冲虚至德遁世游乐真君”,庄子为“南华至极雄文弘道真君”。
1335—1340年 元顺帝至元初。金丹派南宗与全真道合流。正一道郭宗纯主持六丁之祠,表明太一道已逐渐汇归正一道。
1360年 元顺帝至正二十年。朱元璋命有司访求招聘正一教教主第42代天师张正常。张正常“遣使者上笺,陈‘天运有归’之符”。
1365年 元顺帝至正二十五年。张正常朝觐朱元璋。朱元璋下诏褒美之,有金缯之赐。
1368年 明太祖洪武元年。张正常入朝贺朱元璋即皇帝位,制书授以正一教主,嗣汉42代天师,“护国阐祖通诚崇道弘德大真人”号,仍俾领道教事,给以银印,视二品;设其僚佐曰赞教、掌书。朱元璋去元代封张陵子孙“天师”之号。立“玄教院”,“以道士经善悦为真人,领道教事”。
1370年 明太祖洪武三年。太祖特敕礼部改赠张嗣成为“正一教主,太玄弘化明成崇道大真人”,改封张嗣成妻胡氏为“恭顺慈惠淑静玄君”。
1371年 明太祖洪武四年。朱元璋革玄教院。
1372年 明太祖洪武五年。朱元璋命张正常“永掌天下道教事”,标志着正一道首领由道教正一派首领升为整个道教统领。令僧、道录司造“周知册”(一说为此制始于洪武二十五年)。
1373年 明太祖洪武六年。太祖令民家女子年非四十以上者,不得出家为尼姑、女冠。令州府县止存大寺观一所,并其徒而处之,择有戒行者领其事。规定:“若请给度牒,必考试,精通经典者方许。”
1374年 明太祖洪武七年。朱元璋以灵宝斋仪失于文繁,诏宋真宗、邓仲修、傅若霖等删繁摭要,重新修撰。朱元璋作《御制玄教斋醮仪文序》。
1377年 明太祖洪武十年。张正常率弟子入觐,赐宴于午门城楼上,敕内侍出所撰《御制历代天师赞》示之,令代祀嵩山。张正常逝,御制祭文,遣使致祭。
1379年 明太祖洪武十二年。朝廷建神乐观,设提点一人,正六品;知观一人,从八品。神乐观职掌乐舞,以备大祀天地神祇及家庙社稷之祭,隶太常寺,与道录司不相统属。又先后于龙虎山设正一真人一人,正二品;法官、赞教、掌书各二人,以佐其事。三茅山、阁皂山各设灵官一人,正八品。武当山设提点一人。
1380年 明太祖洪武十三年。张宇初嗣教,授“正一嗣教道合无为阐祖光范大真人”号,领道教事。
1382年 明太祖洪武十五年。太祖诏设道录司,以掌天下道教。道录司设左、右正一,正六品;左、右演法,从六品;左、右至灵,正八品;左、右玄义,从八品。府设道纪司,都纪一人,从九品;副都纪一人,未入流。县设道会司,道会一人,未入流。
1384年 明太祖洪武十七年。太祖下诏征张三丰入朝,不赴。遂又下诏命张三丰弟子沈万三、丘玄靖征请张三丰,未获。
1385年 明太祖洪武十八年。太祖有旨于龙虎、三茅、阁皂三山,选有道行之士充神乐观提点。擢升武当道士丘玄靖为“嘉议大夫,太常寺卿”。
1387年 明太祖洪武二十年。太祖诏:男子年二十以上者,不许出家为僧、道。
1391年 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太祖诏:“天下僧、道,有创立庵庙寺观非旧额者,悉皆毁之。”令“自今天下僧道,凡各府州县寺观虽多,但存其宽大可容众者一所,并而居之,毋杂处于外,与民相混”。违者治以重罪。命张宇初访求张三丰,不获。
1392年 明太祖洪武二十五年。太祖命道录司各官依品支俸。左、右正一,正六品,月给米十石;左、右演法,从六品,月给米八石;左、右至灵,正八品,月给米六石五斗;左、右玄义,从八品,月给米六石。府设道纪司都纪,从九品,月给米五石。各级道官,俱应“选精通经典,戒行端洁者为之”。
1393年 明太祖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召见刘渊然,赐号高道,命馆于朝天宫。礼部榜示天下:“若游方问道……凡所至僧寺,必揭周知册以验,其实不同者,获送有司。”
1394年 明太祖洪武二十七年。朱元璋命“礼部榜示天下僧道寺观,凡归并大寺,设砧基道人一人,以主差税。每大观道士编成班次,每班一年高者率之,余僧道俱不许奔走于外,交构有司”。令“僧道有妻妾者,诸人许捶逐,相密隐者罪之,愿还俗者听”。“有称白莲、灵宝、火居,及僧道不务祖风,妄为议论沮令者,皆治重罪”。规定僧、道、行童、道童随师习经三年后,“赴京考试,通经典者,始给度牒,不通者,杖为民”。禁收民家十四岁以下者为僧、道。
1368—1398年 明太祖洪武年间。朱元璋撰《周颠仙传》、《御制纪梦》、《释道论》、《三教论》、《道德经注》。
1402年 明建文帝四年(洪武三十五年)。朱棣即皇帝位,遣神乐观提点“祭北极真武之神”。
1403年 明成祖永乐元年。成祖命张宇初陪祀天坛,赐缗钱修葺龙虎山上清宫。
1405年 明成祖永乐三年。武当道士李希素以榔梅结实,遣人上贡,有赐。
1406年 明成祖永乐四年。朱棣命张宇初领修道教书以进,此为明道藏编辑之肇始。李希素再献榔梅,赐赏,诣阙谢恩,赐坐便殿。召武当山紫霄宫道士简中阳问玄帝升真事,赐礼部护身牒。
1407年 明成祖永乐五年。朱棣再下敕命宇初领修道书,将锓梓以传。遣礼科给事中胡滢等赉玺书、香币往访张三丰,“积数年不遇”。
1410年 明成祖永乐八年。张宇初逝,成祖诏令其弟张宇清嗣教,封“正一嗣教清虚冲素光祖演道真人”,领道教事。诏命第44代天师张宇清主持编修道藏事。
1412年 明成祖永乐十年。成祖敕命正一道士孙碧云于武当山建宫住持,预候张三丰。敕隆平侯张信、驸马沐昕率军夫20余万(一说30万)大建武当宫观。谕礼部:“天下僧道多不守戒律,民间修斋诵经,动辄较利厚薄,又无诚心,甚至饮酒食肉,游荡荒淫,略无顾忌”,榜示严禁,“违者杀不赦”。于云南交阯之北江、交洲、谅江、奉化、建平六府设道纪司,威蛮州设道正司。
1413年 明成祖永乐十一年。武当山主要宫观落成,赐名“玄天玉虚宫”、“太玄紫霄宫”、“兴圣五龙宫”、“大圣南岩宫”。任命道录司右正一孙碧云为南岩宫住持,又命张宇清为各宫观选拔有道行者为住持,别选至诚敬谨道士每处50人看守。并颁降圣旨,严饬道规。
1415年 明成祖永乐十三年。朝廷敕建龙虎山真懿观,于北京皇城北、海子桥东建真武庙成。
1416年 明成祖永乐十四年。乾廷赐缗钱修葺龙虎山上清宫,于云南交阯之建昌六府设道纪司,归化等25州设道正司,慈谦等37县设道会司。敕命安车迎请张三丰,不得。赐武当山宫观田地227顷,拨徙流犯人500为武当山佃户,专一供赡道士。
1417年 明成祖永乐十五年。朝廷敕改武当山名为“大岳太和山”,免均州军民科差,轮流分派护理武当山场,洒扫宫观。
1418年 明成祖永乐十六年。朝廷规定行童、道童“从师授业五年后,诸经习熟,然后赴僧录、道录司考试。果谙经典,始立法名,给与度牒,不通者罢还为民”。武当山宫观主体工程建成,于天柱峰冶铜为殿,饰以黄金,供奉玄天上帝像于其中。御制《大岳太和山道宫之碑》。召第44代天师张宇清入京,令祠玄帝金像于武当山。规定全国僧、道人数,府不过40人、州不过30人、县不过20人。
1419年 明成祖永乐十七年。朱棣为十卷本《为善阴骘》“亲制序冠之”。令湖广布政司右参议诸葛平,专一提调太和山事务,兼提调均州事。此为番臣提调太和山之始。
1424年 明成祖永乐二十二年。成祖以太和山宫观告成,令张宇清率道众于玉虚宫建金箓大醮。
1425年 明仁宗洪熙元年。朝廷遣礼部左侍郎胡滢于武当山致祭真武。
1426年 明宣宗宣德元年。晋封张宇清为“大真人”,领天下道教事。进刘渊然“大真人”号。“立云南、大理、金齿三府道纪司。”令僧、道官取勘僧、道中有无罪人潜隐,如无,谕礼部同翰林院官、礼科给事中及僧、道官会同考试,能通六经,则给颁度牒;在七月十九日后及不通经者,皆不给。遣太常寺丞袁正安致祭真武。
1427年 明宣宗宣德二年。张懋丞奉命建延禧醮于大内,诰封为“正一嗣教崇修至道葆素演法真人”,领道教事。
1428年 明宣宗宣德三年。宣宗诰赠张懋丞故室孙氏为元君。
1431年 明宣宗宣德六年。任自垣撰《大岳太和山志》以进。
1432年 明宣宗宣德七年。宣宗诏刘渊然徒邵以正为道录司左玄义。
1434年 明宣宗宣德九年。第45代天师张懋丞治愈皇太子疾,给予度牒500。
1435年 明宣宗宣德十年。朝廷诏:“禁僧道私自簪剃,及妄言惑众者。”
1438年 明英宗正统三年。张懋丞入朝献醮,祝皇太后寿辰,诰封其继室董氏为元君。
1441年 明英宗正统六年。皇帝谕:“新建寺观,曾有赐额者,听其居住,今后不许再私自创建。”张懋丞建吉祥醮于朝天宫,给度牒500。
1443年 明英宗正统八年。朝廷给道童刘珪安等174人度牒。
1444年 明英宗正统九年。朝廷命重修《道藏》,邵以正督校,增所未备,刊板流布。
1445年 明英宗正统十年。《正统道藏》编纂刊印完成,共5305卷。
1447年 明英宗正统十二年。朝廷颁赐《正统道藏》于天下道观。
1448年 明英宗正统十三年。朝廷赐太和山《正统道藏》,分藏于太和、南岩、紫霄、净乐诸宫观。
1449年 明英宗正统十四年。朝廷规定僧、道考试资格及应考经典。凡有应给度牒者,先令僧、道衙门勘试,申送该管有司,审系额内并籍贯明白,仍试其精通本教经典。……道童令背《玉皇本行集》等经并诸品科范……方许送礼部复试。中试,然后具奏请给(度牒)。敢有似以前滥保,事发,其经由诸司官吏、里老,俱重罪不宥。
1453年 明代宗景泰四年。朝廷重申太和山佃户555户专一供赡宫观道士。
1455年 明代宗景泰六年。代宗命张元吉建金箓、黄箓大斋于灵济宫,诰封张元吉为“正一嗣教绍祖崇法安悟乐静玄同大真人”,掌天下道教事。
1456年 明代宗景泰七年。邵以正于全真祖庭北京白云观新修三殿。
1457年 明英宗天顺元年。英宗复位,张元吉入贺,命建祈谢醮于内庭。颁敕申禁伪出符箓及族属欺凌者。遣定西侯蒋琬致祭真武。
1458年 明英宗天顺二年。朝廷规定度牒发放由洪武初的三年一给、永乐中的五年一给,改为十年一给。给道士度牒1000。
1459年 明英宗天顺三年。朝廷诏封张三丰为“通微显化大真人”。进升道士蒋守约为礼部尚书。
1463年 明英宗天顺七年。朝廷诏许度道童150人。
1464年 明英宗天顺八年。朝廷升左正一孙道玉为真人,给诰命,“道士乞恩膺封,夤缘受赏自此始”。
1465年 明宪宗成化元年。宪宗遣礼科给事中沈瑶祭真武。
1466年 明宪宗成化二年。张元吉入朝,授赞教,掌书道官助理教事,给正一嗣教大真人府金印,加赐玉印一颗,御书“大真人府”赐之。加封张元吉为“正一嗣教体玄崇默悟法通真阐道弘化辅德佑圣妙应大真人”,掌天下道教事。令额外给度僧、道15岁以上者五名。
1468年 明宪宗成化四年。朝廷升道士李希安为礼部尚书。
1469年 明宪宗成化五年。第46代天师张元吉杀害40余人事发,械至京师,下刑部狱,法司拟罪凌迟,革其妻吴氏玄君之号,免吴氏及其子玄庆流刑,保留其荫封。
1470年 明宪宗成化六年。朝廷诏免张元吉死罪,杖之百,发充肃州卫军,家属随往。
1472年 明宪宗成化八年。朝廷命张元吉之子张玄庆袭封正一嗣教真人。
1473年 明宪宗成化九年。朝廷诏准张玄庆之请,“放肃州卫军张元吉还其乡”。遣太监陈喜送铜铸鎏金、银铸镀金真武圣像二尊,分别安放于武当太和、玉虚二宫。
1475年 明宪宗成化十一年。国家一次传升道官15人。
1476年 明宪宗成化十二年。礼科给事中张谦等奉旨上书言:“道官今几三倍。”降赐《真武经》500册于太和山。
1477年 明宪宗成化十三年。张玄庆入觐,赐宴内庭,遣中官梁方传旨,聘成国公朱仪女为配。
1478年 明宪宗成化十四年。宪宗诏张玄庆赴南畿完婚,诰授“正一嗣教保和养素继祖守道大真人”,领道教事。遣陈喜送铜铸鎏金真武像一尊安于武当紫霄宫。
1483年 明宪宗成化十九年。礼部传升道官16人。差陈喜奉铜铸鎏金、贴金真武像一尊于太和山五龙宫安放。
1484年 明宪宗成化二十年。皇帝敕谕均州官员军民诸色人等,划定太和山四周道场界线,严禁流民在界内砍伐竹木、住种田地。
1486年 明宪宗成化二十二年。皇帝诰封张三丰为“韬光尚志真仙”,周颠为“宣猷辅化真仙”。差陈喜奉送经书、道像等物,陈放于太和山各宫观岩庙。
1487年 明宪宗成化二十三年。礼部上疏谓:“道录司真人、高士并左演法等官123员。”令“僧道有父母见存,无人侍养者,不问有无度牒,许令还俗养亲”。
1465—1487年 明宪宗成化年间。国家首开僧、道官传升制度,20余年间,传升道官、僧官达300余次。
1488年 明孝宗弘治元年。孝宗裁革僧、道官,惩治方士。准左都御史事文升之请,停十年一度之例,“待后额数不足之日,方许所在官司依额内名缺,起送赴部,考中,给与度牒”。遣阳武侯薛伦致祭真武。
1496年 明孝宗弘治九年。朝廷在京准度僧、道8000名,南京5000名。
1497年 明孝宗弘治十年。礼部传升道官三人。令“僧道尼姑女冠有犯奸淫者,就本寺门首枷号一月,满日发落”。
1499年 明孝宗弘治十二年。吏部尚书屠滽等言:“近日节次传升,文职官员及冠带人员等,通前共七百九十余人。”遣太监李瑾斋赉香帛银两至太和山建醮。
1500年 明孝宗弘治十三年。皇帝谕:“僧道官、僧人、道士,有犯挟妓饮酒者,俱问发原籍为民;若奸拜认父母亲属,俱发边卫充军。”
1501年 明孝宗弘治十四年。皇帝遣太监王瑞等人奉送铜铸镀金真武像二尊,于净乐、遇真二宫安奉。
1503年 明孝宗弘治十六年。礼部传升道官43人。
1504年 明孝宗弘治十七年。内阁大学士刘建等上疏,请停颁诰命、封号,孝宗“嘉纳之”。进升道士崔志端为礼部尚书。
1505年 明孝宗弘治十八年。孝宗遣太监韦兴、王瑞等送铜铸镀金真武像一尊,于太和宫供奉。
1506年 明武宗正德元年。武宗诏除国师、真人、高士等30余人名号,严禁僧、道出入禁中,罢斋醮,止建塔造像,沙汰僧尼。遣崇信伯费柱致祭真武。
1507年 明武宗正德二年。武宗再兴传升僧、道官制度,以太常丞道士赵继宗为本寺少卿。此后传升道官不绝于朝。准度在京在外道士1万名。遣太监甄瑾送真武像一尊于太和山供奉,赐赠道冠3800顶。
1508年 明武宗正德三年。朝廷颁给张彦部牒,准度道士。
1510年 明武宗正德五年。张彦上疏请重修龙虎山大上清宫,敕遣内宫太监李文会同江西镇巡等官督造。
1513年 明武宗正德八年。武宗有旨度番汉僧行道士4万人。
1516年 明武宗正德十一年。道士李得晟撰《长春殿增塑七真仙范纪略》。
1522年 明世宗嘉靖元年。世宗遣工部右侍郎陈雍致祭真武。
1523年 明世宗嘉靖二年。世宗诏张彦聘安远侯柳文之女为继室,赐诰加封张彦为“正一嗣教怀玄抱真养素守默葆光履和致虚冲静承先弘化大真人”,掌天下道教事。敕授上清宫道士傅德岩、邵启南为赞教,金永寿、詹望奎为掌书,佐理大真人。敕往祷于武当山。
1524年 明世宗嘉靖三年。世宗召龙虎山上清宫邵元节入京,封“清微妙济守静修真凝玄衍范志默秉诚致一真人”,统辖朝天、显灵、灵济三宫,总领道教,赐金、石、银、象牙印各一,班二品。
1526年 明世宗嘉靖五年。世宗敕遣内官监少监吴猷会同江西巡抚重建大真人府,增造敕书阁以藏累朝敕书诰命,于阁东建万法宗坛奉上帝列真,阁西建天师家庙祀历代天师,赐以铜铸神像及“掌法仙卿”银印、牙刻“宗传之印”。诏户部查明上清宫田产之被豪民侵害者,降敕禁护之。遣太监李瓒等送铜铸镀金真武像一尊于净乐宫供奉。
1530年 明世宗嘉靖九年。兵科给事中高金上表劾邵元节,世宗罪之,逮问。
1532年 明世宗嘉靖十一年。翰林院编修杨名再上疏劾邵元节,世宗怒,令下狱拷掠,寻被谪戌。敕遣内官监左监丞曹玉会同江西巡抚重建大上清宫。
1535年 明世宗嘉靖十四年。张彦奏以本府庄田有司违例编寄庄各县差徭,下户部议,命悉蠲免。
1536年 明世宗嘉靖十五年。世宗拜邵元节为礼部尚书,赐一品服,孙邵启南、徒陈善道等进秩,赠伯芳、太初为真人。提调参议方升编撰《大岳志略》五卷成,刊行。
1538年 明世宗嘉靖十七年。礼科给事中顾陈仁上疏,误指道士叶凝秀为释氏,世宗怒,“廷杖之六十,编氓口外”。
1539年 明世宗嘉靖十八年。邵元节逝,世宗追赠为少师,命从伯爵礼葬之,谥曰“文康荣靖”。邵启南官至太常少卿,善道也封“清微阐教崇真卫道高士”。授陶仲文“神霄保国宣教高士”。
1540年 明世宗嘉靖十九年。“帝有疾,既而瘳。喜仲文祈祷有功,特授少保、礼部尚书。”太仆卿杨最谏信方士,世宗怒,“立下诏狱,重杖之,杖未毕而死”。
1541年 明世宗嘉靖二十年。世宗诏赠张彦嫡母朱氏、生母宋氏及继妻吴氏为元君,给道士度牒500,特敕江西巡抚、都御史,严禁抚州奸民伪出符箓。御史杨爵上疏言事,语及陶仲文及奉道之非,“帝震怒,立下诏狱拷掠”。
1542年 明世宗嘉靖二十一年。世宗用陶仲文言,建佑国康民雷殿于太液池西。工部员外郎刘魁上疏谏曰:“一役之资动至亿万,土木衣文绣,匠作班朱紫,道流所居拟于宫禁”,“帝震怒杖于廷,锢之诏狱”。下敕保护邵元节之仙源宫,设提点、提举等官,蠲免仙源宫坟茔田地五千亩粮差。
1543年 明世宗嘉靖二十二年。吏部给事中周怡上言:“陛下日事祷祀”,世宗以为谤讪,“诏杖之阙下,逮下诏狱,命如杨爵例锢系之”。令太和山道宫送道书、符箓于京。
1544年 明世宗嘉靖二十三年。帝加陶仲文少师,仍兼少傅、少保。史称:“一人兼领三孤,终明之世,惟仲文而已。”顾鼎臣进《步虚词》七章,“复言七日奏进青词,尤为至要。”
1545年 明世宗嘉靖二十四年。世宗“于禁中筑乩仙台,间用其言决威福”。吏部尚书熊沃谏止乩仙忤旨,诏削职为民,押回原籍当差。
1549年 明世宗嘉靖二十八年。世宗诰授张永绪“正一嗣教守玄养素遵范崇道大真人”,掌天下道教事。诏张永绪聘定国公徐延德女为妻。
1552年 明世宗嘉靖三十一年。世宗诏修太和山玄帝宫,后拨帑银11万两,敕陆杰提督工程。以分变鸾就戳,下诏称陶仲文叩玄伐虏有功,增禄百石,荫子陶世昌国子生。光禄少卿马从谦劾中官杜泰疏中颇及斋醮事,触世宗怒,“命廷杖八十,戌烟瘴,竟死杖下”。
1555年 明世宗嘉靖三十四年。朝廷敕改建正一、静应、祥符三观。
1556年 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朝廷进升道士徐可成为礼部尚书。提督太监王佐督修《大岳太和山志》17卷成。世宗自号“神霄上清统雷元阳妙一飞玄真君”,后又加号“九天弘教普济生灵掌阴阳功过大道思仁紫极仙翁一阳真人元虚玄应开化伏魔忠孝帝君”,再号“太上大罗天仙紫极长生圣智昭灵统元证应玉虚总掌五雷大真人玄都境万寿帝君”。上皇考号“三天金阙无上玉堂都仙法王玄元道德哲慧圣尊开真仁化大帝”,皇妣号“三天金阙无上玉堂都仙法王玄元道德哲慧圣母天后掌仙妙化元君”。遣人于五岳及太和、龙虎、茅山、齐云、鹤鸣等道教诸名山广为采集芝草。
1562年 明世宗嘉靖四十一年。世宗命御史姜儆、王大任分行天下,访求方士及符箓秘书。
1563年 明世宗嘉靖四十二年。世宗封张三丰“清虚元妙真君”。
1564年 明世宗嘉靖四十三年。姜儆、王大任上所得法秘数千册,方士唐秩、刘文彬等数人。
1565年 明世宗嘉靖四十四年。朝廷特降敕禁江西龙虎山张天师族人侵害凌辱。
1566年 明世宗嘉靖四十五年。海瑞上疏言:“陛下则锐精未久,妄念牵之,谓神仙可得,一意玄修,竭民脂膏,侈兴土木”,“陛下误多矣,大端在修醮”。
1522—1566年 明世宗嘉靖间。世宗专事焚修,词臣率供奉青词,时谓李春芳、严讷、郭朴及袁炜为“青词宰相”。
1567年 明穆宗隆庆元年。穆宗遣尚宝司少卿徐琨致祭真武。
1572年 明穆宗隆庆六年。均州学正卢重华编撰《大岳太和山志》八卷。
1567—1572年 明穆宗隆庆间。穆宗革除正一道首领真人称号,降为上清宫提点,秩五品,给铜印。
1573年 明神宗万历元年。神宗遣工科给事中吴文佳致祭真武。
1577年 明神宗万历五年。神宗下诏恢复第50代天师张国祥正一真人封号,予金印,并御书“宗传”字额赐之,又赐玉刻“宗传”之印。敕修朝天宫内赐第,御书“真人府”额。张国祥奉旨聘驸马都尉谢公绍之女为配。
1584年 明神宗万历十二年。林兆恩创“三一教”。
1595年 明神宗万历二十三年。神宗追赠张永绪“正一嗣教崇谦养素真人”。
1601年 明神宗万历二十九年。神宗命给张国祥朝祭服,仍准常用。
1607年 明神宗万历三十五年。神宗敕张国祥编印《续道藏》,共108卷,称为《万历续道藏》。
1609年 明神宗万历三十七年。张国祥逝,神宗赠太子太保。
1617年 明神宗万历四十五年。神宗御制《真武本传妙经序》。又曾御制《玄天上帝说报父母恩重经序》,皆刊印送至太和山,令道士奉诵。
1573—1620年 明神宗万历间。江苏扬州陆西星创道教内丹“东派”。
1620年 明光宗泰昌元年。光宗遣武安侯郑惟考致祭真武。
1623年 明熹宗天启三年。朝廷封张三丰“飞龙显化宏仁济世真君”。
1627年 明熹宗天启七年。太和山玉虚宫灾,令地方官作速修理。
1639年 明思宗崇祯十二年。崇祯封其已死的第五子为“玄机慈应真君”,并命礼臣议孝和皇太后、庄妃、懿妃道号。
1643年 明思宗崇祯十六年。思宗召第52代天师张应京建禳妖护国清醮及罗天大醮于万寿宫。
1645年 清世祖顺治二年。武当山一应事宜具归均州管理。
1651年 清世祖顺治八年。清帝订立致祭真武之礼。从此,清历朝皇帝于天寿节均遣官至显佑宫祭告真武。
1655年 清世祖顺治十二年。第53代天师张洪任入觐,敕免龙虎山上清宫及本户各科徭役。
1656年 清世祖顺治十三年。世祖谓:“儒释道三教并垂,皆使人为善去恶,反邪归正,遵王法而免祸患。”全真道龙门派第七代律师王常月“奉旨主讲白云观,赐紫衣凡三次,登坛说戒,度弟子千余人”。一时南、北全真道徒纷纷来京求戒。此为龙门派公开传戒之始。
1662年 清圣祖康熙元年。武当山全真道龙门派道士白玄福师徒修复复真观。
1663年 清圣祖康熙二年。王常月率弟子詹守椿、邵守善等南下,于南京、杭州、湖州、武当山等地开坛授戒,皈依者甚众。
1673年 清圣祖康熙十二年。康熙帝遣侍卫吴当、色虎玄斋香帑及银5000两至武当山,祭告北极玄天上帝。
1680年 清圣祖康熙十九年。王常月逝,帝追赠“抱一高士”号,并命于其墓上建响堂、塑像,每年忌日遣官致祭。
1681年 清圣祖康熙二十年。圣祖授第54代天师张继宗为“正一嗣教大真人”。
1689年 清圣祖康熙二十八年。武当山净乐宫毁于火灾,历时八年始初复旧貌。
1703年 清圣祖康熙四十二年。圣祖授张继宗光禄大夫品秩,追赠第52代天师张应京、第53代天师张洪任光禄大夫。遣使至太和山金顶进香,赐香银一千两,御书金匾五通。
1713年 清圣祖康熙五十二年。圣祖赐帑修葺龙虎山大上清宫。
1727年 清世宗雍正五年。雍正帝授第55代天师张锡麟光禄大夫品秩。
1730年 清世宗雍正八年。龙虎山道士娄近垣以符箓治愈雍正帝疾病,封四品龙虎山提点、钦安殿住持。
1731年 清世宗雍正九年。雍正帝谓:“释氏之明心见性,道家之炼气凝神,亦于吾儒存心养气之旨不悖,且其教皆主于劝人为善,戒人为恶,亦有补于治化。道家所用经箓符章,能祈晴祷雨,治病驱邪,其济人利物之功验,人所共知。”
1733年 清世宗雍正十一年。帝谕:修大光明殿,赐娄近垣居住,封“妙正真人”。谕:“凡有地方责任之文武大臣官员,当诚是朕旨,加意扶持出家修行人,以成大公同善之治。”
1723—1735年 清世宗雍正间。雍正帝敕封全真道南宗祖师张伯端“大慈圆通禅仙紫阳真人”,选其《禅宗诗偈》入《御选语录》,敕命于张伯端家乡建立崇道观以崇祀。
1736年 清高宗乾隆元年。乾隆帝授娄近垣通议大夫,食三品俸,带管道录司印务。住持北京东岳庙。诏免太和山香税。
1739年 清高宗乾隆四年。乾隆帝敕令:“嗣后真人差委法员往各省开坛传度,一概永行禁止。如有法员潜往各省考选道士,授箓传徒者,一经发觉,将法员治罪,该真人一并论处。”禁止正一真人传度道士,限制天师只能率领龙虎山本山道众。
1740年 清高宗乾隆五年。乾隆敕礼部定议,规定嗣后正一真人不许入朝臣班行。
1744年 清高宗乾隆九年。王概编撰《大岳太和山纪略》八卷成。
1745年 清高宗乾隆十年。太和山玉虚宫毁于火灾。
1747年 清高宗乾隆十二年。朝廷“覆准张氏真人名号,……前因无案可稽,两遇覃恩,加至光禄大夫,封及三代,邀荣逾分,理应更正。……应将正一真人亦授为正五品,从前所用银印缴部换给……至于朝觐为述职大典,筵宴实惠下隆恩,未便令道流厕其间,即一概停止,以肃体制。”
1752年 清高宗乾隆十七年。御史梅瑴成上疏劾正一真人品秩过高,遂降为正五品。
1765年 清高宗乾隆三十年。高宗敕命拨内帑葺修全真道龙门派祖庭北京白云观,并行幸瞻礼。
1766年 清高宗乾隆三十一年。第57代天师张存义入觐,因祈雨有功,“著加恩视三品秩”。
1771年 清高宗乾隆三十六年。高宗授张存义“通议大夫”。
1778年 清高宗乾隆四十三年。高宗御书“天柱枢光”匾额,悬挂于太和宫。
1788年 清高宗乾隆五十三年。乾隆帝临幸白云观,赐御笔诗、碑记,并御书楹联赞丘处机,曰:“万古长生,不用餐霞求秘诀;一言止杀,始知济世有奇功。”
1789年 清高宗乾隆五十四年。乾隆帝敕令:“正一真人,嗣后著五年一次来京。”
1803年 清仁宗嘉庆八年。朝廷令湖北地方官于武当山祭告玄天上帝。
1819年 清仁宗嘉庆二十四年。朝廷规定:“正一真人系属方外,原不得与朝臣同列,嗣后仍照旧例朝觐,筵宴概行停止。”
1821年 清宣宗道光元年。宣宗敕令第59代天师正一真人张钰,“停其朝觐,不准来京”。
1829年 清宣宗道光九年。宣宗加封全真道五祖之一的吕洞宾。
1831年 清宣宗道光十一年。宣宗御书“生天立地”,赐予武当山太和宫皇经堂。
1821—1850年 清宣宗道光间。四川乐山李西月创道教内丹“西派”。
1875—1908年 清德宗光绪间。北京白云观住持高仁峒颇得慈禧太后宠信。
1912年 江西都督府取消龙虎山正一道首领真人封号。北京白云观方丈陈毓坤主持成立以全真派为主的“中央道教会”。龙虎山第62代天师张元旭在上海成立以正一派为主的“中华民国道教总会”,旋又成立“上海正一道教公会”。沈阳太清宫成立“中国道教会关东分会”。
1916年 袁世凯复辟称帝,封第62代天师张元旭为“正一嗣教大真人”,重颁“正一真人”印章。
1917年 武当山道总徐本善募修宫观、神路。
1927年 上海火神庙成立“中国道教总会”。
1931年 贺龙率红三军进驻武当山,于紫霄宫设司令部和后方医院。道总徐本善命擅医道士罗教培、水合一为伤员疗治伤病。
1932年 上海道教正一、全真两派联合成立“中华道教会”。国民党军第51师范石生部与郧阳专署决定成立“武当山庙产保管处”,没收庙产,吊打道士。湖北绅士状告蒋介石,遂被制止。
1933年 张竹铭医师在上海创办《扬善半月刊》。
1937年 《扬善半月刊》停办。
1938年 张竹铭等创办“仙学院”,请陈撄宁主讲仙学经典。惠心白道长等茅山道众帮助陈毅、粟裕将军率领的新四军。日本侵略军扫荡茅山,“三宫五观”殿宇几乎全部被焚毁,仅“九霄宫”、“元符宫”保存部分建筑,惠心白等30余名道士被杀。
1939年 《扬善半月刊》改版为《仙道月报》重新发行。以李光斗道长为首的南岳衡山道众,拥护共产党的抗日主张,组织并参加“南岳佛道救难协会”。
1941年 《仙道月报》停刊。陕西道教会、湖北道教会、湖南道教会、华北道教会、杭州道教会相继承立,均属宗派或地方性质,不久即解体。
1942年 上海浦东钦赐仰殿成立“上海特别市浦东道教同人联谊会”。上海浦东道士成立“上海特别市道教会”。
1944年 以上海白云观为中心成立道教正一、全真两派联合的道教社团。
1949年 张恩溥、李理山在上海筹建“上海市道教会”,旋又筹建“中华民国道教会”。以叶兴文、杨礼效为首的华山道众协助人民解放军智取华山。江西贵溪龙虎山天师道第63代“天师”张恩溥携其子往台湾。
1950年 张恩溥在台北设置“嗣汉天师府驻台办公处”,成立“台北道教会”、“台湾省道教会”。
1956年 沈阳太清宫方丈岳崇岱,联络全国著名高道,倡议组建中国道教协会,成立了以岳崇岱为主任,陈撄宁、孟明慧为副主任的筹备委员会。岳崇岱被邀为全国政协特别委员。北京市人民政府拨款修缮白云观。
1957年 周恩来总理接见岳崇岱。岳崇岱在全国政协第二届第三次全体会议上作“扭转消极思想,参加社会活动”讲话。中国道教协会正式成立,全国各道派、名山宫观及道教学者共92人,举行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岳崇岱当选为会长。协会宗旨为:“团结和教育道教徒爱国爱教,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发扬道教优良传统;协助政府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道教界从此有了自己统一的、全国性的道教组织。会议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朱德、李济深接见了全体代表。台北“天师府”成立“道教居士会”。
1958年 “反右”运动在全国开展,波及至道教界。中国道教协会在北京西郊京西宾馆召开理事扩大会,开展“反右”运动。各级道教协会中一些道士被打成右派,岳崇岱、王信安、李净尘、向理山等被打成右派分子。在大炼钢铁中,一些宫观的古鼎、古钟、古炉被熔化。在人民公社化中,农村的全部宫观道院都纳入人民公社体制。
1961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委员会宗教组召开了开展对道教学研究的座谈会。中国道教协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陈撄宁当选为会长,提出在道教协会开展道教学术研究,建立道教学校,出版道教刊物,发扬道教优良传统的计划。拟定《培养道教知识分子计划大纲》,筹备“道教徒进修班”。中国道教协会成立道教研究室。香港道教界成立“香港道教联合会”。
1962年 中国道教协会会长陈撄宁在全国政协委员会上,发表《分析道教界今昔不同情况》的讲话。中国道教协会会刊《道协会刊》创刊,至1986年改版更名为《中国道教》时,共出版20期。“道教徒进修班”正式于北京白云观开班。北京白云观举行了蒋宗翰方丈升座典礼。陈撄宁、黎遇航接待英国学者李约瑟一行。中国道教协会召开第二届二次常务理事会议,陈撄宁作《道协1962年上半年工作情况及下半年工作安排》报告;讨论通过了《道协工作简则》、《道教徒进修班教学计划》,讨论了《中国道教史提纲》(草稿)。
1964年 台湾“立法委员”蒋肇周申请筹组“中华民国道教会”。
1966年 “文化大革命”爆发,中国道教协会工作停顿。“文革”期间,宫观道院被封闭,道士被遣散。
1967年 香港道教界成立“香港道教联合会”,获香港政府批准为有限公司。
1969年 张恩溥于台北逝世。
1972年 台湾各大道观及道教团体负责人举行“庄敬自强座谈会”,成立“道教革新委员会”。
1978年 中共中央召开了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拨乱反正工作,制定了一系关于宗教工作的文件。香港道联会创办机关刊物《道心》。香港庆云洞创机关刊物《道声》。
1979年 中国道教协会恢复工作。辽宁省道教协会恢复工作。
1980年 中国道教协会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会议,对《中国道教协会章程》作了修改,修改后的宗旨为:“团结全国道教徒,继承和发扬道教的优良传统;在人民政府领导下,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协助政府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推动和开展道教研究工作;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黎遇航当选为会长。会议还通过《致台湾省道教界书》。中国道教协会召开第三届常务理事会第一次会议,讨论了《中国道教协会研究室三年规划》、《重新出版〈道协会刊〉的计划》、《白云观修缮工程规划》。中国道教协会恢复研究室,《道协会刊》复刊。
1981年 中国道教协会草拟《道教知识专修班计划》。武汉市道教协会恢复工作。
1982年 中国道教协会根据国务院批转的《关于汉族地区佛道教寺观管理试行办法》,提出了《拟作为宗教活动场所的全国重点宫观名单》,共计21座宫观,涉及全国17个地区,并获得批准。中国道教协会第三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召开,制订了《道教界爱国公约》。第一期道教知识专修班开学。北京白云观修复,恢复了宫观管理体制,制订了新的《道众守则》、《日常科仪》,设置白云观道教文物陈列室。
1984年 陕西省道教界组成陕西省道教协会筹备组。鞍山市道教协会成立。成都市道教协会成立。齐云山道教协会成立。苍南县道教协会成立。临沧县道教协会成立。第二期道教知识专修班开学。北京白云观作为宗教活动场所重新开放。成都市道教协会与巴蜀书社协议重印《道藏辑要》。
1985年 上海市道教协会成立。甘肃省道教协会成立。茅山道教协会成立。乐清县道教协会成立。龙虎山道教协会筹备组成立。凤庆县道教协会成立。云县道教管理会成立。香港紫阙玄观等道士及信徒参访北京白云观。台湾《道教文化》杂志驻美办事处主任谢满根参访北京白云观。世界宗教和平会议秘书长泰勒参访北京白云观。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参访北京白云观。
1986年 中国道教协会第四届全国代表会议召开。会议讨论修改《中国道教协会章程》,修改后的宗旨为:“在人民政府领导下团结全国道教徒,继承和发扬道教优良传统,代表道教界合法权益。协助政府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促进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贡献力量。”陕西省道教协会成立。河南省道教协会筹备组成立。湖南省道教协会成立。长沙市道教协会成立。温州市道教协会成立。苏州市道教协会成立。柘荣县道教协会成立。第三期道教知识专修班开学。上海市道教协会道学班开学。武汉市道教协会道教音乐班短训班开学。《道协会刊》改版更名为《中国道教》,向国内外公开发行。香港道教联合会副主席、香港基本法委员会吴耀东,香港圆玄学院副主席赵镇东,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讲师曹本冶等,应上海音乐学院和中国道教协会邀请,参加《中国道教斋醮》第三集上海卷、全真道坤道《进表科仪》第五集香港卷、全真道《关灯散花科仪》等录像片鉴定会,并参访了上海钦赐仰殿和苏州玄妙观。香港紫阙玄观罗紫彦经师等一行,在北京白云观举行祈祷世界和平道场。香港道教联合会代表团以吴耀东为团长、赵镇东为副团长,应中国道教协会之邀,参访北京白云观。以上海市道教协会副会长陈莲笙为团长的上海市道教协会赴港参访团,应香港圆玄学院的邀请,前往香港参访。香港六大宗教领袖座谈会秘书处访问团,参访北京白云观。
1987年 河南省道教协会成立。广州市道教协会成立。西安市道教协会成立。椒江市道教协会成立。玉环县道教协会成立。昌宁县道教协会成立。第四期道教知识专修班开学。道教徒进修班开学。茅山道教协会道教知识培训班开办。陕西省道教协会会刊《三秦道教》杂志创刊,此刊为不定期内部刊物。“北京白云观道教参访团”以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刘之维为团长,应香港紫阙玄观邀请对香港道教宫观进行参访,并参加紫阙玄关的“祝寿斋醮道场”和“吕祖无极宝忏道场”。北京白云观恢复“燕九节”庙会。香港圆玄学院副主席邓国材、香港蓬瀛仙馆有限公司副理事长黎显华率香港蓬瀛仙馆访问团,参访广东博罗县罗浮山冲虚古观。中国道教协会研究室与中央电视台对外部合作编写、拍摄上下两集《白云观和它的道士们》电视片。
1988年 宝鸡市道教协会成立。南平市道教协会成立。第五期道教知识专修班(坤道班)开学,此是中国道教史上第一次为坤道办学。成都市道教协会开办道教知识进修班。茅山道教协会道教知识培训班改办为茅山道院经忏学习班。陕西省道教协会举办陕西省道教宫观主持培训班。陕西省道教协会道教知识专修班开学。陕西省楼观台举办道家养生术学习班。北京白云观道教音乐团成立。上海道教协会道教文化研究室组成编委会,创办上海市道教协会会刊《上海道教》,此为季刊。中国道教协会与中央新闻电影纪录制片厂合作,拍摄纪录片《中国道教》。成都市道教协会与电影界合作,拍摄电视纪录片《道教在成都》。香港道联会赵镇东一行抵京,参加北京白云观“上清灵宝天尊圣诞”活动,并为中国道协“坤道班”讲学。台湾省台中市慈圣宫进香团抵江西龙虎山天师府进香谒祖,请天师张陵像回台供奉。香港易学研究会主席傅沛基率香港研易会信善紫阙玄观、纽约天后宫北上学术考察团参访北京白云观。丘福雄率香港蓬瀛仙馆参访团抵京,参访白云观及参加中元法会。台湾台南县东山乡嵌头山孚佑宫龙金琏等人,从西安八仙宫请吕祖像一尊回台安奉。中国道教协会秘书长李文成等赴港,与台北《道教文化》杂志社总经理陈达强进行首次道教经籍、符箓交换活动。香港道联会会长、青松观观长侯宝垣等率道教旅游团参访朝拜北京白云观,侯宝垣为“坤道班”学员授课,陈霖生居士以《道、道教及〈道德经〉》为题,给“坤道班”学员作了演讲。香港竹林仙馆朝圣团抵京,参访白云观并举行“世界和平祈祷法会”。中国道教协会黎遇航会长等,应香港道联会赵镇东之邀赴港访问。北京白云观应加拿大多伦多市道家太极拳社、蓬莱阁道观之邀,派闵智亭、谢宗信道长前往主讲道教哲学和道教气功健身法。法国成道协会主席成之凡率法国成道协会代表团应中国道教协会之邀,参访北京白云观、茅山道观、泰山碧霞祠及孔庙。美国旧金山市紫金阁阁长谢满根参访北京白云观,并为“道教知识专修班”学员讲学。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蜂屋邦夫教授率日本海外学术研究团,参访四川大邑鹤鸣山。中国道教协会成立传戒仪典筹备小组。中国道教协会四届二次常务理事会通过《中国道教协会关于道教宫观管理试行办法》。
1989年 中国道教协会成立道教文化研究所。中国道教协会和全国政协宗教委员会,为陈撄宁先生逝世20周年举行隆重纪念会。南阳地区道教协会成立。青岛市道教协会成立。石首市道教协会成立。洛阳市道教协会成立。陇县道教协会成立。眉县道教协会成立。苏州道教协会青年信徒知识培训班开学。南阳地区道教协会举办道教徒学习班。浙江玉环县道教协会举办实用医疗气功培训班。北京白云观道教音乐团参加北京市各宗教团体联合举办的“迎春音乐会”。中国道教协会研究室与山西电化教育馆合作录制《道教龙山石窟》。台湾道教会理事蔡明贤率台湾高雄道教参访旅游团,参访江西上清镇嗣汉天师府。台湾中华道教总会张柽副秘书长,顾问平国藩、龚群一行,参访北京白云观。台湾花莲胜安宫进香团,前往泰山王母池道观进香朝拜。香港阮适庆夫妇,向天台山桐柏宫赠送《正统道藏》一部。台湾台中天兴宫住持林万成率台湾谒祖参访团,参访龙虎山嗣汉天师府。台湾高雄文化院和桃园明圣道院台湾同胞观光团,参访重庆南岸老君洞。香港啬色园、孔教学院院长、香港佛教联合会副会长黄允畋率香港宗教界人士京鲁访问团,参访北京白云观。台湾道教会基隆分会负责人邱涂银及弟子,到龙虎山天师府谒祖。中国道教协会召开“道教文化研讨会”。中国道教协会于北京白云观举行传戒授戒仪典。
1990年 中国道教协会完成《道教文化丛书》第一辑编写工作。中国道教协会召开部分地区“关于散居道士管理问题”座谈会。中国道教学院建立。安康市道教协会成立。南召县道教协会成立。江西龙虎山道教协会成立。江西龙虎山天师府举行张天师塑像开光典礼。云南腾冲县道教协会举办道教知识培训班。甘肃省道教协会和兰州市道教协会举办道教经韵学习班。中国道教协会道教文化研究所和中国音乐研究院在北京白云观联合举办道教音乐研讨会。北京白云观音乐团与大连磁带厂合作印制发行《仙家乐》、《白云飞》道教音乐磁带。台湾保生大帝庙宇联谊会大陆进香团由周大围、李炳南率领,参拜泉州道观,并到厦门、漳州参加“保生大帝”升化954周年活动,部分团员参加厦门吴本真人学术研讨会。以陈理实为团长的杭州市道教协会访港团赴香港,参访竹林仙馆、蓬瀛仙馆和黄大仙祠。台湾道教科仪交流朝圣团抵京,参访白云观,并在全国政协礼堂举办“海峡两岸醮仪讲坛”。香港圆玄学院参访团访问北京白云观,赵镇东应邀在中国道教学院讲学。美国夏威夷太玄观张怡香道长等,应北京白云观之邀抵京,并到中国道教学院演讲。日本阿含宗友好访华团由馆长桐山靖雄率领访问北京白云观和中国道教协会。新加坡道教总会访华代表团参访北京白云观。香港道教省善真堂机关刊物《省善月刊》创刊。
1991年 道教正一派在龙虎山嗣汉天师府为台湾和海外道教徒举行授箓传度醮仪。江苏省道教协会筹备组成立。安徽省道教协会成立。湖北省道教协会成立。台州地区道教协会成立。道教界为我国部分遭受特大洪涝灾害地区捐款。青城山道教协会青城山道教学校开学。陕西汉中天台道观举办道教学习班。台湾花莲县七真庙道众,由庙主林茂昌率领前来北京白云观朝圣,并迎请“七真”像。白云观经师班为“七真”像举行了开光仪式。香港道教信善宫、紫阙玄观、研易学会参访团,先后参访北京白云观、武汉长春观、武当山紫霄宫、湖南云麓宫、南岳大庙、南岳黄庭观、南岳玄都观、南岳紫竹林。以邓九宜道长为首的香港竹林仙馆一行,应北京白云观邀请,分别对北京、承德、山东、广东等地道教宫观参访、朝圣。台湾麻豆代府道友组团来京,于北京白云观请“斗姆元君”像回台供奉,白云观经师为他们举行了开光道场。以汤国华为团长,赵镇东、吴跃东为副团长的香港道教联合会访问团,专程到北京白云观参加“元始天尊”圣诞活动。日本道教徒、全真龙门派弟子早岛正雄,到北京白云观朝圣拜祖。马来西亚茅山道教五馆总坛支流门辈,由茅山教李天师带领到江苏茅山道院奉香拜祖,参加“太平醮”,并前往江西龙虎山参加“请醮受箓传度大典”。新加坡道教总会参访团,由主席陈国显率领,对北京、上海、浙江、江西等地道观作参访。日本道教徒朝圣团,在早岛正雄道长的率领下前来北京白云观拜祖朝圣,白云观经师为他们举行了“祈福、消灾、延寿法会”。
1992年 中国道教协会第五届全国代表会议召开,傅元天当选会长。会议通过了新的《中国道教协会章程》、《宫观管理试行办法》、《散居正一派道士管理试行办法》。西安市八仙宫举行闵智亭监院升座仪典。泰安市道教协会成立。北京白云观录制《全真玉皇朝科仪》影视音像片。武当山成立“武当山道教中医药研究会”。北京白云观黄信阳监院及陈建功应邀赴新加坡传授道仪。四川省道教协会筹备组成立。中国道教学院经忏科仪高功专修班开学。台湾高雄市林园乡汕尾村“嗣汉天师府”主持黄清河率进香团到龙虎山天师府,谒祖进香并迎请张陵神像。香港道教代表团到茅山道院,谒祖进香并迎请三茅祖师神像。湖南南岳道教协会成立。苏州道教协会录制《霓裳雅韵》。中国道教协会、道教文化研究所、西安市道教协会、西安市八仙宫,联合发起召开“西安中国道教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1993年 四川省道教协会成立。江苏省道教协会成立。中国道教学院第一期进修班、第二期专修班开学。方城县道教协会成立。上海市佛教协会、上海市道教协会共同举办第二期佛、道教青年教职人员执事学习班。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局长张声作视察上海市道教宫观。中国道教协会副秘书长、北京白云观监院黄信阳为团长的北京白云观经乐团,应新加坡道教总会邀请,赴新加坡参加由新加坡道教总会主办的“护国祈安大清醮暨超度大法会”,白云观经乐团先后作了开坛、清水、拜斗、三清表、玉枢经、罗天醮、皇经、皇忏、施食超度等法事。这是北京白云观第一次派经乐团出国参加大型法会。台湾文化三清宫理事长黄胜得及高雄文化院蔡文应邀访问中国道教学院。道教界爱国爱教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会在北京召开,评选出先进集体53个,先进个人159名,中国道教协会会长傅元天在开幕式上作了以《发扬道教优良传统,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贡献》为题的报告。北京白云观举行护国佑民、世界和平“罗天大醮”,并将功德收入100万元人民币资助希望工程。武当山道教协会召开“武当山中国道教文化学术研讨会”。湖北省道教协会成立。湖北省武当山道教协会会长王光德率团赴台,参加两岸道教文化交流活动。山东省道教协会会长张常明率团赴香港访问香港道教团体及宫观。中国道教协会组团参访香港道教。全国人大常务副委员长李沛瑶视察湖北武当山道教协会。河南省道教协会召开爱国爱教先进表彰会。湖北省武当山道教协会第三届代表会议召开。河南省平顶山市道教协会筹备组成立。陕西省宝鸡县道教协会成立。浙江省永嘉县道教协会成立。河南省叶县道教协会首次道教骨干培训班结业。华山道教改子孙庙为十方丛林道院。河南省内乡县第一座道教宫观——灵山祖师宫道观正式开放。广东省南海市庆云古洞恢复重建。浙江省道教协会筹备组成立。甘肃省道教协会组织道众学习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精神。辽宁省鞍山市道教协会第二次代表会议召开。陕西省长安县道教管理小组成立。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道教协会成立。甘肃省道教协会举办第三期道士培训班。江西龙虎山嗣汉天师府举办青年道教徒培训班。河南省叶县道教协会举办第二次道教知识培训班。海峡两岸道教界在茅山道院联合举行度亡黄箓大法会。浙江省乐清县道教协会举行祈祷世界和平、国泰民安道场。北京白云观举办孙明瑞道长(号墨道人)画展。甘肃省兰州市道教协会第四次代表会议召开。安徽省宿松县道教协会成立。辽宁省凤凰山举行道教宫观开放和紫阳观神像开光典礼。甘肃省敦煌市西云观举行神像开光典礼。四川省江油市含增镇乾元山金光洞举行恢复开放金光洞道观典礼。江西省宁都县成立道教协会筹备小组。福建省泉州市道教协会筹备会成立。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中武当恢复道教活动,并成立道教协会筹备组。四川省新津县老君庙举行“罗天大醮”法会。江苏省海安县道教协会筹备委员会成立。西安市八仙宫道教《全真正韵》盒式录音带出版。武汉音乐学院道教音乐研究室、江西省龙虎山道教协会合编《中国龙虎山天师道音乐》一书出版。湖北省石首市道教协会第二届代表会议召开。河南省方城县道教协会成立。上海市道教协会、上海市佛教协会举办第二期道、佛青年教职人员执事学习班。据不完全统计,甘肃省已有1200余名正一派道士进行了登记,有近800人领到了正一派道士证。
1994年 中国道教协会在京召开第五届二次会议,傅元天会长作《加强管理,服务社会,发扬道教优良传统》为题的工作报告,并通过了《关于道教正一派道士授箓规定》。中国道教协会召开全国部分地区“道教正一派授箓”座谈会。由中国道教协会与苏州道教协会主编的《中国道教大辞典》出版,计270余万字,辞文条目1.2万余条。江西龙虎山道教协会、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台湾中华道教总会联合举行“龙虎山道教文化学术研讨会”。台南市道教会总干事郭瑞云称:台湾有道教庙宇8000余座。中国道教学院组织学习《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陕西省、西安市道教协会常务理事扩大联席会议召开。浙江省乐清市道教界表彰先进暨道教场所发证大会召开。浙江省瑞安市道教协会成立。江西龙虎山第62代天师张元旭墓重新修整。江西省龙虎山嗣汉天师府举行玉皇殿落成和玉皇大帝圣像开光迎神护国佑民醮典。浙江省黄岩市各宫观道院发证大会、正一派道士发证会议召开。河南省平顶山市道教协会成立及开办首期道教徒培训班。江苏省苏州市道教音乐团赴比利时、英国访问演出。北京白云观经乐团首次赴香港为信善玄宫慈航圣像开光。江苏省道教协会组团赴香港访问。河南省道教协会举办首届经韵班。湖北省武汉市道教协会举办第五期青年道徒培训班。湖北省道教协会一届二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召开。湖南省道教协会二届三次扩大理事会召开。浙江省椒江市道教协会举办正一道士学习、发证会议。山东省泰山王母池坤道院举行“蟠桃会”。中国道教协会五届二次理事会召开。香港道教联合会举行下元节解厄消灾祈祷世界和平万缘胜会,北京白云观经乐团应邀赴港诵经。中国道教协会通过《关于道教正一派道士授箓规定》。中国道教协会于四川青城山召开关于全真派道士传戒座谈会。广东省道教协会成立。北京白云观道教音乐团赴港首演。中国道教协会道教文化交流团赴台参访。香港竹林仙馆参访内地宫观。江西省龙虎山道教协会、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台湾中华道教总会联合举办“龙虎山道教文化学术研讨会”。河北省道教协会筹备组举办“道教书画展”。河南省南阳市举办第八期道教知识培训班。安徽省休宁县齐云山玄天太素宫修复工程奠基。辽宁省政协委员、省道教协会会长李高智仙逝。道教学者胡道静领衔主编《藏外道书》全部出版。福建省福州市道教文化研究会召开首届道教文化学术研讨会。河南省道教协会常务理事学习两个宗教法规。河南省道教协会为“希望工程”捐款。浙江省温州市道教协会为“希望工程”捐款。上海道教学院为学员举办政治思想工作短期学习班。湖南省长沙县陶公庙全部移交道教管理。浙江省天台山道教文化研究会成立。江苏省南通市道教协会成立。湖南省湘潭市认定正一派道士1950人,其中任教道友800人。浙江省乐清市有散居正一派道士373名。甘肃省张掖市经认定的散居正一派道士有214人。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成立,道教界有傅元天等8人参加,傅元天被推举为副主席。中国道教协会在西安召开九省一市(湖北省、湖南省、陕西省、甘肃省、四川省、山西省、河北省、福建省、安徽省、西安市)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和省道教协会负责人参加的“道教宫观情况交流座谈会”。香港道教联合会访问团访问北京,中国道教协会领导人与访问团进行了座谈。北京白云观经乐团第二次赴新加坡访问,参加“道教文化月”的“太上慈悲黄箓大斋度亡法会”。江西省龙虎山道教协会恢复成立。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白云道观举行神像开光及白象古塔重建奠基典礼。浙江省永嘉县有正一派和全真派教徒700余人。江苏省武进县举行东岳圣像开光大典。河北省涿州市举行泰宁宫大殿落成和开放典礼。河南省内乡县灵山祖师宫观为整修烈士陵园捐款。浙江省瑞安市道教协会向“希望工程”捐款,举办大型赈灾安方道场。位于河北省唐县的华北道教圣地青虚山正式恢复开放。安徽省道教协会召开一届二次理事扩大联席会议。福建省成立省道教协会筹备委员会。福建省有全真道士170余人、正一道士4000余人。中国道教学院举行第一期进修班、第二期专修班毕业典礼。世界上最大的太上道德经壁在香港蓬瀛仙馆落成。河北省鹿泉市道教协会成立。江苏省茅山道教协会第三届代表大会召开。河南省道教协会开办经韵学习班。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东北的五雷山——“南武当”举行神像开光法会。
福建省福州市举办道届道教音乐会。湖北省蕲春县举办第二期道教徒培训班。1995年 北京白云观举办第九届民俗迎春会。中国道教协会举行全真派建国以来第二次传戒法会,临坛受戒全真道士546人、居士166人。中国道教协会举行中国道教正一派首次国内授箓传度法会,受箓箓生197人。中国道教学院第三期专修班(坤道班)开学,这是中国道教学院成立以来首次开办的坤道班。河南省道教协会开办首届坤道经韵班。陕西省户县全真祖庭重阳宫移交道教组织管理。四川省青城山举行上清宫老君阁落成神像开光典礼。吉林省辽源市福寿宫举行落成暨神像开光庆典。中国道教协会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和平祈祷法会”,全国各地宫观也举行祈祷法会。中国道教代表团参加“世界宗教与环境保护首脑会议”,发表《中国道教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宣言》。中国道教协会在四川成都青城山召开第五届六次常务理事会。中国道教协会发出“关于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意见”。正一派道士授箓座谈会在茅山道院召开。中国道教协会会长傅元天视察湖南省长沙市道教宫观。河北省道教协会成立。辽宁省沈阳市道教协会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福建省泉州市道教协会成立。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道教协会成立。甘肃省各地道观举行祈祷和平道场。台湾省台北县金阙太子宫组团朝拜四川省江油市金光洞太乙真人炼丹圣地。北京白云观经团赴加拿大参加多伦多蓬莱阁第二分观神像开光活动。湖南省南岳道教协会举行大庙三无宫神像开光法会。浙江省瑞安市道教协会举办正一道士培训班暨部分道观发证大会。浙江省台州市重建仙福宫。江西省龙虎山天师府发现第44代天师张宇清墓碑。福建省福州市道教文化研究会举办道教文化学术讲座。河北省邢台市道教音乐团举行道教音乐会演。甘肃省武威市道教协会成立。广东省道教协会一届三次常务理事会召开。上海市道教协会召开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暨第三届代表会。陕西省宝鸡市道教协会召开二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议。江苏省如皋市道教协会第一届代表会召开。河南省内乡县西岳庙道观正式开放。香港省善真堂首次拜会中国道教协会及参访北京白云观内地宫观。香港道教联合会访问团访问北京白云观。台湾道教总庙三清宫访问团参访北京等地道教宫观。陕西省道教协会首次组团赴香港访问。茅山道教文化交流访问团赴新加坡参访。香港圆玄学院主席赵镇东先生访问江苏道教宫观。宁夏回族自治区举办首次道教管理学习班。西安市八仙宫举办第二届经忏培训班。湖北省麻城市道教协会筹委会成立。湖南省益阳市道教协会筹备组成立。河北省道教协会成立道家书画院。陕西省举办第八期道教知识培训班。云南省鲁甸县玄天观举行真武殿落成典礼。中国道教协会赴新加坡道教文化交流团参加与新加坡道教总会联合举办的“95年道教文化月”活动。香港青松观捐资为中国道教学院设立奖助学金。河北省邢台市道教协会成立。湖南省怀化地区道教协会成立。河北省道教协会举办道教知识培训班。陕西省西安市八仙宫经乐团参加临潼明圣宫上梁庆典。辽宁省凤凰山紫阳观举行纯阳殿神像开光典礼。广东省惠州市道教第二次代表会议召开。邮电部首次发行江西“三清山”道教名胜邮票。中国道教协会研究室田诚阳道长撰写《道经知识宝典》出版发行。陕西省大重阳万寿宫举行首次庆祝王重阳祖师圣诞法会。黑龙江省阿城市海云观重修开光。香港道教界捐款援助湖南灾区。上海城隍庙恢复开放。广东省道教协会召开一届三次常务理事会。浙江省台州市道教协会第二届代表会议召开。福建省福州市东岳庙正式恢复开放。浙江省温岭市道源洞举行玉皇神像开光典礼。安徽省道教协会第二次代表会议召开。
1996年 北京白云观举行第十届民俗迎春会。河北省道教音乐团成立。中国道教学院赴香港教学经验交流团首次出访香港。香港蓬瀛仙馆参访团赴北河北、湖北等地参访。台湾道教真庆宫参访团参访湖北武当山。香港信善玄宫、信善紫阙玄观慰问广东清远市特困户。台湾道教高雄文化院、台北三清宫参访团参访北京白云观、山东省及辽宁省等地道教宫观。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山道教协会成立。中国道教协会举办全体工作人员宗教政策学习班。河南省道教协会召开二届四次理事会议。河南省开放道教活动场所62处,成立道教协会13个。湖北省武当山紫霄大殿修复竣工并举行“重光大典”。江西省铅山县葛仙山宫观举行《中国·葛仙山碑林》书画展览和评选会。江苏省茅山道院道教文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湖北省麻城市召开道教徒代表会议。河北省邢台市道教音乐团开展扶贫救困义演活动。湖北省武汉市道教协会六届二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召开。河南省鹿邑县举办老子圣诞纪念活动。全国政协宗教工作调查组视察湖北武当山、长春观及安徽省齐云山,并听取了两地道教协会的工作汇报。《道藏》整理座谈会在北京白云观召开,并确定整理后的《道藏》定名为《中华道藏》。中国道教协会举行香港青松观向内地诸山道院赠款仪式。福建省福州市道教协会成立。浙江省平阳县道教协会召开第三届代表大会。湖南省南岳大庙圣帝殿举行神像开光大典。加拿大温哥华道教文化研究会成立。台湾高雄道德院参访团参访北京、南京、上海等地道教宫观。四川省江油市有出家道士16人,在家道徒4000余人。北京大学哲学系与香港道教学院联合在京举办“道家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福建省南安市道教协会成立。甘肃省道教协会首次组织教职人员参访四川成都、重庆市、湖北省、上海市等地道教宫观。香港信善紫阙玄宫参访西安八仙宫。台湾高雄文化院三清宫参访团参访江苏省道教宫观。陕西省西安市八仙宫举行吕祖诞辰1200周年纪念法事活动。湖南省益阳市城隍庙移交道教管理,并举行城隍爷神像升座、开光法会。加纳共和国发行以江西龙虎山为图案的道教名山邮票。中国道教协会与华夏出版社延请专家学者校注的《云笈七签》出版。中央社会主义学院道教中青年爱国宗教教职人员读书班开学,该期学员来自全国21个省区市,共40人。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叶小文局长同参加中央社会主义学院读书班的道教中青年教职人员座谈。中国道教协会五届七次常务理事会召开。上海道教界举行祝贺陈莲笙会长八秩寿辰暨《道风集》出版座谈会。湖北省道教协会一届三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召开。陕西省西安市道教协会、宝鸡市道教协会、湖北省武汉市道教协会组织学习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湖南省南岳道教协会第二届代表大会召开。浙江省金坛市茅山道教文化研究中心成立。浙江省瑞安市道教协会召开道教宫观年检发证暨表彰大会。甘肃省道教协会举办第五期道士培训班。香港云泉仙馆参访团参访北京、四川、陕西等地宫观。世界最大老君岩雕在武夷山落成。湖北省武汉市道藏阁归还长春观。甘肃省民勤县道教协会成立。江苏省茅山道院组成茅山道教文化交流团应邀前往新加坡进行道教文化交流。河南省洛阳市道教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香港道教联合会吴耀东、台湾省台中市道教界访问陕西省西安市八仙宫。海峡两岸第二次超度南京大屠杀死难中国同胞黄箓大法会在茅山道院举行。江苏省淮安市东岳庙开光大典举行。陕西省宝鸡市道教文化研究会成立。河南省内乡市道教协会筹备组举办学习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培训班。甘肃省道教协会召开散居正一派道士管理工作座谈会。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道教协会筹备组成立。辽宁省龙潭山龙华宫举行神像开光典礼。江西省瑞昌市道教协会成立和第一届代表会议召开。
1997年 全国道教界举行各种活动深切哀悼邓小平同志。福建省道教第一次代表会议暨省道教协会成立大会召开。中国道教协会、湖北省武当山道教协会、陕西省道教协会、江西省龙虎山道教协会、陕西省楼观台道观、四川省成都青羊宫、江苏省苏州市道教协会、上海城隍庙和白云观、江苏省茅山道院、山东省泰山碧霞祠、广东省罗浮山冲虚古观、辽宁省沈阳市太清宫和千山无量观、武汉长春观、湖南省湘潭市道教协会、甘肃省武威市道教协会、江苏省如皋市道教协会、福建省南安市道教协会、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道教协会、浙江省温州市道教协会、浙江省台州市黄岩道教界、陕西省眉县道教协会、福建省宁德地区和柘荣县道教协会等,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及祈福道场庆祝香港回归。中国道教协会赴香港参加香港道教界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而举行的祈福法会。中国道教协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道教协会五届八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召开,《中华道藏》编纂规划和《分类总目》讨论通过。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道教协会会长、道教全真派第23代传戒大师傅元天仙逝。中国道教学院第一期宫观(地方道教协会)负责人读书班开学典礼在京举行。《中华道藏》编委会召开首次编委会会议。江苏省苏州市成立散居道士管理委员会。湖北省武当山道教协会举办新教徒培训班。江苏省道教访问团赴香港访问。香港蓬瀛仙馆参访团参访北京白云观。香港道教联合会主席汤国华一行访问北京。河北省道教协会组团参访香港道教宫观。新加坡道教总会朝圣团到江西龙虎山天师府谒祖参访。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陈莲笙一行赴新加坡,参加新加坡道教总会成立七周年庆典。四川省道教协会第三届代表会议召开。广东省惠州市道教协会第二届常务理事会召开。陕西省宝鸡市道教协会长二届第四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召开。浙江省瑞安市道教协会第二届代表大会召开。湖北省、武汉市道教协会联合举办首期道教宫观、道协组织管理人员学习班。江苏省道教协会一届四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召开。江苏省镇江市道教协会召开第二次代表会议。福建省乐清市道教协会第五届代表会召开。青海省道教协会成立。广东罗浮山黄龙古观开光典礼举行。湖南南岳道教协会大庙纯阳宫、仁寿宫、寿宁宫举行神像开光典礼。辽宁省沈阳市蓬瀛宫竣工并举行神像开光和监院升座典礼。《中国道教》创刊10周年。中央党校省部班学员参观北京白云观。云南省腾冲县道教协会召开宗教活动场所登记发证会。广东省普宁市明善观获准成为当地第一个道教活动场所。浙江省温岭市道教协会召开第四次代表大会。江苏省无锡市道教协会筹委会成立。江苏省武进市横山白龙观举行神像开光典礼。河北省涿州市泰宁宫交由河北省道教协会直属管理。甘肃省道教协会举办“正一派”学习班。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开放宫观1500余处,县级以上道教协会组织133个,全真、正一道士2.5万余人。河南省道教第三次代表会议召开。山东省道教第二届代表会议召开。中国道教协会研究室编撰《道教常识》出版发行。江苏省太仓市道教协会成立。安徽省齐云山举行玄天太素宫主殿落成庆典。广东省潮阳市石洞玉龙宫举行神像开光典礼。福建省福清市道教协会成立。福建省宁德地区道教协会举办首期道教知识培训班。四川省成都市道教协会第四届代表会议召开。河北省鹿泉市十方院举行首期工程竣工庆典。中国道教学院第三届专修班(坤道班)举行毕业典礼。湖北省黄梅县道教协会成立。吉林省辽源市道教协会成立。湖南省桃源县桃川万寿宫等道教宫观全部移交道教管理。湖南省溆浦县道教协会成立。福建省柘荣县道教协会第三届代表会召开。河南省南阳市道教协会首届“高功知识班”举行结业典礼。浙江省瑞安市道教协会召开学习党的十五大精神会议。湖南市娄底市道教协会成立和首届代表会议召开。四川省崇州市道教协会成立,并召开第一届理事会议。湖南省岳阳市道教协会成立。
1998年 香港蓬瀛仙馆向河北灾区捐款56万元。中国道教协会暨北京白云观捐款赈灾。北京白云观举办第十二届民俗迎春会。中国道教代表出席“世界(宗教)信仰与发展”会议。中国道教协会第六届代表会议召开,会议通过《中国道教协会关于道教散居正一派道士管理暂行办法》、《中国道教协会章程》、《关于道教宫观管理办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会见第六届与会代表。江西省赣州市道教协会成立。广东省西樵山云泉仙馆举行建馆150周年庆典。吉林省吉林市三清宫举行殿宇落成暨神像开光庆典。吉林省举办全省宫观负责人学习班。陕西省西安市道教协会第二届代表会议召开。江苏省茅山道院建成道教最高的老君神像,并举行神像开光暨道祖广场落成庆典。甘肃省道教协会举办全省第七期道士培训班。河南省南阳市道教协会第三次代表会议召开。福建省泉州市道教协会组团赴台交流。浙江省苍南县道教协会第四次代表会议召开。湖南省长沙市戴公庙开放。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继禹、任法融、丁常云应邀访台,并作了道教教义文化演讲。中国道教学院四期专修班开学。澳门信善二分坛首次组团访问内地道教宫观。台湾道教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团访问西安。全国政协副主席钱伟长视察西安八仙宫。江苏省如东县道教协会成立。香港道教蓬瀛仙馆元辰殿落成,并举行“斗姆圣像崇升、六十太岁开光”庆典。中国道教协会道教文化交流团赴台参加台北指南宫“戊寅年护国祈安罗天大醮”。河南省内乡县道教协会筹备组举办道教知识培训班。青海省道教协会举办道教教职人员培训班。甘肃省天水市玉泉观举办第五届道教知识、高功经韵学习班。据中国道教协会教务处不完全统计,全国开放宫观达1500余处,县级以上道教协会组织133个,全真、正一道士2.5万余人。河北省鹿泉十方院举行第二期工程竣工暨神像开光活动。河北省涿州市泰宁宫举行神像开光典礼。广东省龙藏洞赤松观举行黄大仙师升殿三周年庆祝活动,并举行祈祷国泰民安世界和平法会。江苏省茅山道院、湖北省武当山道教协会组成道教文化交流团,赴台进行道教文化交流活动。湖南省桃源县道教协会成立。湖南省道教第三次代表会议召开。中国道教学院上海进修班开学。山东省第八届政协常委、中国道教协会常务理事、山东省道教协会会长、泰山碧霞祠住持张常明道长仙逝。中国道教协会道教文化研究所、庐山仙人洞道院、台北文化三清宫共同举办“’98庐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中华道藏》编委会第三次会议召开。世界宗教与环境保护联盟考察山东省泰山道教文化古迹和环境状况。香港信善玄宫参访团参访北京、河北石家庄、保定、沧州等地宫观。湖北省武汉市道教正一派民主管理委员会成立。上海道学院学员参访北京。江西省举办全省道教宫观负责人普法学习班。陕西省西安市八仙宫举办首次宗教普法学习班。成都市道教协会与四川联合大学宗教研究所联合举办首期成都市道教文化研修班。福建省福州市裴仙宫举办道教文化座谈会。广东省道教协会举办道教知识培训班。广东省罗浮山举行岭南道教黄龙观培训中心第一期培训班开学典礼。北京白云观王理仙方丈灵塔落成典礼及座谈会在陕西省楼观台举行。福建省南平市圣公殿举行神像开光典礼。陕西省紫阳县真人宫举行道观开放和神像开光典礼。
1999年 中国道教界强烈谴责北约轰炸我国驻南斯拉夫使馆的罪行。中国道教协会会长闵智亭代表道教界声明“道教界坚决拥护祖国统一——谴责李登辉‘两国论’”。中国道教协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一次会长扩大会议召开。中国道教协会六届二次常务理事会召开。中国道教协会闵智亭会长等考察陕西省部分道观。北京白云观举行第十三届民俗迎春会。河北省永年县道教协会成立,第一届道教文化交流会召开。鹿邑县老子故里道教协会第二届会议召开。广东省道教协会召开一届六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江西龙虎山天师府道教文化参访团应邀赴台。江苏省道教协会举办首届中青年道长培训班。茅山道院举办第七期经忏培训班。台湾九玄宫道教参访团拜谒西岳华山。湖北省天门市道教协会成立。江苏省高邮市道教管理工作会议召开。中国道教协会组织协会青年参观西柏坡。中央党校省部班学员参观北京白云观。北京白云观修缮工程竣工。香港青松观、蓬瀛仙馆、圆玄学院及香港嘉浩集团董事局主席许明浩捐款赞助北京白云观修缮工程。中国道教协会张继禹、任法融等应邀参加新加坡三清道教会“’99宣弘大会”。厦门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台湾中华大道文教基金会、武夷山道文化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宗教文化研究所、武夷山桃源洞道观共同举办“’99武夷山道文化研讨会”。中国道教协会、北京白云观举办“庆国庆、迎回归、祈和平”中秋音乐会。中国道教协会举办庆国庆歌唱会。中国道教协会、中国道教学院、北京白云观20名道众代表道教界参加国庆群众游行。湖北省麻城市举办第二届道教经韵经忏培训班。广东省道教第二次代表会议召开。广东省广州市道教协会第四届代表会议召开。浙江省洞头县道教协会第二届代表会议召开。浙江省台州市第三届道教代表会议召开。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丁常云出席“世界宗教和平委员会第七届大会”。湖北省道教协会召开一届五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浙江省道教协会成立。江苏省无锡市道教协会成立。西安市道教协会举办首期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学习班。江西省武宁县道教协会举行挂牌典礼。中国道教学院举行“庆回归”座谈会。澳门道教吕道会信善坛举行庆回归祈福法会。湖南省益阳市城隍庙举行迎澳门回归祈祥法会。陕西省道教协会华山培训班举行开学典礼。河北省道教协会举办两期经韵培训班。香港青松观观长、香港道教学院院长侯宝垣仙逝。上海市道教协会召开第四次代表会议。广东省道教协会举办庆祝国庆五十周年“万缘法会”。陕西省西安市八仙宫举行“庆祝建国五十周年座谈会”。江苏省苏州市玄妙观举行维修工程竣工暨神像开光庆典。江苏省南通市举办青年道士培训班。庐山仙人洞举行神像开光典礼。江苏省苏州市玄妙观整治更新工程全面启动。江苏省苏州市道教协会组团参加新加坡第四届道教节。福建省福州市道教协会举办第二期道教骨干培训班。福建省平潭县道教协会成立。贵州省桐梓县虎峰山崇德观对外开放。湖南省道教协会举办第一届宫观负责人学习班。由香港移民陈锦忠发起修建的澳大利亚悉尼市黄大仙祠竣工,中国道教协会会长闵智亭率中国道教代表团参加开光活动。泰国北揽坡本头公妈己卯值年理事会参访团参访北京、湖北、四川等地道教宫观,此是中泰两国首次正式开展道教文化交往活动。香港青松观在澳大利亚纽修威省(即新南威尔士州)建成“纽省青松观”,并举行新观落成暨列圣崇升开幕典礼。湖北省武当山现有道人120余名。山西省新绛县发现80年前的绘图手抄本——《三官经》。中国道教协会代表团参加香港蓬瀛仙馆成立七十周年活动。陕西省周至县楼观台道观刘嗣传道长应邀赴斯洛文尼亚,为西方近十个国家和地区代表参加的“’99道教与太极拳修炼大会”传道讲学。江西省南昌市道教协会、九江市道教协会成立。河北省道教协会一届十二次常务理事扩大会召开。
2000年 香港道教信善玄宫慈善基金会在中国人民大学设立“香港信善助学奖学金”。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任法融注解《道德经释义》韩文本出版。甘肃省榆中县道教协会秘书长孙永乐主编《刘一明道书研究》第一辑出版。沈阳太清宫举行恢复宫观体制及监院升座庆典。浙江省瑞安市道教协会召开全市道教学习大会。兰州市道教协会第六次代表会召开。山西省大同市道教协会成立。湖北省浠水县道教协会成立。广东省道教协会召开二届二次常务理事会。新加坡第五届道教节开幕。湖北省道协一届五次常务理事会议召开。中国道教协会六届二次会长扩大会议召开。北京政协民宗委到北京白云观调研。韩国道教本山寿星宫李福顺道长拜访中国道教协会。新加坡宗教联谊会访华团拜访中国道教协会。新加坡金锻殿道教协会参访团朝谒广东揭阳华阳观。中国道教协会、上海市道教协会联合主办“自然·生命——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大型画展。南岳道教协会举行道教文化建设座谈会。南岳祖师殿举行竣工典礼及神像开光法会。浙江省温州市道教协会培训中心举办首期道教协会宫观负责人培训班。甘肃省武威市召开道教第二次代表大会。江苏省道教协会举办第二期中青年道长培训班。河南省内乡县道教协会举行挂牌典礼。华山道教协会、华阴市政协文史委合编《华山宫观庙宇印谱》印行面世。新加坡宗教联谊访华团拜访中国道教协会。上海道教界举行祈祷世界和平法会。江西龙虎山天师府举行庆祝抗日战争胜利五十五周年祈祷国泰民安世界和平法会。茅山道院经忏法务团举办“新千年祈祷世界和平法会”。湖北省武当山道教协会举办祈祷世界和平大法会。山东泰山碧霞祠举行“新千年祈祷世界和平法会”。青海省西宁市土楼观,贵德县三清宫,乐都县武当山、昆仑山等道观举行“新千年祈祷世界和平法会”。西安市八仙宫举行新千年祈祷世界和平法会。嵩山中岳庙举行“新千年祈祷世界和平法会”。成都市青羊宫举行“新千年祈祷世界和平法会”。辽宁省鞍山市道教协会举行“新千年祈祷世界和平法会”。浙江省道源鹤鸣山道观举行“新千年祈祷世界和平法会”。河北省永年县道教界举行“新千年祈祷世界和平法会”。浙江省温岭市道教协会、瑞安市道教协会举行“祈祷新千年世界和平法会”。福建省福州市裴仙宫、福清市石竹山道院、南平市道教协会举行“新千年祈祷世界和平法会”。重庆市道教协会筹备组组织重庆十余座道教宫观举行“新千年祈祷世界和平法会”。贵州省贵阳市仙人洞道观举行“新千年祈祷世界和平法会”。甘肃省临夏州道教协会举行“新千年祈祷世界和平法会”。中国道教协会组团赴台湾进行道教文化交流。苏州市道教协会第四次代表会议召开。以中国道教协会任法融为团长的道教文化交流团赴台进行道教文化交流。中国道教协会会长闵智亭等赴港参加蓬瀛仙馆《道教文化资料库》启网一周年庆典。台湾省台南县道教会参访江苏省镇江市润洲道院。湖北省道教协会第二次代表会议召开。张继禹当选全国青年联合会副主席。广东省道教协会二届二次常务理事会召开。河北省邯郸市召开道教第一次代表会。河南省信阳市道教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中国道教协会举行“支持我国政府严正声明抗议梵蒂冈反华行径”座谈会。第二届庐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暨道教文化笔会在庐山召开。全国政治协商委员会民宗委西部考察团考察西安八仙宫。陕西省道教协会、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发起,宝鸡市道教协会、陇县道教协会协办举行“纪念丘处机创建龙门山场820周年暨学术报告会”。山西省芮城县道教协会成立。河南省南阳市道教协会举办第三届高功科仪班。福建省闽侯县道教协会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贺兰山道观开放。湖南省益阳市郝山区东岳庙举行神像开光法会。甘肃省兰州市白云观举行迎神开光典礼。中国道教协会会长闵智亭在联合国世界宗教领袖和平千年大会上作了题为《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的发言。河北省道教第二次代表会议召开。北京白云观举行修缮竣工、方丈升座及神像开光庆典活动,谢宗信道长任方老丈。江西龙虎山天师府举行对海外授箓仪典。上海城隍庙举行住持升座暨城隍庙开光庆典,陈莲笙道长任城隍庙住持。香港道联会主席、香港圆玄学院主席赵镇东先生一行参访北京白云观。中国道教协会组团参访澳门道教宫观。道教与中国艺术展览在美国芝加哥开幕,北京白云观有《太和山瑞图》等五件作品参展。浙江省瑞安市道教协会会长应维贤主编《瑞安市正一道宗谱》出版。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召开道教代表会议,产生了区道教管理委员会。湖北省石首市小南岳三元宫举行开光开放典礼。陕西省商洛地区道教协会成立。台湾弘扬社会道德文教基金会董事长邱创焕参访北京白云观。河北省道教协会鹿泉十方院举行神像开光等一系列庆典。河北省石家庄市道教第二次代表会议召开。中国道教协会举行学习贯彻“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精神座谈会。甘肃省道教协会举办第九期道士培训班。茅山乾元观道教法务团赴新加坡参加“礼斗赞星大法会”。四川省成都市道教协会第五届代表大会召开。山东省崂山太清宫新建工程全面启动。福建省漳州市道教协会成立。陕西省华山道教协会举办电脑培训班。
2001年 北京白云观举办第十五届民俗迎春会,首都道教界举办“申奥道场”。中国道教协会发表“致全国道教界的公开信”,呼吁全国各地道教协会、各宫观、诸山道长、诸信众,深入揭批“法轮功”邪教的邪理邪说。中国道教协会第六届三次会长扩大会议召开。中国道教协会全体人员学习座谈《全国五大宗教团体愤怒声讨“法轮功”》。中国道教学院举行第二届进修班开学典礼。中国道教协会、山西省道教协会(筹)、山西介休市道教协会共同举办“罗天大醮”法会。四川省二王庙举行神像开光仪典。湖北省道教协会召开会长扩大会议。陕西省道教协会二届九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召开。四川省道教协会举办高功培训班。全国首次道教刊物座谈会在延安召开。中国道教协会全体工作人员参观西柏坡。北京白云观、登封中岳庙被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道教协会派员参加中国反邪教协会第三次报告会暨学术讨论会。太行山道教协会成立。湖北省暨武汉市道教协会联合举办全省道教协会宫观负责人培训班。中国道教协会正一派道士授箓工作座谈会在沪召开。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召开。
南岳道教协会第三届代表会议召开。武汉新州区举办道教教职人员学习培训班。乐清市道教协会举行第六届代表会议。江西省道教第一次代表会议在南昌召开。中国道教学院上海进修班举行毕业典礼。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湖北省道教协会会长、十堰市政协副主席、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副区长、武当山道教协会会长王光德道长仙逝。河北省唐县道教协会成立。西安市八仙宫举办第二期普法学习班。西安市道教协会举办道教政策法规培训班。澳门道教协会成立。河南省开封市无梁庙开放。泰安市道教协会为抗洪抢险捐款捐物。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继禹、中国道教学院副院长李养正一行三人,参加香港道教学院成立十周年庆典暨“道教教义与现代社会”学术研讨会。云南省道教协会筹备组成立及举办“云南道教首期法规培训班”。浙江省温州市道教协会召开常务理事扩大会议。浙江温州道教界为扶贫公益事业共捐资人民币277.77万元。广东省陆丰市道教第一次代表会议召开。河南省南阳市开放道教宫观65处、道众537人。香港蓬瀛仙馆发起并在香港举办首届道教音乐汇演。中国道教协会六届二次理事会召开。湖南省道教协会举办高功培训班。福建省泉州市道教协会第二届代表会议召开。福建省德化县道教协会成立。香港圆玄学院参访团参访北京白云观。中国道教协会黄信阳副会长一行参加首届香港道教节。澳门道教协会注册成立。中国道教协会闵智亭会长视察陕西省楼观台等宫观。
2002年 中国道教协会主办的全国宗教性刊物《中国道教》创刊15年。中共中央统战部朱维群副部长、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叶小文看望中国道教协会负责人。中国道教协会会长闵智亭应邀参加澳门道教协会成立暨澳门道教协会首届理监事职员就职典礼。中国道教教协会组团参加香港道教联合主办的香港壬午年道教节。甘肃省政协常委、省、市道教协会名誉会长、全真嵛山派第20代传人韩壬泉道长仙逝。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继禹一行访问马来西亚美里省莲花山三清殿。四川省道教协会召开三届四次常务理事扩大会。浙江省温州市道教协会扶贫委员会筹款15万余元及物品,对10个县(市区)13个乡镇近200户贫困家庭进行扶贫慰问活动。中国道教协会组织道职员工赴江西井冈山、庐山学习参访。全国政治协商委员会民宗委调研组视察中国道教学院。江苏省无锡市道教协会第一分会成立。江西省龙虎山开师府道众批判“法轮功”。福建省泉州市道教协会二届二次常务理事会召开。湖北省武汉市长春观举行纪念丘长春真人诞辰法会。陕西省道教协会召开三届二次常务理事会议。江苏省镇江市润州道院首次组团赴台参访。福建省泉州市东岳行宫举行东岳大帝神像开光典礼,惠安县道教协会召开第二届代表会议。浙江省温州市道教协会举办宫观负责人培训班。河北省保定市道教协会筹备组成立。中国道教协会会长闵智亭为团长的中国宗教世界和平委员会代表团出席亚洲宗教和平委员会第六届大会,闵智亭发表“尊道贵德以促进自然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题的讲话。北京市火德真君庙一期修缮工程开工。中国道教协会张继禹副会长率团赴台湾参加台北指南宫举办的“通天大醮”活动。广东省新会市紫云观举行开光庆典。云南省鲁甸文屏山玄天观、灵祖殿举行开光庆典。湖北省道教协会召开二届三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兰州市道教协会袁宗善会长主编《兰州道教概编》出版。辽宁省鞍山市千山五龙宫举行方丈升座仪式及新中国成立以来全真派第三次开坛传戒法会,入坛受大戒弟子近200人,受方便戒弟子200人左右。中国道教协会道教文化研究所、江西省道教协会、江西南昌西山万寿宫共同举办,江西师范大学道教文化研究中心协办“中国道教净明道文化研讨会暨道教文化笔会”。陕西省人大常委会视察组视察西安八仙宫。四川省道教协会、四川大学宗教研究所、四川省洪雅县瓦屋山管委会共同举办“中国道家与生态文化学术研讨会”。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道教协会、太清宫,向温州市道教协会扶贫委员会捐赠人民币30万元。陕西省道教界向遭受特大洪涝灾害的陕南地区捐款5.37万余元人民币。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陕西省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多方筹集人民币150万元,资助甘肃天水市北道区凤凰乡兴修供水工程。河南省政协委员、中国道教协会理事、河南省道教协会会长、登封市政协委员、中岳庙道教管理委员会主任孟明林道长仙逝。上海市城隍庙为意大利信徒举行度亡道场。西班牙太极拳协会一行参访北京白云观。台湾中华道教三清道祖弘道协会大陆文化交流访问团抵闽参访。香港道教联合会及六大宗教知名人士参访广东省潮阳市石洞玉龙宫。香港宗教界知名人士一行31人访问泉州元妙观、福州于山九仙观等道教宫观。福建省道教界向闽西北灾区捐资人民币15万余元。湖南省南岳道教协会举行朱陵宫竣工典礼暨神像开光法会。湖北省武当山道教协会第四届代表会议召开。中国道教协会向全国各地各级道教协会、道教宫观发出“关于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十六大精神的通知”。中国道教协会组织全体道职人员集体收看十六大开幕式、闭幕式和新一届政治局常委同记者的见面会,学习和讨论十六大精神。四川省道教协会第四届代表会议召开。上海市道教界、福建省道教界、陕西省道教界、西安市道教界、温州市道教协会、泉州市道教协会、江西龙虎山嗣汉天师府、茅山道院、碧霞祠等广大道教徒认真学习贯彻中共十六大精神。中国道教协会道教文化研究所、上海道教协会联合主办,上海市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宗教文化研究中心协办,上海城隍庙承办“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召开。重庆市道教协会成立。中韩道教文化交流揭碑仪式在陕西楼观台举行。中国道教学院周永慎道长编著《历代真仙高道传》出版。世界宗教和平会议日本委员会中国和平使节团参访北京白云观。河南省道教协会三届四次理事扩大会议召开。甘肃省金塔县三元道观举行落成暨神像开光典礼。湖南省桃江县道教协会成立。浙江省瑞安市道教协会第三届代表会议召开。江西省武宁县道教协会召开第二届理事会。四川省乐山市恢复重建紫霞宫,其涵虚殿将供奉道教内丹丹法西派创始人李涵虚真人像。中共中央统战部组织“全国各省道教协会中青年负责人研讨班”,全国18个省市道教协会的28名学员参加学习。中国道教协会闵智亭会长视察泉州道教工作。中国道教协会顾问黎遇航道长仙逝,北京白云观为其做了超度道场。甘肃省道教协会以王至全会长为团长的道教参访团,赴港、澳参访。江苏省茅山乾元观经乐团出访新加坡。台湾省台南县大内乡受玄宫、北极殿谒祖进香团到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文化街凤霞祖宫,按道教科仪举行谒祖朝圣活动。第二届道教音乐会演在台北举行。江苏省茅山乾元观坤道经乐团在新加坡主持“礼斗赞星谢太岁大法会”。
2003年 中国道教协会主办癸未年道祖老子诞辰纪念活动,主要内容有老子诞辰纪念法会、老子诞辰纪念庆典大会、道教书画展及道教音乐汇演。中国道教协会向各省、市、自治区道教协会及全国道教界同仁发出《倡议书》,倡议从今年春季植树期开始,在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政府划拨给县道教协会的1200亩生态林建设用地上,建立“中国道教生态林建设基地”。并号召全国各地道教协会、宫观和个人,港澳台地区和海外道教界的朋友们积极参与,共襄善举。中国道教学院举行第二届进修班毕业典礼。山东省道教第三次代表会议召开。中国道教学院宫观管理专业招生。江苏省句容市茅山道教文化研究中心郑志平、潘一德主编《茅山道教文集》出版。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继禹编撰《道藏养生》出版。湖北省武当山道教协会近年来筹资4000余万元人民币抢救修复武当山古建筑群。台湾中华道教总会秘书长张柽为团长,台湾中华道教总会、中华灵乩协会、台北市道教会、皇意宫、宝天宫、德恩宫等21个单位组成的台湾宗教直航两岸文化交流参圣团到泉州朝圣。中国陕西省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率团赴马来西亚,进行道文化交流与道文化知识讲座。台湾竹山慈惠堂10人到中国道教学院短期进修。山东省青岛市道教协会第三次代表会议召开。江苏省道教协会举行爱国爱教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会。江西龙虎山天师府“下元节”为海外弟子传度授箓。江苏省镇江市润州道院举行玉皇大帝、东岳大帝等神像开光典礼。云南省黑龙潭龙泉道观举行诸神开光典礼。浙江省杭州市葛岭抱朴道院重修竣工。福建省闽侯县荆溪北岳恒山府举行崔大帝神像落成暨开光庆典。湖北省蕲春县普济观举行三清大殿落成暨神像开光典礼。四川省阳平治道观八卦亭举行平顶典礼。中国道教协会领导及部分省、市道教界代表赴甘肃民勤县,参加“中国道教生态林建设基地”揭碑、捐款仪式。黑龙江省道教协会成立。西安市道教协会举行第二届五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北京白云观举行“道教界避瘟驱疫祈福禳灾道场”,祈祷早日战胜“非典”病疫。江西龙虎山天师府举行“祈祷‘非典’病疫早日消除,祝愿人类健康吉祥”大法会。新加坡三清宫举行落成及神像开光典礼。华中师范大学道家道教研究中心承办,湖北省道教协会、武汉道教文化研究会联办“湖北道教文化研习班”。中国道教协会举行“庆祝中共建党八十二周年,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座谈会。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傅铁山主教一行到北京白云观考察、指导工作。湖南省道教协会第四届代表会议召开。四川省成都市道教协会第五届二次理事会召开。江苏茅山道院举办爱国主义教育专题讲座。中国道教学院首届研究生班、宫观管理专业大专班开学。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继禹参加“第一届世界与传统宗教大会”,并作了《和谐、和平:人类的共同追求》为题的演讲。国家宗教事务局领导慰问中国道教学院教师。以汤恩加为团长的香港宗教界国庆访京团参访北京白云观。辽宁省千山五龙宫举行神像开光庆典暨监院升座仪式。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城隍山道院修复,并举行了城隍山道院落成典礼暨神像开光庆典。以张柽为团长的台湾中华道教总会朝圣团参访北京白云观、河南鹿邑、陕西西安、四川成都等地道观。香港蓬瀛仙馆与香港宽频网络有限公司共同建立专门宣传道教文化的电视频道——《道通天地》开播。浙江省道教协会一届三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召开。辽宁省本溪市道教协会成立。浙江省台州市道教协会为“我为小康作贡献”活动捐资7万余元。上海钦赐仰殿道观举行恢复开放二十周年庆典。河南省焦作市道教协会成立。湖南省桃源市道教协会第二次代表会议召开。浙江省苍南县道教协会第五次代表会议召开。四川省苍溪县道教协会第二次会议召开。湖北省京山观音岩道观举行皇经堂落成暨神像开光仪式。河南省沁阳市道教协会成立。陕西省紫阳县紫阳真人宫举行开光庆典。陕西省汉中市道教协会成立。福建省泉州市道教协会二届五次常务理事会召开。中国道教协会《中华道藏》编纂出版座谈会举行。“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第二次会议在福建泉州召开。云南省道教第一次代表会议举行。广州市道教协会第五次代表会议召开。中国道教学院同学赴装甲兵工程学院学习参观。国际黄大仙文化研讨会暨黄大仙祭祀大典在浙江金华举行。台湾高雄道院参访团参访湖北、江西道教宫观。长沙道文化研究中心成立暨道文化与现代社会研讨会在长沙举行。江苏省镇江市道教协会第三次代表会议召开。江苏省道教协会举办爱国主义和道风建设培训班。甘肃省道教协会举办第十二期道士培训班。江苏省道教协会举行散居正一派道士身份认定考试。北京白云观经乐团赴宁夏回族自治区参加平罗县玉皇阁神像开光法事。甘肃省天水市道教协会第二届三次代表会议召开。河南省嵩山中岳庙举行六十甲子神像开光大法会。上海唯一的坤道院——浦东新区三元宫将移址博文路重新修建。江苏省如东县上真观举行第一期工程落成典礼暨神像开光仪式。第三届道教音乐会演在北京举行。
2004年 中国道教协会会长闵智亭仙逝。中国道教协会委托陕西省道教协会、西安市道教协会主办,西安市万寿八仙宫承办“迎请闵智亭大师灵骨回陕西供奉仪式”及“缅怀座谈会”。中国道教协会组织协会全体工作人员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黄信阳出席第九届新加坡道教节。台湾台中大里兴福宫圣母会参访团访问北京白云观。台湾高雄凤山仙公庙道教参访团朝谒北京白云观。北京白云观经乐团赴香港访问,并为香港蓬瀛仙馆主持观音殿神像开光科仪。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丁常云率团赴新加坡参加第四届道教音乐汇演。江西龙虎山天师府经乐团赴新加坡访问演出。浙江省道教协会一届二次理事会召开。宁夏回族自治区道教协会筹备工作会议召开。宁夏回族自治区道教协会成立并召开道教第一次代表会议。河南嵩山中岳庙举行祭黄帝大典。中国道教协会编修《中华道藏》开始发行。中国道教协会发起,江西庐山仙人洞道院承办“海峡两岸三地纪念吕祖诞辰1206年法会”举行。中国道教协会、四川省道教协会、成都市道教协会联合举办“中国(成都)道教文化节”。河北省道教学院成立暨第一期进修班开学典礼。国家宗教局叶小文局长视察江西南昌万寿宫、龙虎山天师府。哈萨克斯坦总统夫人参观北京白云观。河南省道教协会第四届代表会议召开。江西南昌万寿宫举行竣工暨神像开光典礼。北京白云观中医诊所举行开业典礼。魏华存诞辰1752周年纪念活动在河南省沁阳市神农山二仙庙举行。甘肃省兰州市道教第七次代表会议召开。宁夏回族自治区民宗委举办道教协会筹务组道士资格认证及道教管理学习班。香港竹林仙馆参访团参访广东揭阳华阳观。中国道教协会组织全体道职员工参观“延安精神永放光芒”大型展览。全国政协民宗委考察四川省宜宾市真武山道观。河南省开封救苦庙举行“救苦庙山门落成暨闵会长题匾揭幕庆典”。山东泰山碧霞祠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维修工程竣工,并举办消防安全演练培训。山东省道教协会三届二次常务理事会召开。云南省昆明市道教协会成立。浙江省道教协会召开一届四次常务理事会议。河南省开封市建立道教界人士每月学习会制度。江苏省苏州市城隍庙正式对外开放。安徽省休宁县齐云山道教协会召开第三届理事会。福建省泉州市道教协会二届九次会议召开。中央党校省部领导班领导参观北京白云观。国家宗教事务局领导慰问中国道教学院教师。中国道教协会会长扩大会议召开。安徽省道教第三次代表会议召开。浙江省道教协会会长高信一一行慰问台州市遭14号强台风侵袭受灾严重的道观。香港道教联合会第19届会长、香港蓬瀛仙馆第16届理事会永远馆长丘福雄仙逝。台湾省龙凤宫朝圣团访问山东省泰安市。山东省泰安市道教协会举办道教教职人员培训班。江苏南通市城隍庙举行迁建工程竣工、神像开光暨住持升座活动。海峡两岸纪念老子楼观台授经祈祷法会、楼观台修复奠基仪式暨学术报告会、大陵山祭拜老子墓及临潼明圣宫开光庆典等道教文化系列交流活动在西安举行。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师生到北京白云观、中国道教学院调研。中国道教协会道教文化研究所、湖南省道教协会、中南大学应用伦理学研究中心和中南大学宗教研究所联合举办“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第三次会议。广东省清新县举行太和古洞150周年纪念暨神像开光仪式。葡萄牙议会外交与欧洲事务委员会主席亚伊梅·伽玛率团参观陕西省西安八仙宫。江西省龙虎山嗣汉天师府道教访问团赴台湾、香港访问。台湾道教协会访问团参访北京白云观、拜访中国道教协会。沈阳市道教协会第六届代表会议召开。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黄信阳视察江苏省无锡市太湖三山道院。浙江省台州市道教第四届代表会议召开。陕西省紫阳县道教协会成立。中国道教协会组织全体道职员工学习《宗教事务条例》。香港蓬瀛仙馆举行创馆七十五周年馆庆暨道教电视频道《道通天地》开播仪式。印度尼西亚宗教代表团参观北京白云观。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黄信阳赴香港参加竹林仙馆扩建落成暨重塑神像开光庆典。台湾三清道祖弘道协会许荣财一行,到福建泉州市进行道教文化参访交流。香港道教联合会会长汤国华先生仙逝。北京白云观为汤国华会长举行超度法会。江西龙虎山嗣汉天师府道众学习《宗教事务条例》。国家宗教事务局副局长杨同祥参观广州市道教纯阳观。甘肃省道教第五次代表会议召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教协会成立。上海道教协会举行陈莲笙道长收徒仪式暨“陈莲笙道教研究奖学金”签字仪式。浙江省道教协会举办道教中青年代表人士培训班。福建省闽侯县道教协会举行第二届代表会议。陕西省宝鸡市政协副主席、统战部部长一行视察长寿山道观。广东省道教协会第三次代表大会举行。福建省泉州市道教协会召开二届十一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暨学习《宗教事务条例》座谈会。第四届道教音乐会演在新加坡举行。
2005年 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叶小文一行看望中国道教协会负责人、全体工作人员。北京市道教协会成立,并召开第一次代表会议。中国道教界各地重要宫观同时为东南亚海啸受灾国举行“中国道教消灾解厄祈福大法会”及捐款赈灾。澳门道教协会举行庆贺澳门回归五周年祈福典礼、道教仙韵颂太平等系列活动。中国道教协会全体道职员工学习座谈《反分裂国家法》。中国道教协会创建“中国道教协会网”开通。国家宗教事务局向中国道教学院赠送电脑等教学设备。香港道教联合会举行第五届香港第五届道教节。江西省鹰潭市道教协会成立。中国道教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代议召开。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会见中国道教协会第七次全国代会议代表。中国道教学院首届宫观理专业大专班举行毕业典礼。中国道教协会和台湾中华道教会共同举办以“蓬莱仙韵颂太平”为主题的海峡两岸道教音乐会。第五届道教音乐会演在广州举行。湖北省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等主办、武当山道协承办“海峡两岸武当文化论坛”举行。上海白云观举行迁建竣工庆典暨玉皇大帝等神像开光活动。中国道教协会原副会长、北京白云观方丈谢宗信道长仙逝。中国道教协会传戒团首次在马来西亚协助美里莲花山三清观举行乙酉全真传戒(方便戒)大法会。四川省成都市道教协会第六届代表会议举行。乐清市道教协会向该市慈善总会捐款总额已达人民币31.95万元。北京白云观组织道众前往西柏坡参观学习。陕西省宝鸡市道教协会召开理事扩大会议学习贯彻《宗教事务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