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航行

第三次航行

伦敦的那些股票持有人早已得知了这个不幸的消息,他们正面色惨白地等候着自己的领路人和拐骗者赛勒斯·W·菲尔德的到来。这两次航行已经挥霍掉一半股本,可是并没有证明任何东西,而且也没有实现任何目标。大家都很清楚,而且大多数人这个时候都在说:够了!该董事局主席建议,大家应该把可以挽救的东西尽力挽救回来。他赞同把那些尚未使用过的剩余电缆从船上拿下来,在万不得已的时候,也可以亏本出售,不过紧接着这个混乱的横跨大洋计划就要到此为止。那位副主席也赞成他的意见,并且上交了一份自己的书面辞呈,以此表明,他不想和这家荒唐的公司再有任何的瓜葛。不过赛勒斯·W·菲尔德的坚忍不拔和理想主义精神却根本无法撼动,他宣告,根本就没有损失任何东西。这条电缆本身已经完美地通过了这次考验,况且船上还有充足的电缆,可以重新进行这种尝试,而且这支舰队依然聚集在一起,全体水手也已经招募雇佣完毕。恰恰因为上一次航行遭遇了这场非比寻常的暴风雨,所以现在恰巧可以期待有一段风平浪静的美好时光。只需要勇气,再一次尝试的勇气!现在也是敢于进行最后一次冒险的机会,或者再也没有任何机会。

这些股票持有人看起来越来越缺乏自信:他们是否还应该相信这个傻瓜,把已经投入资本的最后一部分托付给他?不过因为一种强大的意志终究还是能够裹挟着犹豫不决者与自己一起不断向前,所以赛勒斯·W·菲尔德迫使大家再次重新出发。1858年月17日,在结束第二次不幸航程五周之后,这支舰队第三次驶离了这个英国海港。

决定性的事务几乎总是秘密地大获成功,现在这一古老的经验又再一次得到了证实。这一次出发是在完全无人关注的情况下进行的,既没有任何小船,也没有任何帆船围绕在这些轮船的周围,前来表示祝贺,也没有欢送的人群聚集在海滩之上,更没有举办隆重的告别宴会,没有发表任何演讲,也没有神甫祈求上帝的护佑。仿佛是前去从事一项海盗式的抢劫行动,这些轮船战战兢兢、默不作声地离港出海了,不过海洋却是十分友善地期待着他们。正好是在预先约定的日子里——7月28日,也就是从昆斯敦启航11天之后,“阿伽门农"号和“尼亚加拉”号终于可以在大洋中间那个预先约定的位置开始这项伟大的工程。真是—番稀奇的景象——这些轮船相互之间以船尾对着船尾,这个时候,电缆的终端在这两艘轮船之间被铆接起来。没有任何仪式,甚至连轮船上的那些人对这一经过也根本提不起兴趣(他们都已经被这些毫无成效的徒然尝试折磨得疲惫不堪),在两艘轮船之间,这条铁质和铜质的电缆下沉到大海深处,一直沉到了最下面,那片连测深锤都尚未勘查过的大洋底部。紧接着,船与船之间还相互问候,相互打出旗语,随即英国船驶向英国,美国船则驶向美国。当它们彼此之间离得越来越远,在无边无际的大洋之上成为两个漂移的小点时,这条电缆仍始终把它们连接在一起——有史以来,这两艘轮船还是首次成功地跨越狂风和海浪、空间和距离,以看不见的电波进行相互之间的沟通联络。每隔几个小时,其中一艘轮船就会以电波信号从大洋深处向另一艘轮船通报,自己已经铺完了多少英里,而另外一艘轮船每次都会确认,鉴于极好的天气状况,自己也完成了相同距离的铺设。一天就这样过去了,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也是如此。在8月5日,“尼亚加拉”号终于可以通报,自己在铺设了不少于1030英里的电缆线之后,竟然已在纽芬兰的特里尼蒂海湾看到了面前的美国海岸线,而“阿伽门农”号也同样可以欢欣鼓舞,它当然也同样准确无误地在大洋深处埋设了上千英里的电缆,并且在自己那面看到了爱尔兰的海岸线。现在,人类的言语终于可以首次从一片陆地传送到另一片陆地,从美国传送到欧洲。但是却只有这两艘轮船,及其木制船壳里面的数百号人知道,这项伟业已经得以贯彻实施,而这个早已遗忘这桩冒险行动的世界则对此仍一无所知。没有人在海滩上期待他们,在纽芬兰没有,在爱尔兰也没有:不过就在那一秒钟里,在这条崭新的跨洋电缆与陆地电缆接通的那一瞬间,全人类都将得知自己共同取得的伟大胜利。